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丝绸之路对时代的影响——纪开晗

浅谈丝绸之路对时代的影响——纪开晗

浅谈丝绸之路对时代的影响
摘要: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引发的重要贸易之路。

随着商旅的增加,汉朝设立四郡,修理长城,派遣军队、创立西域都护府。

西域各国商人将葡萄、核桃、良马和地毯、歌舞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

开渠、凿井等技术,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灭亡。

新中国吸取教训,提出“一带一路”,大力发展经济,迅速强盛起来。

所以交流是国家繁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建立丝绸之路,得到了近400年的繁荣。

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政策,经济实力迅速发展。

那么,是不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一条丝绸之路呢?
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逐渐强大,并不断南下侵扰各国。

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对汉朝的威胁不断增大。

汉朝国力较弱,刘邦即位不久后,曾率领大军北上抵御匈奴,结果被匈奴军队围困,经过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

“这就是白登之围”。

刘邦决定采取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稳定边疆。

公元前138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算联络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

张骞途中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后逃离匈奴,辗转到达大月氏。

那时大月氏生活安定,不愿再同匈奴打仗。

张骞未能完成使命。

但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
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来往的愿望。

公元前121年,汉朝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带领军队三次出击匈奴,夺得了河套、河西走廊一带,并一直把匈奴驱赶到大漠以北。

并在西域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的使团带去上万头牛羊牲畜和金帛财物,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携带礼物回访长安。

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和地毯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

开渠、凿井等技术,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从此开通。

丝绸之路,东至长安,西至大秦,横跨亚欧大陆,成为中国与西域的纽带。

商品交流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

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

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

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新疆的歌舞传入汉朝,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中国的舞蹈就像兵马俑一样死板。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汉代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时而因为政治对立、民族矛盾乃至战争而一度中断。

文明的发展,势力的扩张,商业民族的活跃,和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民族的依存关系,使得东西方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交往两千多年来从未断绝。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频仍,秩序混乱。

作为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敦煌,甚至二十多年没有太守,当地豪强大姓雄张,兼并土地,使小民无立锥之地,前来贸易的西域商胡也备受欺诈。

丝绸之路的畅通还需要军事实力的支持。

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商旅有一个安全的贸易环境,西汉设立四郡,修理长城,派遣军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这也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227-233年间,仓慈出任敦煌太守,有力地抑制了豪强的兼并和勒索,为西域商人前往内地买卖提供种种方便,也使得敦煌成为汉族与西域各族民众交往贸易的一个国际都会。

在清朝,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有人说,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时这个政策是最适合的。

所以不一定每个时代都要与外界交流,而应该适合这个特定的时代。

然而历史的事实并不支持这个观点。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
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是清政府懦弱的表现。

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由于缺少与外界的沟通,清朝成为中国最衰败的一个朝代。

清朝的历史也成为中国最黑暗、腐败的历史。

现在,中国延长、扩大了陆上丝绸之路,南到泰国,东起北京,西至荷兰,横跨了整块亚欧大陆。

同时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从北京出发,南到印度尼西亚,经过马六甲海峡,在孟加拉国停靠,再经过马尔代夫、红海,直至荷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统称“一带一路”。

中国接受了历史的教训,积极地与外界交流,共同发展。

新中国也因此日益强大。

张骞一个偶然的发现,碰撞出了人类历史上最绚烂的火花。

数千年来,丝绸之路经过历史的长河,竟没有随风消逝。

人类文化的依托,正是这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对我国历年来影响深远。

它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使艺术多元化,民族得以融合。

它是东西方的纽带。

正是这样一条路,改变了历史的格局,创造了繁荣的局面。

同时也证明了,交流是国家繁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本p58、p59、p60、p61、p68、p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