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之我见
[作者]高潮
[内容]
要根据现
运用整体论、第三,
更伴随
思维的
维品质,把握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一、激发需求心态
阅读应该是自觉的。
自觉的阅读必定有强烈的阅读需要,它是培养阅读思维品质的有效动力。
当前中学生,特别是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对现代文中的文艺作品,诸如小说、散文、戏剧的阅读,自然饶有兴趣,这类文章无论是人物或情节,均有较强的感染力,适合青少年的阅读
心理特征,能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
到了高中以后,文艺性的作品尽管仍然需要加强阅读,但是在教材和一些阅读测试训练中增加了不少抽象的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章。
对这类文章,一般的高中学生往往引不起阅读的兴趣,思维跃动不起来,而恰恰这些文章具有特殊的功能,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社会学家认为,任何阅读都要受到社会要求的制约。
阅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培养
近几
年来,
均
同时
中学习的学生,教师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审视一下自己的阅读动机和目的,要从现代社会对阅读教学的需要入手,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作适当的调整,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引导学生问问自己,在阅读方面,你好什么,乐什么;阅读的好与乐是否还停留在感官的刺激上,有否注重理性的思维;明确为什么阅读,以及阅读对于自己能力的培养,跟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何联系。
这样,阅读的动力就能由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这是阅读
的心理素质产生质的飞跃的标志。
有了意志的作用,阅读训练才能进入高度自觉的境界。
为此,除了主要利用好教材上那些“例子”进行训练外,每学期还可以有目的地选编一些文质兼优、短小精悍、贴切生活的典范文章,按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按序列编拟一些训练题,经常让学生去阅读,去历练,不断激发学生自觉需求心态。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品质的关键性一步。
二、强化整体观念
1.
获取杂
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读懂一篇篇难易程度与所学教材大体相当的各类体裁文章的能力,关键在于教会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各个单项知识及其技能去读懂一篇篇文章。
这一教学目标,在近几年的阅读训练材料和高考试题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小到对一个词语、句子的理解,大到对某一段落、某一信息内容及表现手法的理解,都要求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放到一定的思维流程中去思考。
比如考查修辞手法,不仅要从狭义的辞格上去认识,而且要从语义上直至从作者的感情、写作的意
图等方面去理解;考查某一段材料的内容,就要联系其他的材料,研究它们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可是每次练习或高考,仍有不少学生忽略整体感受,他们重文句轻篇章、重局部轻整体,缺少统览全篇、整体把握的思维方法,缺乏整体性思维品质,有的只是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对某些局部的理解,没有把材料各组成部分的情况合在一起,进行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