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精准扶贫分析
报告
2017年12月
目录
一、从20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说起 (5)
二、脱贫攻坚KPI:三率一度 (6)
三、“三位一体”脱贫布局,重视社会扶贫 (8)
四、2018年扶贫专项资金规模估计在万亿元以上 (9)
五、从扶贫手段及扶贫效果把握投资机会 (11)
1、农林牧渔:离精准扶贫最近的行业 (12)
2、光伏风电:精准扶贫重要产业手段 (14)
3、建筑园林:参与扶贫工程建设重要主体 (15)
4、大众消费:扶贫带来消费水平提升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导向下,“十三五”扶贫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展开,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就业、医疗和住房安全,未来精准扶贫将迎来加速推进。
未来三年3035万人口脱贫任重道远。
截至2016 年底,全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335 万,2017年预计减少130-万,还有3035 万。
2016 年有6 个省贫困人口在30-万以上,有5 个省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有近20-个县和近3 万个村贫困发生率超
过20%,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和因病因残等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度很大。
脱贫攻坚重点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为脱贫攻坚硬骨头,“三率一度”成为脱贫攻坚重要绩效指标。
2017年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三率一度”为扶贫攻坚的重要KPI 指标,贫困县摘帽退出的指标要求:三率一度必须全部满足,一项不满足就否决:贫困发生率<2%(核心指标:区域贫困人口占比);漏评率<2%;错退率<2%;群众认可度>90%。
“三率一度”
绩效考核依赖第三方评估,采用抽样调查问卷形式,过程留痕严格执行。
2016 年国务院扶贫办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等7家单位组织76-多名评估检查人员。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构成“三位一体”脱贫攻坚总布局,社会扶贫影响长远。
2017年11 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引导各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攻坚任务。
相关部门定期公开披露“在哪里扶贫、扶
了谁、扶了多少、扶贫效果怎么样”等内容,并要求在2017年11 月22 日后两个月内社会组织应当将相关工作规划和实施情况分别报送当
地相关部门备案;在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将健全政府购买扶贫服务制度,细化落实参与扶贫组织的税收减免、信贷支持和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服务。
阿里巴巴和京东成为社会扶贫先遣部队,以贵州茅台和牧原集团等上市公司也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工作。
2018年扶贫专项资金规模估计在万亿元以上,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为精准扶贫重点,“十三五”异地搬迁任务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广西、山西和湖北等省份。
国易地搬迁资金规模预计达到940-亿。
2017年中央和财政扶贫专项贷款超过140-亿,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61 亿,地方达到54-亿;2016 年农发行和国开行扶贫专项贷款规模分别4883 亿和3153 亿元,合计8036 亿。
农发行和国开行十三五扶贫专项资金规模分别为3 万亿和1.5 万亿。
假设按照平均水平,年均投入规模将达到900-亿,叠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贷款后续规模可能持续上行,则2018年扶贫专项规模估计在万亿元以上。
2016 年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为精准扶贫重点。
2016 年国开行和农发行精准扶贫贷款结构中基础设施投入占比最高。
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农发行资金支持达到2026 亿,而国开行仅1513 亿;产业扶贫项目农发行贷款规模达到1603 亿,而国开行仅277亿;易地搬迁项目农发行资金支持达到1202 亿,而国开行仅311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