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一、长期领先的古代中国手工业
1、手工业的概念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 部门。
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⑴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⑵夏商周时期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做一做: 官私营手工业的地位变化及发展新趋势
材料一: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
工,草工,典制六材 。
—— 《礼记·曲礼》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
相高以知。
—— 《管子·小匡》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
③影响: A、使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 服务于社会。 B、行业间的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 C、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D、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3)纺织业 ①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②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③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规模。 ④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⑤明朝: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在作坊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⑴田庄手工业 ①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建立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到汉代,田庄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②部门:养殖、药材、酿造、纺织、冶铁。 ③特点: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田庄是一 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⑵“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 ①产生时间:汉武帝时。 ②特点: A、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 B、“工官”生产是为了满足皇帝、贵族及官家所需。 C、技术水平高,行业间相互隔绝,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D、在一定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匠户”,职业世袭,不得脱籍 改业。
②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 市场上出售。
⑷明代中后期 :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占据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 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重温知识: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历程 官营手工业
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
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
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
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 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 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 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 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2、根据材料六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私营手工 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
①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材料七: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 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 群体叫做商帮。
(4)冶金业 ①冶铜技术 A、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和生活用具。 B、商周时期青铜器产地广、生产规模大、工艺水平高。 ②冶铁技术 A、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B、战国中期后铁器大量出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C、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5)陶瓷业 ①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工艺水平很高。 ②制瓷业 A、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 B、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C、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 青瓷,邢窑的白瓷。 D、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E、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
明中叶后,占据 主导地位;孕育 雇佣劳动关系
最能反映自然经 济特征;是中国 古代社会稳定的 重要因素
想一想:私营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有什么区别?
1、规模:私营手工业比家庭手工业的规模大。 2、用途:私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市场需要、民间消费之用;而家庭手工业产 品主要供家庭成员日用,另外一部分向政府交纳赋税。 3、范围:私营手工业比家庭手工业经营范围大,而家庭手工业基本上是经营纺 织业等单一行业。
民间 手工 业
私营 手工 业
家庭 手工 业
成就 冶 金
制 瓷
纺 织
经营方式
政府直接 经营、集 中、大作 坊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的副 业
产品
流通方式
武器军用品 不在市场 和官府贵族 流通 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
的产品
通
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
剩余部 分出售
历史地位
明中叶前,占据 主导地位;代表 最高水平;阻碍 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八:万历年间,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 日不下数万人”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私营手工业超越?
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 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扩大; 经营方式变化) 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
材料九:明中后期,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 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 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 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 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 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⑶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注意三个概念:
①官营手工业主要负责宫廷所用手工业品,国家国防军队所用物品,以及有关国计民 生的大宗商品的生产。它是国家手工业体系中的主体,占绝对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 可以无偿征调手工业者去服役,使民营手工业的劳动力无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