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之道(上篇)蒙牛的成功被称为奇迹,先建市场,后建工厂,中国业界,史无前例。
它的成长被誉为神话,最高1947.31%的成长速度,让业界瞠目结舌。
这就是蒙牛,中国民营企业当之无愧的“成长冠军”。
卓越领导?优秀文化?是什么力量缔造了蒙牛神话?经典策划?巧妙营销?是什么因素让蒙牛变大变强?序:创业三问作为一家典型的中国企业,在快速成长的六年时间里怎样才发展成为现在的蒙牛?蒙牛的策略有哪些呢?首先在创业阶段,很多企业都渴望得到发展,而且非常希望能够快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创业的三问。
1.第一问:你想去哪里?——目标倒推这一问实行的是目标倒推的方法,创业之前首先应该想明白自己要去哪儿,找到前进的目标之后才能知道要走的路。
2.第二问:你爱干什么?——聚焦法则创业之初要认真问自己是不是爱干这件事?从内心有没有激情和感觉去做这件事?一个普通人集中心智于一点,将胜过一个在无数处分心的天才,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通俗一点的意思就是一个傻瓜照着一个点一个劲儿地敲,比聪明人到处敲的结果会好一些。
3.第三问:你能靠谁?——交换原理你需要问自己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能靠谁?”人与人之间包括父母之间、儿女之间、配偶之间、朋友之间或者亲戚之间,最深刻的关系就是交换,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单独存在,我曾经跟部下说:“如果你对所有的男人像对待你父亲一样,他就对你像儿子一样;如果你对所有的女人像母亲一样,她也会对你像儿子一样。
”所以创业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人与人之间这样的关系,不搞明白这种交换关系,就会失去外力的支撑。
有投入就有产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福。
第1讲蒙牛概貌(上)蒙牛集团始创于1999年,从零起步,5年增长200倍,6年销售200亿,实现投资收益5000%,一跃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及中国乳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在中国企业界演绎了一个高速成长的神话。
蒙牛在最初的六年时间里有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我从最开始在国营单位伊利进入这个行业,在中国最大的养牛场干了五年,在伊利工作了16年,出来之后在蒙牛又干了六年。
我在过去的27年时间里都在从事乳品行业,做牛奶、酸奶、冰淇淋、雪糕等各种乳制产品。
而我的父亲用了38年的时间在养牛、挤奶、种草等工作上,后来开始做冰淇淋和雪糕。
我们两代人加起来应该是65年,也应该算作是蒙牛集团的时间,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这就像每年在春节晚会上看到很多书法家、画家在15分钟左右画出一幅画或者写出一幅字,其实是他们在底下练习多年的结果,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个“三九”、“三伏”的凝练,同样是厚积薄发带来的效果。
因此用六年时间快速成长的蒙牛来形容并不是错误,但是人们不应该被这个时间误导。
你想去哪里?你爱干什么?你能靠谁?蒙牛的“创业三问”告诉我们,清醒的自我认识,是创业者首先要迈出的第一步。
而接下来,在明确了定位之后,蒙牛又是如何运筹帷幄,全国布线的呢?一、全国布线蒙牛在全国范围内都布下了生产基地,能够在战略上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一)15个省,20多个生产基地蒙牛集团已经在全国15个省有了20多个生产基地,最早从北边的内蒙古开始,这里一共有6个生产基地,最东北端是兴安盟乌兰浩特工厂,离总部大致是1600公里到1800公里的范围。
最西端的工厂是巴彦淖尔盟的磴口子工厂。
虽然都在内蒙古,但是这两个工厂所在地距离总部都将近两千公里。
而另外一个工厂位于呼和浩特南边,离蒙牛总部不到200公里,是在山西省境内的一个工厂。
1.第一条线:内蒙古的草原地貌线当时蒙牛进行生产基地布点的时候考虑主要以内蒙古境内为主,因为内蒙古本来就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拥有13亿亩草场,中国人口13亿,平均每人一亩。
这13亿亩草场是中国最大的草场,尽管内蒙古集中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草场,但内蒙古面积有118万平方公里,境内不完全是草场。
草原只是这里的一种自然地貌,而不是行政区划。
而且这片草原也不是全在内蒙古,紧邻内蒙古的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青海、包括新疆的一部分都有很多的草原地貌。
比如黑龙江有蒙古族自治县,河北有康西草原,山西有河朔草原,其中“河”是内蒙古的河套地区,朔是现在的山西朔州地区。
在古代这一地区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原因就是这一带富饶的地貌资源。
据资料显示,周恩来和乌兰夫在划分内蒙古版图的时候,并没有把草原地貌全部分在内蒙,而是把一块非草原地貌也划到了内蒙。
草原是一种自然资源和自然地貌,一般来说,海拔、纬度、日照时间、昼夜温差决定草原的地貌。
北方地区的草原有几个特点:(1)日照时间长。
在内蒙古一个月30天中有29天是晴天,日照充足。
(2)昼夜温差大。
这里的昼夜温差大,白天和晚上相差的温度至少在10度以上,即使到了夏天最热的天气,白天高达36度,晚上也会很凉爽,可能只有26度。
(3)海拔高度高,气候干燥。
这几项指标决定了这片地域的草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丰富了植物本身的营养价值。
昼夜温差大又把植物的干物质和糖结晶留了下来。
所以在内蒙古整个区域附近所有的养殖、种植、加工乳业产品有非常高的优势。
2.第二条线:陇海线陇海线起点位于京津塘区域,经过山东、河南、陕西境内。
蒙牛的这第二条线主要以生产冰淇淋、乳饮料和酸牛奶为主。
3.第三条线:沿海、长江两条线蒙牛布下的第三条线主要以沿海和长江沿线为主,长江线从最终端的长三角附近,到中原的武汉南、西边的丹阳生产工厂、成都生产工厂,加上沿海的浙江、汕头、广东中山。
这样,蒙牛在北方的草原生产带、陇海线的生产带、长江流域的生产带和沿海地区的生产带的15个省区范围内布置了20多个生产基地,基本上形成了四条生产线。
(二)林格尔生产基地林格尔生产基地是蒙牛在全国的30个基地之一,位于呼和浩特市总部。
这里建设了职工住宅区,一共有四百多户人家,60多户别墅,其中最大的别墅有1100平米,最小的也有300多平米。
中间有一个圆形会所,因为北方的冬天通常是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外边没有一点绿颜色,所以这个会所有3000平米,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蒙古包之一。
里面有热带的各种植物比如榕树、竹子等,还有水、鱼、花、草。
二、三大工程蒙牛有著名的三大工程,从技术、生产、生活方面为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一)“三大工程”之一:全球样板工厂在林格尔生产基地北边有一片区域是工厂的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六期工程,奶源公司门前竖有十几个国家的旗帜,标志着蒙牛跟外资股东合作的历程。
三期的前面有一条河,前面正好有一条高压线,是包头到北京的高压线。
国家相关规范规定这样的地方不允许搞建筑。
所以在三期工程中就建造了一条河,绕过高压线区域的草原。
1.现代化的自控系统在蒙牛的全球样板工厂里面采用的是现代化的自控系统,生产车间的杀菌系统全部密闭化,牛奶在无菌的状态下进行无菌包装。
2.最大的智能化仓库蒙牛拥有全国最大的智能化仓库,这样的智能化仓库,全国共有七个,四个放导弹,三个在蒙牛。
2002年蒙牛建造的样板工厂里面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智能化库房,在全国前四个都是放导弹的,第五个就诞生在蒙牛。
我们在设计智能化仓库的使用功能的时候学习了部队里面的导弹库。
当时这样的库房在全世界牛奶业发达的国家里面,也只有30%的企业拥有这样的智能化仓库。
当时国家的吴邦国委员长到现场参观蒙牛的工厂,看到这个智能化库房之后说了一段感人的话,他说:“我在国务院搞了六年的信息化分管工作,智能化领域的推广非常费劲,没想到来了和林格尔,在内蒙古贫困县的地方能有这样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仓库。
”◇自检1-1◇简要回答什么是创业三问?见参考答案1-1第2讲蒙牛概貌(下)(二)“三大工程”之二:举世无双的“牧场联合国”蒙牛澳亚示范牧场位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占地面积8848亩,饲养规模为万头奶牛。
由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蒙牛三方共同调研、考察、引进。
由蒙牛方鼎公司、澳大利亚JAPFA和新西兰KMP三方创新、设计、投资兴建,总投资两亿元。
这里号称牧场联合国,建造于2004年。
中间部分是挤奶大厅,四周的房子是牛舍,是挤奶养殖的地方。
这一部分总共有1000亩,采用全世界四大洲养牛的先进技术和最现代化的挤奶工厂。
外边的四大区域分为澳洲区、欧洲区、美洲区和自由放牧区。
这四个区域全部种植全世界12个国家蛋白含量最高的牧草。
这样的牧场联合国在全世界目前还是首例。
在挤奶工厂,蒙牛有澳大利亚式,2500头到3000头牛奶可以并列挤奶。
在转盘式上可以挤1500头,每一个挤奶点有60个床位,圆盘不断旋转,等待挤奶的牛从一端上去,挤完奶之后从另一端下来,转一圈的时间牛奶就挤完了。
蒙牛还有欧洲式,用机器人进行上鱼骨式挤奶。
这样就把全世界五大洲所有的种草、挤奶、养牛技术集中在这个地方,在40分钟之内使管理者、养牛大户、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省长足不出国就能看完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最先进的种草、养牛和挤奶技术。
(三)“三大工程”之三:蒙牛外国专家生活区2003年,蒙牛建成了外国专家生活区,当时一共有7000多蒙牛员工登记住房,房价为四层楼低密度的房子每平米1000块钱,别墅每平米1400块钱。
正是因为拥有了“良好的信誉”这价值无限的资产,蒙牛才能够广聚社会力量,得以迅速成长。
在建立起了世界先进的工厂和牧场之后,蒙牛又为外国专家和员工盖起了漂亮的别墅小区,为此,蒙牛讲了三个故事。
我们给当地政府讲了第一个故事,摩根、鼎晖、英联投资了蒙牛,要经常在蒙牛开董事会、工作、学习,这些专家需要有住的地方,而且最好住在一起,所以蒙牛想给这几家外资股东和合作伙伴盖起一处住宿、工作、开会的地方。
于是当地政府同意蒙牛的提议,和林格尔有3000多平方公里,政府在蒙牛工厂北部的两公里处划出来一片地方让蒙牛盖房。
如果只是几家外资股东住进来有点孤单,我还想看看员工有没有需求,于是第二个故事是跟员工讲的。
我们准备以外国专家名义申请盖房子,如果大家愿意要住房就来登记,全部是自愿的市场行为。
当时工厂一共有7000多员工,我们号召大家自愿登记购买住房。
在登记表上让员工填写住房的规格,实行自由选择。
登记的结果是372户要房,后来蒙牛盖了400套居民住房,解决了7000多名员工的住宿。
当时有少数不住房的员工把理由写得非常合乎情理,但是现在肯定会后悔。
企业首先要对员工测验眼光,管理者的眼光尤其重要。
企业家的三个条件首先就是眼光,第二是胆量,第三是组织能力。
如果眼光不行,看不到应该看到的东西,发现不了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就不具备当企业家的资格。
如果你看到了就是不下决心,没有胆量,不敢做也有问题。
有眼光、胆量也足之后,无法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太弱,也做不成企业家。
所以企业家至少应该具备这三个条件,当时372户登记的员工让我看到了两个希望,第一,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