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广告摄影的常用器材

第二章广告摄影的常用器材

第二章广告摄影的常用器材对摄影最初的了解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而大多数人是从了解相机开始的。

本章节的内容重点在于了解和掌握相机的基本构造及原理,使得学生在拍摄实践中能够熟练的、有目的的使用和控制机器,使之成为拍摄出优秀摄影作品的重要前提。

第一节照相机的种类照相机是作为摄影师所必备的工具,对摄影的了解和学习必须从了解照相机开始.如今照相机的品种繁多,但是相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简单的来说,不论何种照相机其原理都是一个机身,一端有一个小孔,另一端是感光物质.光线通过小孔进入机身,感光区域记录下图像。

不同相机的区别在于他们工作的细节不同,包括记录图像的质量以及相机操作的难易度.最早的照相机比较简单,仅仅包括了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较为复杂,是集镜头、光圈、快门、取景、测光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精尖的复杂机器。

根据不同分类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按成像面积分类按照成像面积分类,照相机可分为小画幅相机、中画幅相机和大画幅相机.1.小画幅相机小画幅相机指的是135相机和APS相机。

APS(The Advanced Photo Sy stem)即先进摄影系统,可以拍摄全幅底片为16。

7mm×30.2mm的胶卷,是柯达(Kodak)、富士(Fujifilm)、佳能(Canon)、尼康(Nikon)、美能达(Minolta)五家公司联合开发的摄影系统,它可以传递传统摄影所传递的信息,但基本上不属于专业领域里的摄影器材。

135相机指的是35mm相机,有时也称35mm相机,它的名称根据拍摄胶片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为35mm而来,135胶卷的画幅大小是36×24mm。

现如今135相机品牌除德国的莱卡公司,还有日本的佳能、尼康、宾得,中国的凤凰、海鸥等。

图2—1-1 奥林巴斯生产的135画幅全手动相机OM—1(图片来自淘宝买家秀)目前小幅相机中广泛应用的是135相机,包括单镜头反光相机和旁轴取景式相机,其中以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产量和使用范围最广。

2.中画幅相机中画幅相机指使用120或者220胶卷的相机,所以也称120相机。

中画幅相机中广泛使用的是6×4.5,6×6,6×7的单镜头反光相机,6×6双镜头反光式相机,6×9旁轴取景式相机,一卷120胶卷可以拍8到16张底片.传统中画幅相机的品牌主要有哈苏(Hasselbald)、富士等。

哈苏相机配套镜头由德国卡尔·蔡司(Carl Zeiss)生产。

Hasselblad与CarlZeiss 两个标志的组合就代表着完美的的画质、精确的曝光、顺畅地操作以及无比的耐用性。

从H1D至H5D,在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领域,哈苏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而日本照相机制造商富士公司的中画幅相机产品种类繁多,有测距、单反和自动聚焦等,所涉及的画幅也囊括了从6mm×4.5m到6mm×17mm几乎全部规格.中画幅数码相机成像质量优秀,可以满足商业摄影的需要,其成像质量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它更大的影像传感器.中画幅相机传感器CCD尺寸可达到35mm全画幅影像传感器的2-3倍,是APS-C影像传感器的4倍,因此可容纳更多的像素并使单个像素更大。

由于单个像素较大,使影像捕捉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和更好的信噪比,表现在影像的高光和阴影处均有更多的细节.并且,中画幅数码相机有较好的色彩深度,这些优势都使中画幅数码相机能够产生色彩丰富而且过渡平滑的图像.中画幅数码相机的缺点:整个系统价格昂贵,通常只能用到本厂镜头,中画幅数码相机的AF速率和图像读取存储速率通常都较慢,用中画幅数码相机捕捉一幅图像所用的时间,用35mm数码单反能拍摄5~10幅。

其他不利因素还有如外形笨拙、重量大、耗电高等。

(加拍摄图片)相机图片已换图2-1-2 徕卡公司生产的徕卡S—E中画幅单反相机3。

大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也称为座机、大型座机、后背取景相机、外拍机等,它是由笃定镜头的前机架和固定片盒的后机架、调节镜头及胶片距离的能偶随意伸缩的皮腔组成。

目前主流的大画幅相机页片尺寸有:8x10英寸、4x5英寸。

大画幅相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相机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第一,大画幅相机具有强大的调整功能来实现对焦点平面的控制。

它们的光轴和焦平面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有十分灵活的移轴调整功能,以达到影像清晰、全画面合焦的目的。

第二,由于大画幅相机拍出的影像尺寸较大、成像清晰,影调与色调层次细腻动人,色彩更加饱和逼真,对细节的表现力强。

对于从事商业广告、工业、建筑、风光、高级人像等需要极高品质画面质量和极为特殊效果的摄影活动来讲,大画幅相机是较为富有创造性的工具 .大画幅相机还可以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拍摄,如高温、严寒、无电、风沙等环境,相对于中小画幅相机来说,拍摄环境的条件要求相对要低。

大画幅相机的传统品牌如德国的林哈夫(Linhof)、派宝(Plaubel)、瑞士的仙娜(Sinar)、日本的骑士(Horsemand)等.使用大画幅相机的代表摄影家有德国的贝歇尔夫妇(Bernd&HillaBeeher)、安德烈古斯基(Andr eas Gursky1955—)、托马斯鲁夫图2-1-3Andreas Gursky《Rhine II》(Thomas Ruff1958-)等.他们的作品都采用大画幅相机并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的方式,显现其大视域、高清晰的图像特点,使作品中的想法与观念得到更完美的表达.换成带架子的较为典型的大画幅相机ﻫ图2-1—4 林哈夫V型69机器配备的是蔡司100毫米F2.8标头二、按取景方式分类按照照相机的取景方式,相机还可以分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旁轴取景相机、机背取景相机。

1。

单镜头反光相机单反(SLR)就是指单镜头反光相机,即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SingleLens Reflex),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

在这种取景系统主要通过一个活动的反光镜、投影磨砂毛玻璃以及五棱镜构成,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因此可以准确地看见胶片的相同影像。

单反相机包括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两种对焦方式。

市场中的代表机型常见于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

单反数码相机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镜头,随意换用与其配套的各种广角、中焦距、远摄或变焦距镜头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配套镜头。

第二是通过摄影镜头取景,不存在视差。

另外,单反相机具有丰富的配件,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比如大功率闪光灯、环型微距闪光灯、电池手柄、定时遥控器,这些丰富的附件让数码单反可以适应各种独特的需求。

优质的图像传感器、丰富的镜头选择、迅捷的响应速度、卓越的手控能力、丰富的附件都是单反相机成为近些年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热门选择。

图2—1-5 佳能全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5D32。

双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都是方箱式机身,上下排列两个焦距相同的镜头,上面的镜头供取景和调焦用,下面镜头用来拍摄。

机身内部放置一片与镜头主光轴呈45°角的平面镜片,聚焦屏上的影像明亮而清晰。

上下两只镜头同步伸缩,当上面的镜头在磨砂玻璃上结成清晰影像时,下面的镜头在焦平面上也结成清晰的影响。

双镜头反光相机的优点是画面成像有视差,观察被摄体时,必须竖起遮光罩,俯视照相机,多有平视取景框。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目前使用虽不多,但是在照相机的生产史上却是早于单镜头反光相机,传统品牌有德国的禄莱Rolleiflex、日本的美能达和玛米亚、中国的海鸥等。

图2-1—6RolleiflexRolleiT Type Tessar75mm f3。

5大中幅相机3。

旁轴取景照相机旁轴取景式相机,指取景与摄影光路不在同一条轴线上的照相机,由于取景光轴位于摄影镜头光轴旁边,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旁轴”相机.今天通用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之前就是从旁轴取景相机发展而来。

相比较单反而言,旁轴取景式相机的快门释放比较轻,这样使得机振减小,利于拍摄较清晰的画面及抓拍人物时不易被察觉,比较适合外拍非商业用途。

由于相机是单独的取景系统,和摄影物镜主光轴不在同一位置,因此产生平行视差,物距越近视差越大,所以将它使用在摄影棚内也需要斟酌.图2—1—7爱普生R—D1从徕卡到禄莱双反再到世界第一台旁轴数码相机爱普生R-D1等,都是旁轴相机的成员,所以旁轴相机无疑是相机发展的重要组成。

爱普生可换镜头旁轴相机R-D1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RANGE FINDER式的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但由于旁轴相机自身结构的限制,没法安装超广角或者超长焦镜头,后来被单反相机取代.但是旁轴相机优点在于机身设计小巧,而且没有单反相机反光镜工作时噪音和机振,所以最广泛适用于纪实摄影、人文摄影等题材。

少机背取景相机(已做补充图片来自于百度图片)第二节感光材料和感光元件传统相机的感光材料是胶片,数码相机的感光材料是光电耦合器.对于传统胶片相机的感光材料而言,主要依靠感光物质材料。

在生产传统的普通照相材料时,几乎完全依靠卤化银的感旋光性。

可显影性是卤化银在摄影术中的最大特点,即将光线产生影像的效果用显影溶液来放大。

对于现代数码相机而言,感光元件又叫图像传感器.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是数码相机的主要感光元件.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光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感光元件就是数码相机的不用更换的“胶卷”而且是与相机一体,所以被称为是数码相机的心脏.一。

CCD(ChargeCoupled Device)CCD是于1969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维拉·波义耳(W illard S.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所发明的,进入90年代中后期,CCD技术得到迅速发展.CCD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即把光线转变成电荷;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而后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压缩后保存在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中。

2009年博伊尔和乔治-E-史密斯也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CCD”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2-3-1面阵式CCDCCD可直接将光学信号转换为模拟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和模数转换,实现图像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复现.其显著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积小重量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