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离线作业
16.名词解释:平均日交通量
答:指在少于一年的某个时段内,在指定地点的平均每日交通量,称为平均日交通量,计算公式为Sum(Day i)/N。
17.名词解释:立体视觉
答: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一种视觉感知能。
18.名词解释:高峰小时交通量
答:指一天内的交通高峰时间连续1h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19.简答题:简述交通法规的作用
答:交通法规的作用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0.名词解释:暗适应
答:有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等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第二次离线作业
13.名词解释:车头间距
答:指在同向行驶的车队中,两连续行驶的车辆车头驶过某一点时的时间间隔。
14.名词解释:高峰小时系数
答: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15.什么是交通工程学?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答: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人、车、路及其与土地使用等综合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学科,是由道路工程衍生而发展的。
研究的对象是道路交通。
目的是探求使道路交通系统运输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最高、交通事故最少的科学技术措施。
16.什么是驾驶疲劳?导致驾驶疲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驾驶疲劳是指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导致驾驶疲劳的因素主要包括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等。
17.交通量调查的意义、基本步骤及主要调查方法各有哪些?
答:确定道路设施的规模;2、确定交通控制方法;3、确定交通与运营管理依据;4、预测交通量趋势;5、用于运输经济分析;6、评价道路安全程度。
调查方法1、人工计数法;2、浮动车法;3、机械计数法;4、录像法等。
18.交通条件对车速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答:驾驶员的影响;车辆的影响;道路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影响;环境的影响。
第三次离线作业
15.影响交通延误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驾驶员自身素质、车辆性能及技术状况、道路及其车流组成情况,道路服务水平及交通控制水平、道路交通环境及其他因素等。
16.解释M/D/N的排队系统中M、D、N代表的意思。
答:M代表服从泊松输入;D代表定长服务;N代表N个服务台
17.名词解释:基本通行能力
答:指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是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端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小时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车辆数。
18.按照公路的不同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哪些通行能力的计算?
答:1、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2、现实条件下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3、混合车道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计算;4、交叉口通行能力;
19.公路网规划及布置的基本要求?
答:1、公路网规划必须和其他运输网络密切配合、使其构成一个相互协调的综合运输;2、干线网的技术等级要根据通过地区的重要性及交通量大的大小来划分并规划沿线交通设施和修建顺序;3、要充分利用原有公路和地方道路,并通过逐步改善达到路网等级和技术标准要求;4、应符合分期修建和工程经济的原则;5、应力求做到公路网密度小而运输线短,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的要求;6、公路网的规划还应注意配合地方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开发地方资源的要求;7、公路等级应跟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综合确定;8、环境保护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