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一)(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7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7分)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
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的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出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
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yù pìn织师”。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头衔.勋.章 yù pìn织师(2)请解释文段中“随声附和”的含义,并给这个成语写一个同义词。
(2分)含义:同义词:(3)文段选自丹麦作家的(文体)《皇帝的新装》,该作家的其它代表作还有。
(3分)2.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无误的一句是(2分)()A.我们不能把这两件无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B.咱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应该得最高分。
C.小梁获得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的消息真是骇人听闻....啊!D.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麻木不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B.莲青山的秋天是一个旅游赏景的好地方。
C.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不能发挥正常的关键。
D.观众听完她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爬山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让“我”获得了如何战胜困难的人生经验。
B.《猫》是郑振铎早期的作品,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以及对人类自身弱点的反思。
C.《纪念白求恩》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品质,有力的论证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D.《天上的街市》是当代著名作家郭沫若的一首新诗。
作者由牛郎织女的故事展开联想和想象,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5.默写填空。
(8分)(1)夫君子之行,,,,。
(2)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便引诗情到碧霄。
6.班级要开展“走进文学部落”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吧。
(6分)(1)班上准备创建一份班刊,请你为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2)班内阅览角的上方想悬挂一幅对联,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A.宾至如归,稍安勿躁。
B.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3)下面有关《西游记》的图片,按原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真假美猴王②大战流沙河③三打白骨精④大闹天宫A. ①②③④B. ④①③②C. ④②①③D. ④②③①二、阅读理解(43分)(一)(14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给下列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2分)(1)其一犬坐于前(2)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缀.行甚远 (2) 眈眈..相向(3) 意.暇甚 (4) 国人道.之9.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 闻之.于宋君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下车引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写的是两条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叙述,后半部分是作者的议论。
B.甲文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交代的很清楚,其中屠户御狼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乙文是一篇寓言,他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乙文中造成讹传的原因有很多,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也是原因之一。
(二)(14分)①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
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
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
他痛快地答应了。
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
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
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
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
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
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
可是,他没有。
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
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②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看起来他并不在意。
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③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
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
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
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
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
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
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④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⑤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
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
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⑥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
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
他一直在种树。
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⑦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
我吃惊得说不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
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⑧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
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
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
他是对的。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⑨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⑩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
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12.选文按照顺序记述故事,详写了,略写了。
(3分)1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2分)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这:奇迹:14.结合选文及所学课文的内容,概括说说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任选一句)(3分)(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这句话的理解。
(3分)(三)(15分)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
是一只绵羊。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
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
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在常人的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
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
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
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