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制度

泉店煤矿顶板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泉店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发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神火集团技术管理规范》及公司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回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一、顶板管理领导组为确保本制度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组长:曹广远副组长:贺东利刘清华王凯刘超伍庆风崔忠张辉成员:安委会成员领导组下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科室井下工程技术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二、责任划分1、生产科负责组织顶板隐患排查,汇总排查结果,建立顶板管理巷修台账,安排、协调顶板隐患整改处理,落实隐患闭合等,全面负责矿井的顶板管理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轻重缓急编制切实可行的巷修计划并监督落实。

2、生产科负责矿井巷道支护设计、顶板支护管理及矿压数据收集管理工作;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实际,指导相关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3、地测科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作为设计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

4、通风科负责排查主要通风类巷道是否满足风速要求。

5、安检科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6、综采队负责采煤工作面机巷、采煤工作面、风巷顶板排查及日常维护工作。

7、掘进队负责责任区内顶板巡查和巷修工作,并负责所施工巷道在移交前所有的顶板管理和巷修工作。

8、机运单位负责对责任范围内的巷道进行日常顶板排查,并进行“敲帮问顶”,处理好顶板危险源,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隐患及时上报生产科进行协调处理,对于能够及时处理的隐患,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管辖该区域的单位进行及时处理,如不处理造成事故的,责任全部由管辖该区域的单位承担。

(附件1:敲帮问顶记录表)三、顶板管理具体要求1、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1)岩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①迎头割岩(放炮)后必须采用前探梁或带柱鞋点柱作为临时支护,施工锚杆、安装锚杆时必须在临时支护下进行。

②架设前探梁之前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不得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敲帮问顶,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③锚杆施工前应检查前探梁背顶是否严实,护顶是否有效,施工时不得拆除临时支护。

④上山掘进期间,巷道断面内垂直高度大于2m部分应配合锚杆、锚网进行支护,防止施工期间迎头片帮。

⑤顶板破碎时,缩短循环进度,每循环进度不得大于锚杆间距加最小控顶距之和,循环进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⑥工作面每次放炮前后,必须对迎头5m内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锚杆螺帽松动的必须立即进行二次紧固,发现有撕网现象,必须及时更换新网。

⑦每次喷浆前,必须对喷浆范围内锚杆进行二次紧固,并充分冲尘,将巷道帮、顶冲洗干净,喷浆后,洒水养护不得低于7天。

⑧岩巷掘进工作面施工锚杆、锚索(托梁)和喷砼支护须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执行,滞后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⑨施工炮眼(割岩)前必须再次找净巷道迎头20m内顶板的活矸、危岩。

⑩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永久支护方式达不到控顶要求时,区队应根据生产科下发的业务联系单及时编写补充安全技术措施,更改支护方式。

(2)煤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①迎头割煤(放炮)后必须采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相关内容。

②架设前探梁之前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不得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敲帮问顶,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③架棚施工前应检查前探梁背顶是否严实,护顶是否有效,施工时不得拆除临时支护。

④顶板破碎时,缩短循环进度,支护紧跟迎头(炮前),必须编制有防片帮、冒顶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⑤炮掘工作面,迎头10m范围内必须采取防倒架措施。

⑥煤巷掘进工作面施工锚杆、锚索(托梁)支护须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执行,滞后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⑦巷道掘进遇到特殊情况(地质构造、过巷道、老空、及顶板岩性变化等),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⑧巷道掘进施工要连续作业,临时支护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永久支护,严禁长时间使用临时支护。

2、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1)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①工作面液压支架(特殊地段含单体柱)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有现场检测手段。

②工作面液压支架的中心距、架间隙、直线度、端面距等参数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架不超高使用,接顶严实,支架不挤不咬,相邻支架顶梁无明显错茬,支架编号清晰。

③工作面伞檐长度、特殊地段特殊支护齐全,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顶板没有台阶下沉情况。

④工作面回采期间遇到特殊情况(过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区域)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端头支护形式,超前支护形式、距离(架棚巷道含超前替棚距离)、单体柱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⑥上、下顺槽放顶线与工作面放顶线平齐,挡矸有效,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悬顶面积大于2m×5m)的区域采取措施,顺槽内无空帮、空顶现象。

⑦单体柱有防倒措施,工作面挡矸网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敷设。

⑧工作面处理漏顶、片帮等事故时按《作业规程》及专项技术措施要求进行。

⑨工作面布置矿压观测设备,两巷设置观测基点,加强工作面动态监测,并将观测记录上交生产科。

⑩工作面坚持带压擦顶移架、跟机移架,顶板破碎区域要进行超前移架,放顶煤工作面严格按照多轮间隔顺序放煤。

○11工作面在检修期间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煤层注水,确保工作面煤墙的稳定性。

对于顶板破碎影响正常生产时经生产科鉴定可提前注马丽散进行加固。

(2)安装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①工作面单体柱初撑力、拆除安装支架时影响区域内单体柱的数量、位置符合《安装安全技术措施》规定。

②工作面特殊支护区安装支架时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③工作面安装支架后接顶不实区域使用直径不小于180mm的半圆木背实。

④工作面支架安装后方可拆除切眼内安装区域原支护体,严禁提前拆除。

(3)回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①工作面收尾期间防护网、钢丝绳及其他特殊支护参数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②出架空间的支护形式、支护参数符合《回撤安全技术措施》规定。

③工作面上出口加强支护形式、单体柱初撑力、上顺槽加强支护形式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3、巷修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1)采用钻爆法刷扩巷修区队的顶板管理严格按照岩巷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相关要求执行。

(2)采用风镐刷扩巷修工作面按照以下要求执行:①巷修单位必须按照当月巷修计划及生产科日常下发的巷修业务联系单进行维修,生产科对巷修地点严格按照采掘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进行检查及验收。

②巷修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措施中明确临时支护形式、数量及其它安全注意事项。

③进入巷修地点前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不得站在顶板破碎地点进行敲帮问顶,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④在独头巷道进行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施工,严禁维修人员站在维修范围以里,严禁分段进行维修。

⑤撤掉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前方至少3m范围内的支架,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前,不得中止作业,撤换支架的作业应连续进行,不连续作业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⑥撤换顶、底板松软地点的支架,或在巷道交叉口处、冒顶区进行维修时,必须在支架之间用拉杆支撑或架设临时支护。

⑦维修倾斜井巷时,应停止行车,需要通车作业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同一斜巷内,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

⑧巷修地点在人员撤离前必须检查支护是否到位,支护不到位不准撤离。

⑨清理冒顶区的岩石时,必须按照“先加固后清理”原则,确保在安全可靠的支护下进行作业。

⑩巷修过程中,应注意巷道顶板、两帮及支架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井下巷修地点必须有安检员在现场监督作业。

四、顶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生产科每月逢6日、12日及26日组织三次对井下所有巷道顶板专项隐患排查,机电科、通风科、地测科、安检科及调度室参加人员均不低于3人,各基层区队负责人及技术员参加。

2、区队自查评价:各区队结合地测科提供的地质资料及顶板动态变化情况,对各自辖区内顶板进行安全评价,并于每旬5号前将安全评价结果形成评价表格(附件2、3、4)交至生产科。

3、生产科对顶板专项隐患排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对所汇总的顶板隐患风险程度及位置进行复核,如需要矿井安排处理的,结合调度室,由调度室安排队伍进行处理。

4、顶板排查内容包括:采掘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检查区域内巷道帮、顶支护情况、失修情况、矿压观测情况、支护强度、支护质量、支护材料配备情况、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围岩稳定状况和顶板隐患处理进度等。

5、检查人员发现的顶板隐患,应在现场告知当班跟班队长或班长隐患的处理方式,并让当班所在的班队长和安检员现场监督整改。

6、检查人员对相关区队责任划分范围内的顶板排查记录表的填写情况进行抽检,抽检内容包括找顶时间、责任区域、找顶地点顶板的详细描述、排查人、处理方式、安检员签字等。

7、对查出的顶板隐患由生产科进行汇总分类,根据隐患归属责任划分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责任单位按通知单要求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由安检员监督闭合隐患。

8、生产科包队人员接到反馈单后到承包区队落实隐患整改情况,并将顶板隐患闭合。

发现隐患未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拿出整改意见。

五、顶板监测管理、分析及预报制度顶板矿压监测要求能够及时掌握采场顶板动态和巷道两帮位移量及顶底板移近量,分析矿压显现规律,为支护参数选择提供依据,以便保证安全生产,具体参照《泉店煤矿顶板矿压监测管理、分析及预报制度》执行。

六、顶板事故划分顶板事故按照危害程度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其中,非伤亡事故划分为一级非伤亡事故、二级非伤亡事故和三级非伤亡事故三类:1、一级非伤亡事故: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8 h以上,或使采区停工3昼夜以上;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在10 m(含10 m)以上;掘进工作面冒顶长度在5 m (含5 m)以上;巷道冒顶长10 m(含l0m)以上;2、二级非伤亡事故: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2 h以上,但不足8 h,或采区停工8 h以上,但不足3昼夜;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5 m(含5 m);掘进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3m(含3 m);巷道冒顶长度超过5 m(含5 m)。

3、三级非伤亡事故: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产130 min~2 h,或使采区停工2~8 h;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3 m(含3 m);掘进工作面冒顶长度3 m以下;巷道冒顶长度5 m以下。

事故具体处理参照《泉店煤矿2017年安全工作意见》进行责任划分处理。

七、巷道失修分类、维修巷道按照完好程度,将井巷分为三类:完好巷道、失修巷道、严重失修巷道:1、完好巷道:井巷规格(高、宽、坡度)全部符合设计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有的井巷净断面虽小于设计要求,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支架完整,锚喷巷道无脱皮冒落,水沟畅通,巷道保持清洁,或路面基本消除积水淤泥,井巷内设施、轨道铺设均符合要求,能保证通风行人安全和运输畅通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