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目录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2)1.1闽南古厝简介: (2)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3)2.1选题背景: (3) (3) (3)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4)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4)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4)3.3数据分析 (4)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4) (4) (4) (4) (5) (5)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5)5.1访谈结果与分析 (5) (5)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5)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6)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7)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7)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7)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8)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8)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8)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8)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8)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8)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9)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9)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9)参考文献 (10)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1.1闽南古厝简介:“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

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

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

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2.1选题背景:2.1.1文化积淀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建筑。

闽南古厝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古厝内,这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宗族文化。

现在的古厝也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许多已经移居台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的闽南人,因挂念古厝上的祠堂,在老去之前仍会回到家乡看望。

四周封闭式闽南大厝,有二进、三进,甚至有五进、七进的。

一般来说,一进为门厅,二进为迎客厅或祖先牌位厅(闽南人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厅两侧居室和后落均住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

门外有一排木桩,由于古代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因此用其来遮掩女性,这也是古代男女尊卑的体现。

进前有左右两厢房,一般用作厨房和储存草料工具等。

进两旁外侧,通常各建一条狭长的房子,称为"护厝",也叫护龙。

厅堂多为三间七架(间,面宽的单位;架,进深的单位),间架多寡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进与护厝之间有过水廊连通出入,结构完整。

大门进去,有前院,深井(闽南语译过来的,和表面意思不一样,指的是天井,采光的一个地方)两边是护廊,穿过天井就是正厅,左右是东西两厢,是正房。

大厅后面就是后院。

闽南古厝都有两个“飞檐”,上面常雕有龙、凤等形象,其雕刻精致。

在这些古厝中还存有一些着名的“豪华”古厝,如果杨氏古厝、王式古厝、宏琳厝……2.1.2建筑遭受破坏古厝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是闽南文化的杰出代表。

古厝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建筑精美的古厝散落乡间,不为人知。

一方面,由于政府能力和资金的缺陷以及认识的不足政府并不重视古厝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古厝属于私人财产,政府无法直接干涉,并且大部分古厝拥有者对文化的保护意识较差,往往忽视对古厝的维修机保护。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新兴建筑业体系的日臻完善,一些掌握古代建筑技术的民间艺人、泥水师傅、木匠师傅、绘画师傅的老化、衰亡。

将造成具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汉体式”闽南阳宅建筑文化不知不觉的消失。

(摘自—闽南古建筑概述理论)这样的情况下,对古厝的保护与闽南文化的传承带来很大的不利。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是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闽南古厝也踏上“申遗”之路的背景下,研究闽南古厝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为闽南古厝今后的保护和开发方向提出我们见解和建议。

希望为闽南古厝的发展献一份力。

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随着近代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代替了古厝的存在。

大多闽南古厝都在经受着风雨的侵蚀。

闽南古厝的现状到底如何?我们将深入了解闽南古厝的现状、古厝今后发展的外部优势以及其如果要进行保护和开发的主要障碍。

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建议。

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我们针对闽南地区和非闽南地区的人士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一方面调查古厝在闽南人民中的影响度如何?闽南人民是否真正了解古厝蕴含的文化?是否有传播和弘扬闽南古厝文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针对非闽南地区人士进行调查,了解闽南古厝在非闽南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度,寻找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及方向。

3.3数据分析在对各方的调研完成后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筛选、整理、分析,并根据现实状况,建立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闽南古厝发展的潜力和方向,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见解和措施的回归模型。

第四部分调查过程4.1调查方法叙述本次寒假社会实践采用方法是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参考有关文献等。

4.2调查过程4.2.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时间:2015年1月25日——2015年2月5日为充分做好本次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首先到图书馆进行了对于闽南古厝的历史文献的收集,同时通过网络等等形式力求找出最全面、最具体的相关史实。

在将所得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与讨论后,我们精心设计出了一份问卷。

4.2.2电话访谈与记录时间:2015年2月6日——2015年5月11日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特别针对一些较为专业的问题进行了电话访谈,对象主要为闽南地区的政府人员、闽南古厝私有者、闽南博物馆人员以及当地的老居民。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准确掌握当今闽南古厝的现状,实际了解到对于保护古建筑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4.2.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时间:2015年2月12日——2015年2月21日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园各教学楼发布了纸质问卷。

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问卷星”网站、微博、人人等多媒体载体在网络上进行了同步问卷调查。

并多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图像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表现当今大众对于保护古厝的认识与看法。

4.2.4资料集成与整理时间:2015年2月22日——2015年2月25日在结束调查与访谈后,我们对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最终得出完整的资料合集。

4.2.5完善调研报告时间:2015年2月25——2015年2月28日我们成员对本次调查进行了汇报总结,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本次实践调查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与反思,最后完成整改并形成报告。

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5.1访谈结果与分析5.1.2采访背景闽南古厝今后的保护与开发需要以当今现状和不足为基础,因此我们小组决定通过电话连线泉州地区的相关政府官员、博物馆工作者、民间老者,来了解目前的状况。

并且要保护与开发古厝必须倚助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这两大群体,为此我们想通过采访来了解这二者对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有利和不利。

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政府在保护和开发古厝上有利的措施?1、如我们所知的,目前福建省正在为闽南红砖古厝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申遗”这一举措,势必将有一批被遗忘的红砖古厝,得到更好的保护,重焕活力。

2、正是有了“申遗”项目,上级政府拨款了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古厝的维修和保护提供了物资条件,现在一些遭到破坏的古厝已经慢慢地得到重修。

3、泉州南安市文管办副主任认为,闽台有望联手“申遗”,而一旦成功的话就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建立两岸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和方式,这就会今后闽南古厝的保护和开发带来很大的好处。

“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也认为,闽台本就是一家,既然跟脉相连,就必须整合资源,共有的文化才能完好延续。

--摘自人民网”·政府在保护和开发古厝上的不足和局限?1、现在闽南地区的大部分古厝分布都很零散且没有规则,一来给寻找的时候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二来给施工的时候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增加维修成本。

2、闽南的古厝许多都是属于大家族(好几代家庭组成)所有,若政府想要开发古厝的话,就必须得到物主的同意,但是往往不能得到物主的统一意见(大多闽南人认为这是他们的“根源”,因此不愿让其有任何改动)3、虽然各地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来保护古厝,但缺乏统一的保护机制和机构,政策在实施上容易产生偏差,往往力道不足,不能真正和全面的保护古厝。

·古厝今后的发展方向将会是怎样的?一方面,当然是“申遗”工作的继续,若能“申遗”成功,为古厝的保护和开发也会带来更加实质上的好处;另一方面,在开发上,我们要对现有的古厝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改造,使古厝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政府必须建立一个专门保护和古厝的专门机制和机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才能有效做好保护和开发古厝的措施。

2、“古厝的保护和开发要遵从科学合理的原则,才能使闽南古宅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延续,像九一街‘鬼屋’重获新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对于闽南古大厝的生态问题,从事多年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提出这样的建议和观点。

——摘自人民网3、在进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同时,保存和保护好古厝这一闽南文化的载体。

有了这么多的物质载体,还要将闽南精神生活文化引入其中,例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等戏曲资源和本地小吃,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

4、保留古民居,以一种商业形态使古厝获得“新生”。

采取‘修旧如故’、‘新旧结合’、‘全新建筑’的三种建筑理念对古民居进行改造,古民居的外观将得到还原,而室内功能将得到重新利用,古民居内部,将是一个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格调的新空间。

可以邀请肯德基、国美、沃尔玛、凤皇堂、阿度台湾特色茶餐厅、德氏咖啡馆等品牌商家加盟,并使其经营模式与古厝建筑相适应,消费者逛累了可以休憩,喝上一杯咖啡,同时欣赏厦门独具特色的闽南红砖厝古民居,这样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相结合,就可以充分挖掘闽南古厝的休闲旅游价值。

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组将所制作的问卷调查表放置于网上“问卷星”网站,发布问卷。

一份是针对闽南地区的问卷调查,另一份是针对非闽南地区的。

最终我们分别收到了301份和396份问卷结果。

在对非闽南地区的调查中,参与人中有68.97%的人完全不清楚闽南古厝,甚至是没有听闻过。

有27.59%的人知道一点闽南古厝,而只有3.45%的人是比较了解古厝的建筑结构和文化,非常清楚的人没有。

说明了闽南古厝的闻名程度之限于厦漳泉闽南地区,而在这些非闽南地区并不为人所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