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pptx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pptx
7、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 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 文 (资本主义萌芽)
下一张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简 单 纺 织 工 具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是简单的纺织工具.
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材料:传说嫘(lei)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发明养
蚕)“始教民育蚕,制丝茧以供衣服”。
仰韶文化半个蚕茧
——胡厚宣:《殷代的蚕桑和丝织》 载于《文物》1972第11期
注释:这条卜辞的意思是说祭祀元示上甲要宰牛五头, 祭祀蚕示用牛三头。想见祭礼之隆重。“示”指神祇。故 蚕示也即蚕神
祭祀蚕神图
先蚕图(元.王祯) 《农书.农器图谱集.蚕缫门》
在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
玉石不仅可以用
来磨制工具、武 器,又是美丽的 装饰物件,寄托 了人们的艺术情 怀和精神追求, 而且还作为一种 礼器用来祭祀祖 先,因此中国玉 器一开始,就带 有神秘的色彩, 有辟邪,象征着 权力、财富、贵 贱等作用。
品种多, 技艺高。
起绒锦,或称绒圈锦、起毛锦,是三枚经线提花 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这种锦花型层次分明, 圈大小交替,纹样具立体效果,因而外观甚为华 丽。其组织结构十分复杂,织造工艺高超,它是 这批汉代丝织物中的一项重要发现。
远 销
我的眼里只有你—“赛里丝”
海
外
丝绸王国
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 见证。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他 们对中国的丝绸痴迷不已(丝即黄金),长 期以来丝绸之路也绵绵不绝。
“棉木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
南宋棉毯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 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 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 米,宽1.16米,经纬条线一 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
黄道婆
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童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元代棉织品的上衣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 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 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棉纺织品市场占有率高,一定程度 可以反映棉纺织技术普及。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上绘的大型织机
明朝定陵出土的团龙袍料,其中龙体是用孔 雀羽织成。可在同一纬道上织出几十种颜色 和平纹,斜纹,缎纹等多种不同的组织结构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夏
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 标本。茧长1.52厘米,茧宽 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全 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直且 发光……是被人工割过的……是 家蚕而不是野蚕……是人工饲 养家蚕的物证。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衣长 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 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 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 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 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 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 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 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学考要求: 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手工业博物馆
展厅一 纺织厅
织女的劳绩---纺织业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图
工具:骨梭、骨针等)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 世纪,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
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 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
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资料:现以祖庚甲时蚕神与上甲微并祭的 一条卜辞为例述下:“贞元示(音qí)五牛, 蚕示三牛,十三月。”
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技 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絮 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染 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欧 洲早400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腰 机”织布机,提高了织棉质量,成了一名“中国古代伟 大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的 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种, 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 还有上海,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 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
•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 论道,谓之王公……或治丝麻以成之, 谓之妇功。
——《周礼·注疏·考工记》
• “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 功之事斋。”
——《周礼·天官·典妇功》
附:言……典妇功之职,掌治丝麻之规格,并按标 准给予丝麻之材料。
国有六职,“妇功”乃其一。
资料一:据《唐六典》载,少府监役使的“技能工匠”达 19850 人,将作监所属工匠也有 15000人…… 资料二: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分工很细。如少府监下的织染 署,是专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的机构,共有 作坊 25 个:“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 曰絁,四曰纱,五日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 组授之作有五:一曰组,二曰绶,三曰绦,四曰绳,五曰 缨。
从这两个材料你能分析唐代官营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有哪 些特点呢?
规模大,分工细
资料: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 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真 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
——《朝野令载》卷3
从这则材料,你看出了什么呢?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子目录
宋
资料:“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 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 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图
3、汉代:品种多、技艺高 (素纱禅衣、起绒锦) 文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官营规模大,分工细;私营作坊出现 文
5、宋代:有了更大发展(棉纺织业 丝纺织业) 图
6、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极大地推动 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