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如今,数学教学改革处于“浅化”状态,例如:“小步子走”的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力度;“替代思维”的现象,学生基础性资源缺乏;“视而不见”的现象,教师捕捉资源意思缺乏;“盲目开放”的现象,教师点拨回应意识缺乏。

总体来说买这就是教学行为习惯的束缚-封闭现象。

另外感触最深的是对于资源开发要有“深度性”,即要从学生、教材、教师三方面进行考虑
学生-学情资源的开发,包含前在经验、潜在可能、个体差异
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包含整体把握、结构加工、还原加工
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
吴亚萍老师的讲座,我最大的体会总结为一下三点:
1放——课堂放给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基础资源中捕捉有用信息,并进而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从封闭走向开放。

2合——通过放收的教学进程,将学生从自己探究中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整——即整体思想,对教材整体感知把握、对教学采取先整体后部分的思想方法
新基础教育对于数学的研究,主要从概念教学下手,从讲座和看书,我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
概念形成分类研究课型为例
分类研究,即通过感知材料,在相同中找不同并进行分类研究,最后再概括
归纳,我们就以成熟课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教学设计为例:
第一,学会从教材中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作为经验欠缺的教师大胆尝试对教材进行重组、创编。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四边形”中的一个内容,教材中把这部分的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来处理,第一课时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2,然后是针对性练习; 第二课时再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4,然后再做针对性练习。

这样的编排人为地将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内容割裂成了两块,使得学生整体认知平行四边形性质,特别是在学生感知平面图形性质研究方法结构方面造成了障碍。

第二,注意结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学生已会知识点和困难点的把握。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学习中,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三角形中的特殊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在前面的教学中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类比,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因此学生对于利用研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对角线性质的前期猜想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对于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特有的性质理解会有一定的误差。

本课学生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结合起来。

因此,本次教学除了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及将相应方法结构进行类比迁移,也特别加强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

希望通过这些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上述困难,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形成整体认知的同时了解对平面图形性质进行研究的方法结构。

第三,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猜想、论证、归纳”主动探究过程,对知识形成整体认知,从比较中感受概念之间的异同,从比较中感受学习此类知识的方法结构,潜移默化,并进行归纳总结
第四,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性语言的设计,这个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