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1)


• 课程建设
• 1996年将原教材改编为《高分子材料导论》上、下册 • 1998年,正式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 • 编写《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材—高分子为主线 1998年,四川大学“九五”重点资助教材。
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我校
牵 头、三校合编,顾宜任主编)---2002年4月出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四个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材料化学与物理 金属材料及冶金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பைடு நூலகம்
国家级精品课程(九门)
• 2003年,材料科学基础, • 2004年,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蔡珣 陈铮 顾宜
• 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四川大学,
四大要素
Performance
Propertie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研究内容:
• 科学性
a. 从化学角度出发,研究材料的化学组 成、键性、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b. 从物理角度,阐述材料的组成原子、 分子及其运 动状态与各物性之间的关系 • 技术性 c. 材料的制备工艺 d. 材料的性能表征 e. 材料的应用 • 工程性
(3) 材料工程 Materials Engineering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如何选择特定 应用环境下需要的材料,来满足使用要 求,如何按实际要求设计新材料,须弄 清以下三个关系 (材质)——材料内部结构与性能 (内部形态)——加工工艺与性能 (使用环境,耐久性)——材料的性 能与使用过程
材料高等教育
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生产工具制 造的物质基础是材料。 • 石器时代——陶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 时代——新材料时代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微电图 子材料、光电功能材料) • 材料的使用和发展,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水平 密切相关 •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 80年代 能源、新材料、信息 90年代 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
本文档相关内容参见 视频 1-4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培训课
主讲教师:顾宜 赵长生
2011年8月10-11日
讲课内容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概况 较深入、全面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国家 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理念及心得体会 • 课程教学示范 以章为单元, 通过选择典型的主题,采取示范课形 式,及难重点讲解等形式,帮助学员理解本课程的教 学设计思想、教学方法和技巧, • 专题讲座 教学与科研, 专业规范 • 覆盖内容 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技术和方法、知识难 重点的梳理、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手段、常见教 学问题及建议解决方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专业发 展前沿热点、人才选拔和培养、专业规范和标准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2版) 宗亚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2 版)
顾宜
四川大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专业规范
专业教学知识体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基础、化 工原理 ①专业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聚合物表征与测试 ② 专业工程知识: 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 ③ 专业知识: 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培训课第一单元
主讲教师:顾宜
2011年8月10日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概况
提 纲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背景
•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精品课程建 设情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 思路及理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1) 学科建立
金属材料——金相学——金属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化学——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1960’s 材料科学与 工程
(2) 学科的内容和任务
材料科学:从理论上研究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有机高分子等材 料的成分、结构、 加工工艺同材料性能及材料应用之间的 相互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关于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 使用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开发及应用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介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应用基础科学, (边缘学科)。
• 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使 材料类专业中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 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各二级学科“中材料” 专业的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 理论知识,建立大材料的整体概念,打破材料 类各专业原有专业学科在材料领域专业性过强, 知识面窄的现状,有利于拓宽专业学科和知识 面,为以后“中材料”专业课程的学习、材料 设计、以及材料的应用等奠定良好基础。
• 2000年,四川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 队伍建设—组建课程组 • 教材编写—加入金属和无机非教师,调整比例,新内容
• 课程讲授提纲(教案)编写-中文讲授、投影胶片
• 第三阶段(2002——2004年) • 背景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精神, 2003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
材料类专业划分与设置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专 门 化 方 向
材料工程
(工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级学科材料 专业(大材料)
二级学科材料类 专业(中材料)
三级学科专业 (小材料)
引导性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年教育部组建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
田民波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九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材料科学基础学习辅导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王高潮 范群成 杨庆祥 陈铮、王永欣 顾家琳 田民波等 蔡珣 南昌航空工业学 院 西安交通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 科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背 景
• • • • 材料的定义 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类课程的基本情况 为什麽要开设这门课程?
• 材料的定义 Materials • Material:材料科学 (工科) 图 • 物质科学 (理科) • Webster 编 者 “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 1971 年)”中关于材料( Materials)的定义为:材料是指 用来制造某些有形物体(如:机械、工具、建材、织 物等的整体或部分)的基本物质(如金属、木料、塑 料、纤维等) • 迈尔《新百科全书》中材料的含义:材料是从原材料 中取得的,为生产半成品、工件、部件和成品的初始 物料,如金属、石块、木料、皮革、塑料、纸、天然 纤维和化学纤维等等。 • 材料是指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 物理性状的物质。
• 教育部“面向21世纪”工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19962000),各校共同认识到:现代材料工业和科学技术 的发展正推动着各类材料从多样化和单一性走向一体 化和复合化;培养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原理, 又通晓某一类材料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能与 应用系统知识的宽专业人才,是21世纪材料类专业人 才培养思路的重要内容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列为工科材料类专业的一级 学科平台课程
材料的类别
• 化学组成分类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components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状态分类
液态
固态
单晶
多晶 非晶 复晶

• • •
state
作用分类
功能
结构(工程) 建筑、仪表、电子、医用


function
应用领域分类

application
包装、耐火....能源等等。
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科学基础”或“材料科学与工程基
础”已成为材料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 讲给谁听----授课专业对象
讲什麽内容 理科与工科 怎麽讲 基本原理,知识点, 研究型大学与一般院校 课堂教学内容组织 二级学科专业与一级学科专业 基本概念 广度、深度 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文原版教材 建立先进的课堂教学内容新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实施教学手 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 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重点 • 全方位投入,长期积累,反复实践
课程建设进程
• 第一阶段(1988——1995年)
• 背景
• • • 20世纪60年代初,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立 1986年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正式招收 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1988年率先在国内本科高分子专业中开设“高 分子材 料导论”课程,并讲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
• 课程建设
• 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
•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融入部分英文教材内容,定量描述 • 编辑电子课件(PPT)和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手段
•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 编写系统的教学资料 • 建立教学组织和管理体制方面 • 课程网站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