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教师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中学杨以秀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具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一线教学的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最有力度的。

如何引导、教育学生,怎样将知识以最好的效果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有所获,以及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对此,我校对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开展了课题研究,笔者仅从教学实践过程出发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的观念要努力创新。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崭新的品质。

它旨在开发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

它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

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

首先,教师必须在观念上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

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的人格的独立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

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和做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思辩力。

而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到亲切和自然,它胜过了许多教育。

二、教师的能力要努力创新。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积累,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

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开发学生创造力。

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创造力。

首先,教师应具备课堂设计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突破过去“教参一一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其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努力使自己通过教育科研促使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内在需求。

再次,教师应提高自己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

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从而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努力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在新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

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把握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花时间、
花精力去理解、钻研新的事物。

2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创新性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性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

当今时代,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能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3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评价,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过程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最经常、最普遍、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因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具体指导,使其言之有物,施之有效。

教师,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者,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色、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着多样性,且随教育实践的发展呈现动态化趋势。

因此素质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

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主动适应创新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