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课件(共7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课件(共72张PPT)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1926年,湖南全省75个县中,37个县 建立了农会组织,会员人数约有150万。
工农运动大力支援
小组探讨:根据史料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其史料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材料三:著名的汀泗桥战役是北伐军攻克武昌的关键性一战。北洋军阀利用坚固的桥头堡垒为天然 天蛰。负隅顽抗,阻止北伐军北上,吴佩孚亲自督战,处于劣势装备的北伐军第七军(李宗仁)、 第四军(李济深)和叶挺的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仅两万余人,经过八小时的浴血奋战,攻 克固垒,敌军纷纷溃逃。我军将士也付出了重大牺牲。…这个独立团自攻下汀泗桥后,继又打下贺 胜桥,乘胜直扑武昌城下,虽伤亡很重,但士气仍然锐不可当。——文强《我记忆中的北伐战争》
介入微课(2分钟),多感官刺激吸引学生,同时节约课堂时间;学生带着任务观 看微课,落实本课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实施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材料一: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先指向盘 踞湖南、湖北一带的吴佩孚,再集中 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最 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 材料二: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农民踊 跃参军参战,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
贡献: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 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兄弟连心,共建军校】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 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 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 未成功,凡我同志,务 须...继续努力...—— 《总理遗嘱》
史解释能力;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北伐战争胜 利进军和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培养学
学生看书归纳基础
知识,培养其分析 归纳能力;
心”、“齐心”、“分心”
导致的不同结局,体会团 结合作的重要性。
生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说明《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歌》的渊源
新课 导入
呈现歌词播放音乐师生共同演唱
引导学生通过歌词分析国民革命的目的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兄弟连心,共建军校】
十大元帅:徐向前、林彪、 徐向前、聂荣臻 十大帅:徐向前、林彪、徐 向前、聂荣臻
北伐战争中牺牲了大约7.5万人,黄埔学生牺牲大约 3万人。
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黄埔军 校总共招收了六期学生,合计1.2万 余人。
《国民革命歌》导 入,创设情境,引 发学生学习兴趣。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 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军阀)南与南不合,北 与北不合,南北又复不合 在军阀反动统治下,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争雄, 南北一丘之貉。——孙中山
部编八上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
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
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 等基本事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
用精选史料做
小组探究,培养史 料实证能力。引导
引导学生感悟国、共 爱国军官为国民革命做出 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 情怀。通过国共兄弟“连
国共合作
小组探讨:根据史料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其史料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兄弟分心,反目成仇】
北伐后期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
“中共党员奉党的命令撤离部队...我离开 部队以后,一些留在六师的共产党员到 湖南后遭到何健的清乡督办署疯狂迫害。 第十八团连长雷鸣皋被逮捕枪杀,副团 戴文被判处徒刑三年零六个月。第十七 团营指导员戴世荣被迫躲避到邵阳乡间, 不久也死了。——肖劲光《北伐纪实》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设计
自主 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知识。
教学设计

三篇章
【兄弟连心,共建军校】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兄弟分心,反目成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导入新课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 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 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北伐开始前孙中山先生就已去世,此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之后的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由总理遗嘱自然过渡到下一篇章的讲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①多感官刺激,吸引学生。 ②注重客观,旁白取自教材。 ③确保史实,素材来源考究。
开始时间 对象 总司令 初期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结果
通过时间轴构建时空观念,国、共两种视角对比 贯穿理性思考,提高学生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国民党“一大”
中共“三大”
国民革命(1924-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的反帝 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成立
国、共两种视角对比贯穿理性思考, 提高学生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
地图和材料分析国共合作前的中国形式,培养读图和史料分析 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孙中山:“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的血液。
1911
1913
1915 1917 1920--22
成立 第一次工人运动
失 败
1921 1922--23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 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立意
教时间: 连一连: 地点:
思考:要进行革命最需要的是什么? 革命者来
贪 生 畏 死 勿 入 斯 门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 任
黄埔 军校 总理
黄埔军 校校长
启发学生思考,战争中拥有强大军队的重要。便于记忆和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