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讲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第一讲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本书观点: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 献作用,并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 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和. (1)必须具有劳动能力,脑力和体力的总 和; (2)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 (3)能够被组织利用。
人口、人力、人才、 天才的区别
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人口资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 人口总体。
人力资源:一个国家和地区具 有劳动能力的,能够为社会 创造财富从事智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的人口总和。
• 公共权力产生于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具有 明显的强制性。公共组织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不以 营利为目的,其目的在于谋取社会公共福利最大。
• 三类:
• 政府类组织:立法、行政、司法等,本书研 究的主体与客体
• 事业类(第三部门) 以及国有企业类
•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通过建 立政策和制度体系、运用激励机制来管理公共 部门内部人力资源的实践过程。
基本职能
对待员工的 态度
工作重点
内容简单。包括录用、考核、 内容丰富。如预测与规划、
奖惩和工资管理等。
职业生涯、测评与甄选、开
发培训、投资与收益分析
重员工现状和使用,轻视开 发;强调命令和控制。
使用与开发并重,注重员工 潜能;民主化管理;尊重人, 爱惜人,发展人。
“进”、“管”、“出”。
开发是手段,使用是目的, 发展是目标。
“在未来,总经理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从管理上,既在组织行为、人员管理和 劳资关系管理领域,并且大都从公司的人事 或人力资源功能中体现出来。”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组织通过各种政策、制 度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 进行组织和调配,以吸引、保 留、激励和开发组织成员,使 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 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 动。
5、开发过程中的资本性
A、它是投资的结果和产物。人力资源质量的 高低完全取决于投资的程度;
B、在一定的时期内,它能不断地给投资者带 来收益;
C、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劳 动者自身的衰老就是有形磨损,而知识和技 术的老化就是无形磨损。
四.人力资源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增值的关键因 素。
特点:典型的职能经济机构。把工作和劳动 看作一种买卖关系,强调制度管人,缺乏 以人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观,其管理模式的 主流仍属于管理技术型。
2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终身雇佣制 (2)年功序列制 (3)重视通才的培养 (4)注重在职培训 (5)注重精神激励 特点:强调企业组织文化,充分调动和发挥人
5、 《人力资源管理》 (美)加里.德斯勒 著 (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6、 [美]唐纳德.E.克林纳,约翰.纳尔班迪著.孙柏 瑛等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第
第一章 导论
畅谈个人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 的理解 讨论把人视为“资源”和“资本”的理论 和实际意义 讨论现实人事行政管理的弊端和缺陷
人 口 资
人 力 资
人 才 资
天才 资源
人才资源:一个国家和地区具 源 源 源
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
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
力的人口总和。
天才资源:天赋才能。
• 关于人才的定义
• 1.新编《辞海》对“人才”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 才兼备的人。
• 2.王通讯、王康说:“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 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分企业和公共部门
二、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行政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观念差别
以事为中心,视人为成本; 组织管理围绕事转,很少考 虑人的发展。
人力是资源;组织管理以人 为中心,重视组织发展与员 工发展的协调和统一。
人的作用 人处于被动地位,与工作相 人是主体,是组织中惟一能 比,人是附属的,次要的。 动性要素。
• 美国国民收入增长中,36%靠科技,发达国 家国民生产总值中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80%。集成电路中,原材料价值仅占2%;计 算机的价值中,原材料价值不到5%;汽车的 价值中原材料的价值不足40%。
• 3、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首要资源
企业家对人力资源的认识
----IBM公司创始人沃森曾说:“你可以接管我的工 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 就可以重建IBM公司。”
• 3、特点
• (1)公共性 • (2)政治性 • (3)政策性(统一招募、统一管理) • (4)复杂性(绩效评价难、影响因素多) • (5)稳定性
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 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 •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第三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第四节 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资源:资财的来源。(《辞海》)
首先正式提出人力资源概念的是彼得.德 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
中国,毛泽东1956年为《中国农村社会主 义高潮》所写按语中用到“人力资源”: 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 发掘这种资源,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中 国而奋斗。
③ 老业 年人 就口
④失业人口
⑥
⑦
⑧
家务
军队
其他
劳动
服役
人口
人口
人口
病残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
男60岁 老年人口
女55岁
*1+2+3=就业人口 *(1+2+3)+4=经济活动人口
---现实人力资源 *5+6+7+8=潜在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现实人力资源+潜在人力资源 • 质量构成:劳动者体能素质、智能素质、
的潜力,体现人文关怀。日本企业走的是管 理技术加企业组织文化的模式。
• 讨论:这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三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概述
• 一、相关概念 • 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相对于私营部门而言的
。是一种以公共权力为基础,以公共财政拨款维持 运行的组织体系。其产出物是公共物品、公共秩序 和公共安全、社会价值分配等。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 张礼祥
参考书目
1、陈天祥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 程》(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
2、方振邦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0
3、董克用主编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11
4、孙柏瑛 祁凡骅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7
人口资源突出人的数量; 劳动力资源突出劳动者的数量; 人力资源是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统
一; 人才资源突出人的质量。
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强 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差 有时甚至是不能替代
人才资源 人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 人口资源
舒尔茨的研究结论:1910-1959年的五十年间,美 国农业中物力投资与人力投资的比较。
(1)人力资源是自然资源转换为社会财 富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资源要形成社会财富,必须靠人的劳 动来完成。劳动就是人力资源的消耗过程, 是人力资源的效用所在。
(2)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多寡的决定性 因素
社会财富的增加无非是通过两个途径:一 个是增加劳动量,一个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这都是由人力资源决定的。
• 2、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另一位公司总裁以其亲身经历总结说:“人们 都在说,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资本是一 个瓶颈。而我认为真正构成生产瓶颈的是劳动力 素质以及公司在招募及留住优秀劳动力方面的无 能。我只知道那些增长陷于停滞或完全被遏制的 行业,是由于它们不能维持劳动力的效率和工作 热情……。”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 克·韦尔奇的一番话更揭示 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谛:
非智能素质(心理素质、积极性)
三、人力资源本性质, 体现了人力资源与其他 一切资源的本质区别。
2、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心理、生理因素
3、开发过程的持续性
与物质资源一次性开发不同,人力 资源可以不断地进行开发
4、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与物质资源不同,人力资源在其闲置 的过程中,也要消耗其他的物质资源
• (3)列入本市人才资源保障部门发布的紧缺专业人才目录 ,且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服务协议。
• 3、南京:人才有200多条细化认定标准。
• 4、海南:落户条件: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的人才,可 在我省工作地或实际居住地落户。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数量关系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
现代管理
雇佣劳动管理
劳动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一)经验管理阶段
存在时间:18世纪后期--19世纪末
现实表现:人-物质人-会说话的工具;
忽视工人的心理需求;增加劳动强度; 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工资……
主要特点:a.招录雇佣工人-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
b.机器的采用-劳动分工-分工与协作 c.雇佣劳动-监工:招工、分工、监督
• 3.叶忠海则说:“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 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 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某种 较大贡献的人。”
• 4.人才,就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 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 5.王鹏在《用人之道》中说:“人才,有脑力劳动者,也有 体力劳动者;在有学历、文凭的人员中有,在无学历、无文 凭的人员中也有。只要知识丰富,本领高强,对社会进步有 贡献者,皆可成为人才。”
与其他部门 职能关系。 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