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4.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蒸发:(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要点诠释: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2要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2、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3、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

如:“人造雨”的实验中,从水壶口逸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可以液化成小水滴,说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3、注射器中的乙醚蒸气,推动活塞,减小乙醚蒸气的体积,注射器内有液态乙醚出现,说明压缩体积也能实现液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汽化和液化【例题】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发现酒精干了,同时感到手背凉凉的.针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汽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B.这是汽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C.这是液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总结升华】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关于汽化和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 B.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C.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类型二、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例题】2.(多选)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查了液体上方的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压强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压强增加液体的沸点升高。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甲所示,当烧瓶中的水沸腾以后,移去酒精灯,烧瓶中的水将(填“继续”或“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以后将抽气筒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向外拉动活塞时,看到的现象是,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类型三、实验探究【例题】3. 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与室温相等),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设计实验的题目,利用题目中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酒精蒸发吸热这一现象。

解题时要结合酒精在常温下容易蒸发这一特点,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证明证明蒸发吸热。

举一反三:【变式】“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

小峰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芳发生,激烈的争辩。

小峰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芳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两人的观点,你支持的观点。

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

(1)实验器材:;(2)实验方法:;(3)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简要回答)。

【例题】4.小红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如图),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80 84 88 92 96 98 98 98(1)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分析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目,考查了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从现象上看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而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巩固练习】一、选择1.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2.液态氧、液态氮和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3.室温是18℃。

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17℃,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后,它的示数 ( )A.会马上升高到18℃ B.仍然保持17℃不变C.先下降,然后上升到18℃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6.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D.沸腾过程中,水需不断加热二、填空7.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8.冬天,人们长跑时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热。

9.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或“不变”)。

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沸腾。

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热。

1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12.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热量。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13.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分钟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3)由乙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

(回答出一条即可)【巩固练习】一、选择1.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2.液态氧、液态氮和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3.室温是18℃。

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17℃,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来后,它的示数 ( )A.会马上升高到18℃ B.仍然保持17℃不变C.先下降,然后上升到18℃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5.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6.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D.沸腾过程中,水需不断加热二、填空7.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8.冬天,人们长跑时从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热。

9.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填“升高”或“不变”)。

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沸腾。

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热。

1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