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之感想前言:在中国、在西部重庆和成都永远是谈论得最多的话题。
从古至今,成都和重庆可谓是颇有渊源,二者之间既有亲密的蜜月期,也有针锋相对的时候,你来我往,形成了独特的成渝特色。
在重庆直辖以前,重庆成都本为一家,但是由于各自的原因闹的不可开交,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就有了重庆的直辖之路。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改变,成都和重庆作为西部的两个重要的城市,各干各的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学者和领导们的智慧下,成渝再次走在了一起。
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得到国家的批准,广大成渝人民将得到很大的实惠。
在这个背景下,此文将从成渝经济区的来源、机遇、挑战等方面来谈谈成渝经济区带来关键词:成都重庆成渝经济区来源机遇挑战一、成渝的基本情况。
1、成都简介:成都市是川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
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2、重庆简介: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其主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川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因为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多山多雾,故又有雾都、山城的别名。
3、成渝经济区简介: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召开了编制工作会,会议初步讨论成渝经济区区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规划将涵盖四川的15个市和重庆的31个区县,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9840.7万,GDP总量为1.58万亿元。
其中除了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外,还包括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垫江、忠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被纳入了成渝经济区,整个成渝经济区涉及重庆的面积是1.15万,占重庆总面积的37.56%,涉及重庆人口2380万,占重庆总人口的62.5%。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
二、成都与重庆的“恩怨”。
成都和重庆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
在重庆直辖以前,作为成都的小弟,重庆总有吃亏受气的感觉,也总有有怨气不能发的情形。
二者之间的矛盾此时已经积累已久。
当1997年国务院一声令下,重庆直辖的时候,二者之间的“恩怨”有了新的开始。
成都的不快:在重庆直辖前,总有这样的一个说法,用重庆的钱去发展成都。
自然而然,当重庆独立以后,成都的发展就少了一块经济来源,没有了以前发展时的优势,成都的发展也没有了以前的那样快速。
重庆的新起点:随着直辖的开始,重庆面临着新的发展起点。
重庆没有了原来的负担,可以轻装上阵。
直辖之后的重庆,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成都。
自重庆获得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的特区身份之后,重庆又获得了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以及中国第三个副省级国家特区——两江新区。
重庆拥有长安汽车、嘉陵集团、建工集团等传统重工业基础,并吸引了福特汽车、中美大都会保险公司、惠普电脑、富士康等重要企业落户。
重庆的定位很明确,发展有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内陆的开放高地。
成都的重新崛起: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进行,成都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成都虽然地处西部内陆,但在这个新的形势下,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找准定位和目标,在产业发展上直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成都也必将绽放光彩。
随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提出,成都的发展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成渝经济区的形成。
“天下大势,合久比分,分久必合。
”随着新一轮国家的发展机遇的到来,成渝单独想承担西部发展的重任已不可能,唯有二者齐心协力,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借助优势互补,才能将新的发展推向高潮。
通过长达数十年的调查研究,成渝两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提出了成渝经济区的具体规划方案,最终得到了通过。
如今的成渝再次成为“一家”,如此举动必定将会给西部大开发带来新的巨大活力。
这不仅仅是成都和重庆的喜事,更是整个成渝一带的喜事,也是整个西部乃至整个民族的喜事。
四、成渝经济区1、成渝经济区的特点西部城市发展的原则是立足于自身资源,并寻求对资源的高端化利用。
当各个城市都立足于自身条件来谋求发展时,产业重叠和城市竞争的出现就在所难免。
成渝经济区有特殊的形成背景。
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使成渝地区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两极的“哑铃”状城市群,成渝经济区便基于这个城市群而形成。
2、成渝经济区区域重点产业八大支柱产业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
一是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三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四是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五是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六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七是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八是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同步在服务业方面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在成渝经济区内,有一大批产业集群,拥有黄金水道、两大区域机场、10多个支线机场,以及多条陆路干线交汇的交通便利。
规划提出在重庆布局直升机制造基地。
3、功能布局成渝经济区主要按照“双核五带”总体布局发展:“双核”包括:----重庆发展核心:重庆主城九区,打造国际大都市。
----成都发展核心:包括成都五城区等,打造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五带”包括:----是沿长江发展带:以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公路、铁路为纽带。
----成内渝发展带:以成渝铁路和高速路为纽带,要建成联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渝广达发展带: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成遂渝发展带:培育成为联接双核的新型经济带。
----成绵乐发展带:以成都为中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五、成渝经济区面临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成渝经济区的规划都是持相当乐观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面临的诸多挑战。
挑战一、成渝合作必须彻底摈弃地方观念,放开地合作。
对于成渝来说,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要真正地坐下来放开一切去合作还有相当大的困难,必定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得以实现。
挑战二、成都和重庆能否真正满意各自的定位,能否取得平衡。
对于发展的平衡而言,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单独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将没有多大的阻碍,但是要达到平衡,成渝各地要真正落实各项发展规划,确保整个规划的施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注重平衡发展。
挑战三、共同面对国际的发展大背景。
对任何一个发展区域来说,都摆脱不了国际队其的影响。
对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来说,他们的发展将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金融业,都将受到国际经济氛围的影响。
六、成渝经济区的影响1、对我个人及家乡的影响。
作为一名广安人,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能够在成渝经济区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生活,自身发展也有新的机遇。
和大多数生活在成渝一带的年轻一代来说,成渝经济区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首先,成渝经济区的建立,能够带来更大的就业需求。
结合重庆城乡结合部、两江新区的发展,成渝经济区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成渝等地的工业的发展必将带来更大的就业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其次,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对于改善成渝地区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作用。
从当前来看,成渝两地的经济还不算发达,成渝等地的经济亟待复苏,成渝等地的老百姓必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抓住自己的发展机遇,改善生活的现状。
于国于民,都有重大的影响。
2、对国家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竞争的加剧,中国在原来的经济基础上也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区域。
成渝经济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将更好地衔接东西部的发展,更好地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对城市的发展的影响。
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对于重庆和四川地区的城市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成都的“田园城市”和重庆“五个建设”的定位,成渝地区的城市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模式的转变,生态和谐将成为新的城市的发展目标。
经济将不会是唯一的追求,民生、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结:作为一名广安人,结合对成渝经济区的一定的认识,我深深感受到了幸福。
因为成渝经济区带来的不只是短暂的希望,二是长久的影响。
生活在成渝,发展在成渝,未来在成渝。
不论成渝的过去如何,它们都将摒弃前嫌,同心协力,一起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百姓幸福生活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