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侵占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侵占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历史的原用造成体 育场地偏少,设施落后。 由于人口骤增,社会和 学校不重视体育活动, 兴建新的城市建筑时, 往往侵占学校或公共体 育场地。多年来,蚕食 体育场地已成为几乎无 法禁绝的社会问题。而 这个问题不仅贻害当今 在校青少年学生;还将 殃及子孙后代。
骤增,社会和学校不重视体育活动, 兴建新的城市建筑时,往往侵占学
引发的问题
由于严重缺乏公共文体活动设施,迫 使居民自发组织夜生活,有50%的居民集中 到绿化带闲谈、玩耍,在路灯下玩棋,在立 交桥下跳舞,在马路边打拳,在房檐下打扑 克,有的青少年在楼区便道上踢球,有的孩 子蹲书摊,读不健康的书籍。群众反映“居 住条件好了,活动空间少了,高档文化体育 场馆多了,大众化的场地不见了,只好在家 打麻将了”、由于居民正常的、有组织的文 体活动不能得到满足,这是造成青少年犯罪 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身 和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向群众开
放,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多功能作用, 使每个场馆成为
区域性的健身中心, 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 需要。
3.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
和国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切实抓好市委、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 落实。
产生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造成体育场地偏少, 设施楼后。由于人口骤增,社会和学校 不重视体育活动擦,兴建新的城市建筑 时,往往侵占学校或公共体育场地。多 年来,蚕食体育场地已成为几乎无法禁 绝的社会问题。
• 体育场地设施赶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 赶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更赶不上居民 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全国的体育场地 人均拥有量更为紧张和不足。 • 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在房地产的开发过 程中,房地产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忽视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问题普遍存在,有 的无视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有的私自占 用预留的体育场馆的土地。
然而,体育场地设施赶不上人口 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更赶不上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其严重情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忧虑。据 笔者1993年对北京市体育场地的调查 表明,北京市企业单位室内体育场地 极少,职工每1588人拥有一个篮球场, 11910人拥有一个田径场,31760人拥 有一个游泳池,全国的体育场的人均 拥有量就更为紧张和不足。
4. 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财力保
障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前提。近年来,县财政与 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同投入,加大健身路径送下乡投入力 度,取得了较大成效。除继续确保健身路径送下乡资金
投入外,还要建立村级健身苑和篮球场建设、小康体育
村建设的投入机制,落实体育器械维护维修经费,并列 入财政年度预算。
的关键。因此,严格执行和实施我国体育法,以保障我国 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的改善。具体措施如下:
1.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市体育设施建设步伐。体育 质量,
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2.
整合体育资源, 加快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体育部
。 门的体育 设施充分发挥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群众健
侵占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刘聪
1.现状
5.解决 措施
2.发展 趋势
4.引发 的问题
3.产生 的原因
体育社会问题现状
体育场地设施是实施国家 “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 计划”以及发展体育产业重要的 硬件条件。1949年以前。中国体 育场地设施少得可怜,全国只有 体育场地设施4 982个。第五次全 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国 共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属于大、 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的占到总数 的65.6%。其中,位于居民区周 边或交通便利的市区,向公众开 放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学校所占的 比例,仅有29.2%。为盘活和整 合现有的国有体育场馆资源.
居住条件好了,活动空间少了, 高档文化体育场馆多了,大众化的场地不见 了,只好在家打麻将了
解决方法
我国《体育法》的颁布对保护体育场馆起了重要 的作用,同年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决心
解决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国家并采取了体育彩
票的收入兴修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措施,这些都有利于体
育场馆的管理,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能否真正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