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山区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大陆重庆石柱立邦希望学校,重庆石柱409102指导教师:李学容[摘要]西部贫困山区师资队伍建设看似一片大好形势,其实仍然任重道远。
实际状况是目前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以下种种问题,首先是数量上严重缺编;其次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僵化。
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一教育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在长远规划与现实捷径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贫困山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对策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5亿多劳动力中有4亿多在农村,自然资源绝大部分也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是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大国,离开农村的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不可能的,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与农村教育有关,尤其是与西部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关系密切。
因为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发展与东中部地区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党中央从战略长远的高度出发,提出加快西部建设步伐正式为了缩小差距,走共同富裕之路。
西部贫困山区要崛起继续培养大量合格优秀的农村劳动力。
那么,农村的现代化和城市化都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优秀的农村劳动力。
那么,农村中小学作为培养未来农村劳动者的摇篮,在农村人才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因为好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实施和推广,都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实践。
正如皮亚杰所说:“假如没有质量合格,而又数量足够的教师,最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在实践中夭折。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而保证足够数量的农村教师又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环节。
但令人深思的问题是西部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导致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缓慢,阻碍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的脱颖而出,这是个令我们深思反省的问题。
一、西部贫困山区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数量不足根据调研情况和对2000年教育统计数据分析,全国中小学教师数量总体上不存在超编,城镇教师局部性过剩与农村合格教师严重短缺并存,显性超编与隐性缺编矛盾突出,且余缺难以互补,这是定性结论。
根据这种结论,不妨进行一下定量分析,按现有学生和1984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计算,需配备教师948万,全国中小学教师缺编10万,其中城镇中小学教师超编50万,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60万,如果减去约30万民办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缺编约40万。
近年来,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内容、结构、目标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和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结构调整,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缩小班额等增编因素不断增多。
如果完全按照规定班额及有关标准计算,全国中小学教师缺编还要多些,这种计算还没有考虑“十五”期间初中招生的大幅度增长,高中招生几乎要翻番的增编因素,仅是按现状计算的,否则缺编更多。
①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地理位置的制约,导致西部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因而政府投入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教师严重缺编,形成了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师不但不相应增加反而减少的现象。
在偏远的一些村小,一个教师教几个班的孩子;在偏远的完全小学、中心校,也存在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一个教师要干几个人的工作。
再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每位教师负担的学生比较(即师生比)来透析教师数量的问题。
根据统计显示,随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师生比逐渐缩小;同时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追求也要求师生比的逐渐缩小,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就石柱县而言,从2000年教师总体缺编近1800人,师生比执行的是1:35,当时的临时代课教师有接近400人;到2005年,总体缺编还有600多,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外的教师缺编在内。
师生比仍然达到1:30。
临时代课教师仍然有近400多人。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数量总体上均衡实际上是在相当高的师生比的条件下的均衡,而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永恒追求实际上昭示的是我们的教师数量还远远不足。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人才配置方式也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许多教师为了改善生活或为了更好的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纷纷流向发达地区或城市。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中单项流动严重,表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而且流失的教师多是骨干教师。
据2006年重庆市石柱县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石柱县2006年度,从乡镇中学择优考试调入①杨春茂:中小学教师数量控制透析[J],人民教育,2001,9,第36页。
县城中学的专任教师76人,乡镇中学补充新教师54人;石柱县被调走的优秀教师42人到市或区重点中学。
从农村小学择优考试调入县城或乡镇小学专任教师259人,农村小学补充新教师108人。
这样的流动导致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越来越薄弱,即使才补充的新教师的思想也只是为了有个饭碗和有朝一日“脱离苦海”,那么,我们真正的广大农村的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啊?西部贫困山区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不通畅,文化生活质量差,信息闭塞,学校环境差,各种福利待遇有的地方甚至没有,没有吸引优秀的教师的政策,用人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加上政府难以解决教师子女及家属等附属问题,使优秀教师流失或望而却步。
有一位中学物理研究员级别、中学特级教师,这么优秀的人员在西部地区是难有20人的,临60岁光荣退休了,但考虑石柱县教育的发展,他自愿再干两年,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政府的做法是因为你已经退休了,研究员待遇增加的每月15元的津补贴取消。
后来,研究员的学生高新聘请他到广州的一所中学去任校长助理,学校招生就堂而皇之说学校有资深中学物理研究员一名。
结果效应巨大。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斑。
还有一位是2004年西师毕业的学生会副主席,英语过6级,日语、俄语都会,就因为学的是教育管理,志愿到石柱县从事教育工作,结果因为专业不对口而作罢。
后被贵阳师范学院免试聘用。
从这可以看出政府的人才引进有待进一步调整。
这种导致教师队伍出多进少,出优秀进平常的恶性单向流动,使贫困山区的教师资源逐渐走向衰竭。
二、问题的成因(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原有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没有了,而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在不少地区尚未建立起来,这使得原有的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凸现。
拖欠教师工资状况在2000年前比较严重。
据全国教育工会1999年上半年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县、市的统计,自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底,拖欠额为7.1亿元,拖欠的人数达58万人次,拖欠时间最长的达1年零3个月。
②截止到2000年4月,全国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累计拖欠教师工资达135.65亿元。
③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④就石柱县而言,在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只有5000多万,而教师工资支付就占2000多万,教师工资一般都是拖欠2个月的,到2003年底才基本解决。
直到2005年,根据中央的文件教师该发的津补贴根本无法兑现。
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其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
农村教师工资严重拖欠问题,已成为直接制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二)城乡差距显著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十分严重,并且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质的差距。
在西部贫困山区尤其突出。
首当其冲就是收入差距。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人民币,重庆市是10244元。
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为3587元,收入差距相当大。
并且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还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3倍。
就是说农村居民收入不仅比城市居民收入在数量上差距甚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999年12月24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③陈至立:在2001年度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④中国教育报,2001年1月11日。
远,而且其同比差距还在渐趋扩大。
另外城乡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城乡公共品提供、城乡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上均有很大差距。
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就像农民为什么大量涌向城市一样,在人民生活水平为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生活水平的差距表现得更为显著。
这样就表现为收入哪怕增加很少,但生活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因此农民愿意放弃耕地种田,而到城市打工,这样可以比在家务农获得更多收入。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也是一样,在现有的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上,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在考虑城乡差距的情况下,作为个人选择来说,宁愿在城市作些并不理想的工作,也不会选择西部贫困山区的农村从事教师工作。
(三)教师人事管理壁垒森严,进退两难就现行的农村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而言,对农村教师的户口、档案、人事组织关系等的控制相当严格,导致在现行的农村中小学管理制度下,人们有顾虑,害怕一旦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将永无翻身之日,对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望而却步。
也就是说农村教师合理流动的机会成本太过昂贵,个人理性选择不会对其进行投资。
三、对策提出(一) 治本之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体制性问题,因此,加快体制创新,建立符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师工资发放和人事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根本大计和基本前提。
1.改革工资制度(1)以县为主,各级分担,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育部前部长陈至立在200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定,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
各地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实现以县为主并通过银行发放教师工资的新机制,力争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并加强跟踪调查,深入研究和及时解决体制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
”⑤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教师工资收归县级财政统一发放,是确保教师工资发放的一项重大举措。
但是,这一体制的实施必须与建立规范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密切结合,坚持以县为主,各级分担,明确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分担教师工资的比例,建立相应的监督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才可能真正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
(2)提高工资待遇,实施特殊津贴制度在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特别是西部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待遇,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合格师资到农村任教具有重大意义。
在现有条件下,首先应采取措施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标准不低于国家标准,地方性津贴补助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水平,尽快执行城乡教师执行统一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