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建筑工程招投标审计中的
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在国家投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果不仅仅是看建设
数量,建设质量也尤为重要,而制约建设数量和建设质量的第一步就是建筑工程
的招投标工作。
实行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招
投标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建设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建设者市场的统一和开放,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建
设市场,规范建设市场,自从招投标实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做好和监督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是多么重要,但传统的建筑工程招投
标审计工作,不仅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也会出现较多的审计工作漏洞,随着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招投标审计工作的效率
和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建筑工程;审计;问题与措施
一、审计工作的大数据化优势
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师转向从多种角度收集审计证据,不仅仅是从财务报告
中统计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
而大数据则把资讯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结构数据主要包括了审计师的前期草稿、历史数据和
以往的执行检查;半结构化的资料,并不以数字的形式记载,而以电子的方式记录,也许不涉及到审计的事项,但却涉及到其他的非金融资料;非结构化的数据
包括未被数字化或电子化的信息,例如:核对委托书,客户声明检查报告,与管
理层的讨论。
通过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可以对涉及到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比如通过政府审计数据、国税局申报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股票证券交易
数据等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序列分析)
等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的交叉和宏观对比,对数据进行早期预警分析。
通过对
结构化、半结构性、非结构性的数据进行分析,逐步提升审计师运用大数据进行稽核的能力。
二、大数据技术-以建筑工程招投标审计平台在实务中的应用为例
2.1大数据建筑工程招投标审计流程
流程的第一步是信息的采集和获取。
项目的招标人根据相关行业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以及标准在大数据平台用户端口发布与项目相关信息,经过数据库比对和查验对应项项目相关资质条件进行判断,符合招标标准的信息在对外平台上进行公示。
投标人在看到招标信息之后,对招标所需信息进行填报,填报内容的数据标准和信息规范依据各地统一要求填写,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一律驳回重填。
此外,在招标公司登报投标信息的同时,大数据平台读取与行业和企业相关的所有信息,组成一个项目投资数据库,用以为后面的数据处理、分析提供数据来源。
数据采集完成之后,进入到资质审核、资料审查和条件筛选。
众所周知,投标企业资质不过关,假冒资质等现象一直履禁不止,这主要是因为资质审核过程中容易局限于一个建设项目,没有很好的联系当地其他项目进行宏观排查,大数据技术有效的从更宏观的层面对投标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减少不合格企业的投标情况,此外通过其他数据分析比对,对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和信誉进行评判,杜绝舞弊和串标情况的发生。
资料审计主要是对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计,大数据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料审计的效率,解放了疲于处理大量重复工作的工作人员,使得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从事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中来。
资料和条件的筛选则是对招标和投标文件的对比,对存在明显不符合规定的投标申报,予以拒绝。
该部分处理事项主要是处理一些简单、重复且数量巨大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时效性,解放了人力,使得专业人员可以在关键技术问题和其他重要问题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也从宏观角度解决了很多之前无法排查的问题。
基本信息筛选之后的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书进入下一个建筑工程招投标流程。
数据库将根据项目所涉及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在专家数据库中进行随机的专家筛选,筛选出单位数量的专家进行接下来的评标工作。
此外,这一步除选择专家之外,大数据技术也会根据投标文件所填报的报价和其他核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专家评标提供可参考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和报价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最新的法律规范,也会有
各地的市场行情,评标专家根据这些信息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在保证招标公平公
正的前提下,给出中标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技术分析下来的结果,并不
能直接作为评标结果,而是应当作为专家组的评标依据和审计人员对建筑工程招
投标进行审计的问责依据。
三、大数据建筑工程招投标审计重点
3.1审计大数据平台的科学性、有效性
大数据技术虽仍待完善,但大体框架已被运用于诸多实务工作且取得了不错
的工作效果。
但一个新的行业引入大数据技术作为工作手段,仍要对其行业特点
和平台特点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
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在保留大数据原有系统
架构的前提下,要考虑行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这就对平台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
提出了要求。
因此在新的招投标审计流程运行背景下,检查大数据平台是否科学、合理,将会决定招投标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
3.2评标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
目前很多企业都引入大数据系统辅助完成业务,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增
加了工作效率。
但我们仍要正视的问题是,很多行业处理相同业务时软件和数据
标准不统一,甚至同一家企业不同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数据端口不统一,这些现
象为办公的信息化制造了很大的阻力,甚至降低了办公效率。
大数据技术的引入
势必会对数据标准提出很大的要求,科学的标准设置将是保证系统运行的重要支撑,标准的不合理将会对一个行业的运行造成沉重的打击。
因此审计人员在对业
务进行审计的时候,也应当关注数据标准的科学、合理,保证大数据系统运行符
合预期。
3.3审计大数据系统的安全性
大数据系统的安全包括网络安全和管理安全。
大数据系统是数据信息的宝库,为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宝库一旦失守,带来的灾难也是巨大的。
大数据系
统的安全性会对个人隐私、公司机密,甚至包括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审
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当中,将安全性纳入审计评价范畴是很有必要的。
保证大数据
系统的安全才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强有力保护。
四、大数据驱动的审计解决传统问题的思路
建筑工程招投标审计遇到的传统问题主要集中在审计取证难、定性难以及结
果难应用,剥离这些具体问题到数据层面,则涉及到数据的获取、数据标准和数
据的时效性保证,这些问题恰好是大数据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
招投标审计大数据平台数据的获取一方面来自市场、地区和企业上报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打破了传统部门的信息壁垒,整合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数据资源,为审
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完整的信息来源。
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的收集和获取将会
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办公为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共享问题将会是各部门交流和
合作的重要关注点。
一旦就数据分享达成共识,数据的获取将会更为全面科学,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保存、移交问题则需要倚仗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代为实现。
因此可以说,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势必解决招投标项目信息的获取、存储、移交等
一系列疑难问题,为审计取证保驾护航。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应当树立的思想是如何配合信息爆炸趋势,完善
自身不足,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保障,而不是简单的把新技术视作
是挑战,畏惧它、厌恶它。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建筑行业带来的更多的应该是信
息规范方面的思考。
接触建筑行业不难发现,无论是政府为主体的投资项目,还
是企业为主导的建设建筑工程,各方扯皮的关键问题点都集中在量价的确定,标
准的不一致为以后的施工和设计的延续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大数据技术下
的招投标审计模式需要科学的行业规范和数据规范,从业者应当将此次变革作为
完善自己的良机,从而为审计定性提供更为高质量的证据,审计结果难应用的一
部分原因在于建筑工程招投标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审计结束之后很多建筑工程已
经完成,审计出来的结果最多只能换来微不足道的处罚,并不能实现控制建筑工
程质量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唐克晶.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工程审计模式创新探究.山西建筑,2019(45).
[2]宋艳玲.企业风险防控中的大数据审计应用.中国标准化,2018(14).
[3]姬艳红,王大帅.大数据环境下建筑项目审计探析.新会计,
2018(0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