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实验一金属箔氏应变片:单臂、半桥比较一、实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2、所需单元和组件:直流稳压电源、差分放大器、电桥、f/V头、双平衡梁、应变片、主、副电源。
米和千分尺三、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差分放大器增益设置为最大。
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f/v表打到2v四、实验步骤(1)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2)根据图1,接线R1、R2和R3是桥接单元的固定电阻。
R4是应变计;将稳压电源开关设置为±4V,F/V表设置为20V。
调整测微计头,使其与双平行梁分离,打开主电源和辅助电源,调整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V表显示为零,然后将F/V表设置为2V,然后(缓慢)调整电桥W1,使F/V表显示为零。
图1(3)调整测微计头,使双平行光束处于水平位置(目视检查),并将直流稳压电源转到±4V。
选择适当的放大增益,然后调整电桥平衡电位计W1,使仪表显示为零(需要预热几分钟以稳定磁头)。
(4)旋转测微头,使梁移动,每隔0.5mm读一个数,将测得数值填入下表,然后关闭主、副电源:位移(mm)15.40电压(mv)514.90814.401113.901413.401812.9022(5)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固定电阻换为与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应变片即取二片受力方向不同应变片,形成半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目测),调节电桥w1使f/v表显示表显示为零,重复(4)过程同样测得读数,填入下表:传感原理实验位移(mm)15.40电压(mv)814.9015.014.4023.913.9031.013.4038.412.9046.4(6)在同一坐标纸上描出x-v曲线,比较二种接法的灵敏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种连接方式更好,灵敏度加倍一、注意事项:(1)(2)(3)在本实验中,放大器只能连接成差分形式,否则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4)直流稳压电源±4V不应太大,以免损坏应变计或造成严重的自热效应。
(5)连接整座桥梁时,请注意区分每一块的工作状态和方向。
二、思考:(1)答:当直流稳压电源设置为+4V或-4V时,放大器增益保持不变。
(2)答:半桥相对于单臂的输出电压提高一倍,输出灵敏度也提高一倍。
二传感原理实验实验二:压电传感器动态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二、所需单元和设备:低频振荡器、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单芯屏蔽线、压电传感器、双线示波器、激振线圈、磁电传感器、f/v表、主、副电源、振动平台。
三、关于旋钮的初始位置:低频振荡器的振幅旋钮设置为最小值,F/V表设置为F表2khz档。
四、实验步骤:(1)观察压电式传感器的结构,根据图7-1的电路结构,将压电式传感器,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双线示波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
并将低频振荡器的输出端与频率表的输入端相连。
图7-1(2)将低频振荡信号接入振动台的激振线圈。
(3)调整示波器,将低频振荡器的振幅旋钮固定到最大值,调整频率,调整时用频率计监测频率,用示波器读取峰值和峰值,并将其填入下表:F(Hz)V(P-P)50.08770.286100.820221.915150.486170.249200.155220.123250.04(4)观察示波器另一通道上磁电传感器的输出波形,与压电波形进行比较,观察波形相位差。
五、思考:(1)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振动台的近似固有频率?A:大约16Hz。
(2)试回答压电式传感器的特点。
答:压电传感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传感器,特别适用于动态测量。
大多数加速度传感器都是压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的主要缺点是压电转换元件没有静态输出和高输出阻抗。
它需要一个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级作为阻抗匹配。
(3)比较磁电式传感器输出波形的相位差δφ大致为多少?为什么?三传感原理实验实验三热电偶的原理和现象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二、所需装置和附件:-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差分放大器、f/V表加热器、热电偶、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三、旋钮初始位置:F/V表开关设置为2V,差分放大器增益最大。
4、实验步骤:(1)了解热电偶原理:二种不同的金属导体互相焊接成闭合回路时,当两个当触点温度不同时,电路中将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产生电流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势。
这两种不同金属的组合通常被称为热电偶。
有关热电偶的具体原理,请参阅教材。
(2)解热电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及符号,(参见附录)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_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
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封装在双平行梁的上片梁的上表面(在梁表面中间二根细金属丝焊成的一点,就是热电偶)和下片梁的下表面,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的总和。
(3)按图4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的室温。
图4(4)将-15v直流电源接入加热器的一端,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观察f/v当显示值稳定时,记录F/V表的读数e。
(5)用自备的温度计测出上梁表面热电偶处的温度t并记录下来。
(注意: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不要触到应变片,只要触及热电偶处附近的梁体即可)。
(6)根据热电势与热电偶温度的关系:EAB(T,to)=EAB(T,TN)+EAB(TN,to)其中:t------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或称测温端)温度。
TN——热电偶冷端(自由端,即热电势的输出端)的温度,即室温。
至------0摄氏度1.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室温时热电势。
eab(t,tn)=(f/v显示表e)/100*2(100为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2为二个热电偶串联)。
2.热端温度为室温,冷端温度为0℃。
铜-康铜热电势:EAB(TN,to):检查热电偶自由端为0℃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即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获得室温下的热电势(用温度计测量)。
3.计算:热端温度为t,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eab(t,to),根据计算结果,查分度表得到温度t。
四传感原理实验(7)将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值与自备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值进行比较。
(注:本测试仪配备的热电偶是一个简单的热电偶,而不是标准热电偶,只要你知道热电势的现象)。
(8)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尤其是加热器-15v电源(自备温度计测出温度后马上拆去-15v电源连接线)其它旋钮置原始位置。
实验结果:F/V表显示的度数为0.205v;热电偶冷端温度TN=200C;T0=00C查表,得出EAB(TN,to)=0.785mv由题意得:eab(t,tn)=1.04mv=>eab(t,to)=1.790mv查表并计算得t=45.150c五、思考:(1)为什么差动放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答:差分放大器最显著的特点是电路的对称性。
当热电偶未连接时,电路可能已调整为零输出。
连接热电偶会破坏电路的对称性,因此有必要调整差动放大器的零点。
(2)即使按照这种实验方法使用标准热电偶来测量温度,也会有很大的误差。
为什么?答:热电偶是利用两种金属在一个温度下会产生不同电动势。
温度不同,电动势的差值也不同。
通过测量电压,就可以测得温度值。
由于节点的电阻,导线的长短,电压测试电路的内阻等都是影响电压测量精度的因素。
电压不准,再用电压值去表示温度值,也就会非常不准确。
实验二工作端温度-100010203040506070809010123456789热电动势(MV)附表-0.383-0.421-0.459-0.496-0.534-0.571-0.608-0.646-0.683-0.720-0.000-0.039-0.077-0.116-0.154-0.193-0.231-0.269-0.307-0.3450.0000.3910.7891.1961.6112.0352.4672.9083.3573.8274.2910.0390.4300.8301.2 371.6532.0782.5112.9533.4023.8734.3380.0780.4700.8701.2791.6952.1212.5552.9973 .4473.9194.3850.1470.5100.9111.3201.7382.1642.5993.0423.4833.9654.4320.1560.54 90.9511.3611.7802.2072.6433.0873.5384.0124.4790.1950.5890.9921.4031.8822.2502. 6873.1313.5844.0584.5290.2340.6291.0321.4441.8652.2942.7313.1763.6304.1054.573 0.2730.6691.0731.4861.9072.3372.7753.2213.6764.1514.6210.3120.7091.1141.5281.9 502.3802.8193.2663.7214.1984.6680.3510.7491.1551.5691.9922.4242.8643.3123.7674 .2444.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