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园林花卉学Ornamental Flowers课程号(代码):2041374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 81学时学分:5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花卉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如花卉的分类、种质资源、环境因素及栽培设备等,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繁殖栽培的基本技术,为分析和解决花卉相关技术问题提供学术上的根据以及提高从事花卉生产的技术水平,促进园林花卉事业的发展。
(二)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注明重点、难点)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介绍花卉学的总体情况,花卉业的国内发展动态,使园林专业的学生对花卉学,花卉业及花卉在园林的应用有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
2、讲授的内容纲要:一、花卉的涵义和范围1.花卉的定义和范围2.花卉生产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二、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1.花卉是美化环境、丰富人民生活的活材料花卉是色彩的来源,也是季节变化的一种标记。
2.花卉有提高环境质量,增进身心健康的功能。
3.花卉业是“朝阳产业”。
三、我国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四、我国花卉栽培简史及花卉事业现状(一)栽培历史(二)重点应研究的有:1.传统名花系统研究2.球根花卉的引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3.一、二年生草花及宿根花卉F1种及留种、育种、良种繁殖研究:4.鲜切花品种选育、引进及其栽培技术研究:5.观叶植物引种、育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以室内观叶植物为主:6.盆景及插花艺术研究:7.细胞工程在花卉繁殖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花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存的研究:五、国外近代花卉事业发展概况(一)国外花卉业概况(二)花卉现代化经营的特点:1.温室化生产:2.工厂化生产:。
3.专业化生产:4.采用新的栽培技术:(1)广泛应用组织培养,培养和出售无病毒的试管苗。
(2)无土栽培:5.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注意:1重点掌握:花卉的含义和作用;2一般掌握: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概况;3基本了解:我国花卉栽培简史。
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讲解和课件观看5板书及教学手段:多媒体6、习题:1)、花卉的定义2)、花卉业类型3)、现代花卉业的生产特点和发展趋势7、参考书:1)、花卉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多浆花卉----中国林业出版社3)、宿根花卉----中国林业出版社4)、中国花经---上海文化出版社5)、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第一篇总论(36学时)第一章花卉的分类(2)1学习目的:介绍花卉的不同的分类方式和分类特点,不同的目的对不同的分类的应用方法的选择及常用方式。
使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合理的使用花卉分类方法对花卉的识别和今后栽培应用有一个共性的认识和把握,便于今后花卉的深入学习。
2、授课的内容纲要:第一节依花卉生态习性分类一露地花卉1.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即从播种到开花、结实,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
一般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结实,然后枯死。
故一年生花卉又称春花卉。
如风仙花、鸡冠,波斯菊、半支连、麦杆菊、万寿菊等。
2.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
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
二年生花卉,一般在秋季播种,次年春夏开花。
故常称为秋播花卉。
如石竹、紫罗兰、桂竹香、羽衣甘蓝等。
3.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
如:萱草、芍药、玉簪等.4.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变态肥大的花卉。
如:唐菖蒲、美人焦、大丽花等。
第二节依花卉原产地分类一.中国气候型:又称大陆东岸气候型,中国的华北及华东地区属于这一气候,此气候型的气候点是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
属于这一气候型的地区还有日本、北美洲东部、巴西南部、大洋洲东部、非洲东南部等。
中国与日本受季候风的影响,夏季雨量较多,这一点与美洲东部不同,这一气候型又因冬季的气温高低不同,分为温暖型与冷凉型。
二.欧洲气候型:又称大陆西岸气候型。
冬季气候温暖,夏季温度不高,一般不超过15~17℃。
雨水四季均有,而西海岸地区雨量较少。
属这一气候型的地区有:欧洲大部分、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美洲西南角及新西兰南部。
三.地中海气候型:地中海沿岸、南非好望角附近、大洋洲东南和西南部、南美洲智利中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等地;气候特点是自秋季至次年春末为降雨期,夏季极少降雨,为干燥期,冬季最低温度为6~7℃,夏季温度为20~25℃。
因夏季气候干燥,多年花卉常成球根形态,以防水分损失。
四.热带气候型:分布地域是亚洲、非洲、大洋洲及中美洲、南美洲。
气候特点及花卉生长发育习性,周年高温,温差小,有的地方年温差不到1度。
雨量大,分为雨季和旱季。
原产热带的花卉,在温带需要在温室内栽培,一年生草花可以在露地无霜期栽培。
五.沙漠气候型分布地域非洲、阿拉伯、黑海东北部、大洋洲中部、墨西哥西北部、秘鲁与阿根廷部分地区及我国海南岛西南部。
仙人掌科植物主产墨西哥东部及南美洲东部,其它科多浆植物主要原产在南非。
气候特点及花卉生长发育习性周年降雨量极少,干旱干燥,温差大,多为不毛之地。
原产于这一气候型的花卉植物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
六.墨西哥气候型又称热带高原气候型,主要指热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
墨西哥高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非洲中部高山地区、中国云南省等地。
气候特点为周年温差小,温度近于14--17℃,降雨量因地区不同,有的雨量充沛均匀,也有集中在夏季的。
原产这一气候型的花卉耐寒性较弱,喜夏季冷凉。
七、寒带气候型分布地域是阿拉斯加、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等寒带地区及高山地区。
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夏季白天长,风大。
植物生长期只2—3个月。
植株低矮,生长缓慢,常成垫状。
第三节园林花卉的其他分类一、依栽培生境划分1.水生花卉:如荷花,千屈菜2. 岩生花卉:如岩生庭荠3. 温室花卉:在本地需要在温室中栽培,人工提供保护措施才能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花卉.4. 露地花卉:在本地自然条件下不需要人工提供保护措施即可安全越冬越夏,完成生活史的花卉.二、依植物科属或类群划分1 观赏蕨类:如:鸟巢蕨,桫椤.2 兰科花卉:如:春兰,蝴蝶兰.3 凤梨科花卉:如水塔花,绒叶小凤梨.4 棕榈科植物:如散尾葵,国王椰子.三、依观赏特性划分1食虫植物:如猪笼草、瓶子草等。
2多肉多浆类植物:指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呈肥厚多汁变态状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科及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萝摩科、菊科、龙舌兰科等。
3 观叶植物:如竹芋,观音莲.4 观花植物:如百合,曼陀罗.5 观果植物:如火棘,金橘.四、依用途划分1 室内花卉:如豆瓣绿2 盆花花卉:如杜鹃,一品红3 切花花卉:如玫瑰,康乃馨.4 花坛花卉:如:三色堇.5 地被花卉;百三叶.6 药用花卉:如芍药7 食用花卉;如萱草.注意:1 重点掌握:花卉原产地的气候特点与花卉类型;2一般掌握:花卉在不同角度的分类方法。
如依据园林用途、观赏特性对花卉的分类。
3基本了解:其它分类方法.4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讲解和课件观看5板书及教学手段:多媒体6、习题:1) 请描述并绘出本章中提及到的花卉(35种)2) 请到各花店及花卉市场认识时下的常见花卉,填写下表(20种):第二章环境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10)1、教学目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把以前学过的植物生理基础知识和花卉的栽培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一个连接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今后以后栽培技术中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的理论基础。
2、授课的内容纲要:第一节草本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实----死亡(一二年生花卉)或休眠----萌发(多年生)花的形成过程:1 花发生:顶端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芽,而是向成花方向发展,出现花原基,成为花芽.2 花芽分化:花原基进一步分化,生长发育为花的各部分.3 开花:分化发育完全的花芽,在适宜条件下花萼和花瓣打开的过程.4 花芽分化的理论(1)营养物质论:如碳—氮比(C/N)学说;碳—氮比学说,即认为花芽分化的物质基础是植物体内醣类的积累,并以C—N率来表示。
这种学说认为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与同化醣类含量的比例,是决定花芽分化的要关键,当醣类含量比较多,而含氮化合物少时,可以促进花芽的分化。
中外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
从多数试验结果和事实证明:C—N率对于花芽分化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在同化养分不足的情况下,也就是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花芽分化将不能进行,即使有分化其数目少。
一些花序花数较多的种类,特别是一些无限花序的花卉,在开花过程中,通常基部的花先开,花形也最大,愈向上部,花形渐小,至最上部,花均发育不全,花芽停止分化,这说明同化养分的多少决定花芽分化与否和开花的数目。
同化养分的多少,也决定花的大小,如在菊花,芍药、香石竹的栽培中,为使花朵增大,常将一部分花芽疏去,以便养分集中于少数花中,使花朵增大。
C/N学说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这一学说有如下缺点:(1)缺乏具体比例数据,而且四种C/N比例关系与一些化学分析数据相矛盾。
(2)只笼统地说明碳水化合物与氮素化合物的平衡(或比例)关系,而不能具体地指出多种碳水化合物与多种氮素化合物的具体平衡关系对花芽形成的影响。
(3)完全排除了与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的内源激素、遗传物质和高能物质的作用。
(2)成花物质论或成花激素论:“成花素”(也可称开花激素)学说则认为花芽分化是由于成花素的作用,认为花芽的分化是以花原基的形成为基础的,而花原基的发生则是由于植物体内各种激素趋于平衡所导致。
形成花原基以后的生长发育速度也主要受营养和激素所制约。
综合有关的研究和报道,目前都广泛认为花原基的发生与植物体内的激素有重要关系。
但有关成花素的形成、转移机理至今尚未搞清,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3)遗传基因控制论。
遗传基因控制论则认为,所有的细胞有同样的遗传全能性,但不是所有的基因在一个细胞的任何时期都能表现出它们的活性。
那些控制花芽分化的基因,要等到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刺激后,就会变得活跃或解除抑制,促进成花,而另一套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就不能刺激有关开花的基因的活化,而只能刺激营养生长或休眠等基因的活性。
除上述学说外,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植物体内有机酸含量及水分的多少也与花芽分化有关。
这些理论都对进一步促进花卉学及花卉生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综合目前的研究结果,复杂的花芽的形态建成,是花卉体内各种生理因素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花芽形成所必须的各种条件包括结构物质,调节物质,能量物质以及遗传物质,这四类物质缺一不可;花芽能否形成决定于结构物质、能量物质、生长调节物质和遗传物质四个条件的存在水平,以及四者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