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常识
一,填空
1. 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吕
氏春秋?古月篇》记载的“八阕”则反映原市农牧生活
的组歌,“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
阕—??????。
2. 今存《诗经》共305首,分三类,风,雅,颂。
3. 周代乐器曾按照制造材料的性质分为“八音”,八音
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 《唱论》是一部论述宋元戏曲歌唱方法,兼及歌唱
格调和节奏,宫调声请等论著,作者是元燕南芝庵, 5. 汉代源于北方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最初是没有伴
奏的歌谣,叫“徒歌”,后在基础上加上梆腔,“一个人
唱,三人和”的形式,叫“但歌”,在但歌的基础上加
上管弦乐器,由歌者拿着叫“节”的一种节奏性乐器
打节拍,就成为加工后更为动听的相和歌。
6. 乐府是我国秦朝时建立的音乐机构,真正发展在汉
武帝时期。
主要的职能是采集民间歌谣和为宫廷提
供乐舞服务。
7. 南北朝末年兴起的歌舞戏重要节目有《大面》,《钵
头》和《踏摇娘》。
8. 清商乐在宫廷中作为“华夏正声”受到很大的重视,
即如《魏书?乐志》所载,将“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
江南吴歌,荆,楚西声,西曲,,总称清商”。
9. 明清时期戏曲的“四大声腔”是海盐腔,余姚腔,戈
阳腔和昆山腔
二,单选
1, 汉武帝时代乐府的领导人是李延年。
2, 《秦王破阵乐》是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一部著名歌
舞,创作于初唐时期。
后李世民称帝,这部作品
不断得到加工,改编,常在凯旋庆功时演唱。
3,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的曲牌数目为
2094个。
4, 陈旸的《乐书》,有200篇,是一部音乐的百科
全书。
前95篇为“训义”,后105篇为“乐图论”。
5, 春秋时期,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一书的《地圆
篇补注》中对乐律学提出了三分损益法的理论,
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律方法。
6, 明末琴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徐上瀛的美学观点体现
在《溪山琴况》。
三,多选
1,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
2, 唱赚曲体结构在北宋时已经确立,主要有缠令
和缠达两种曲式。
3, 聂耳作有歌曲30余首,其中有《义勇军进行
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大路歌》。
4, 马克的主要作品有《咱们工人有力量》,歌剧《白
毛女》,《南泥湾》。
5, 冼星海作有歌曲数百首,其代表作有《黄河大
合唱》,《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夜半
歌声。
四,名词解释
1,贾湖骨笛,
2,《碣石调?幽兰》,琴曲《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
梁代的丘明,公元493-590,是我国现存最古老
的琴谱。
它属于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
碣石调指曲调形式,幽兰是标题指乐曲所表现的
内容。
3,京房六十律,京房是西汉律学家,继续研究三分
损益法,他为了解决黄钟还原的难题,还是用三
分损益法继续推算下去,共得六十律。
但黄钟仍
没有还原,因为在运用三分损益法的条件。
黄钟根本不可能还原。
因此六十律在实践上没有意义,但是在理论学探讨上,推动人们深化律学的认识上则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