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第三版)第一单元
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第三版)第一单元
简报的特点: 具有多重性能,内容包罗万象,编印形式灵活,在各级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实际工作中被广泛 使用。 种类 工作简报 情况简报 业务简报 会议简报 典型经验简报
事务性公文 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是对一定时期内工作提出指导原 则和总的要求的一种局面表达形式。
事务性公文 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是对一定时期内工作提出指导原 则和总的要求的一种局面表达形式。
种类 一种是属于时间性的,有年度、季度、月份的工作安排 一种是属于工作类别性的,一般是围绕中心工作作出全面的安排。 工作要点和计划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对尚未付诸实施的事情作出安排或计划 不同点: 工作要点一般适用于较大的单位且对全局工作所作出的安排,通 常不以个人的名义出现;计划则不论单位大小,也不一定是全局 的工作,对某项工作或任务安排,都可使用计划这种形式。
法定公文
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 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法定公文
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 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议案基本上是一种法律文件,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格式,
使用范围较窄。
人民政府、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中央军
按性质、作用划分:法定行政公文、事务性公文、规范性公文 法定行政公文 是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党政机关公 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种公文,在机关、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中普遍使用的规范性的公文。
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
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公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每一份公文都有它的特定
时效。
公文的特点
④体式的规范性 为了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国家规定了统一 的公文体式。
规范的公文体式,保证了公文的准确、完整、
统一、有效,以及公文正常运转并发挥其 效用鲜明的特征是准确、简明、朴实、规范。
公文的种类
法定公文
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 事项。
法定公文
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 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 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事项。
法定公文
决议与决定
都是领导机关对于某些重大行动、重要问题作出安排、规 相同点 范和决策时使用的领导性、规定性文件,属于下行文。决 定和决议一经行文下达,下级机关必须贯彻执行。 决议的内容是关系全局性、原则性的 决议的行文主体一般是会议,主要是 决议形成过程和程序比决定更严格。决 决定的指令性更强,一般都必须执行或 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涉及的内容比 中国共产党机关单位的会议使用,人 议要经过有关较正规的会议讨论,并投 办理;决议则不然。有的决议具有较强 ②形成程序不同 较广泛,综合性强;决定涉及的内容 大、其他党派、组织、团体的会议也 票通过,以会议名义发布,才能生效。 的指令性,有的则只有号召性,有的决 不同点 比较单一集中,它的处置性、针对性 有使用,政府机关不用。决定为党政 决定可以经过某种会议讨论通过,以机 议只具有认定性、认可性和结论性,供 ③效力不同 强。决定除反映有关重要问题和重大 机关通用文种,其行文主体既可以是 关名义下发,也可以由有关领导研究, 学习、理解、掌握或告知,不必具体执 事件外,对某些具体措施、规章制度 会议,也可以是机关单位。 综合多数人的意见后行文下发,不一定 ④行文主体不同 行或办理。 作出安排时也常用。 要通过表决程序。 ①内容不同
事务性公文 总结
总结是对前段工作、学习、生产进行回顾,从中找出经验 和教训而形成的一种文字材料。 种类 综合性总结 专题性总结 (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特点) (具有典型性、指导性特点)
事务性公文 简报
简报是各机关、单位简要报道工作 情况、交流重要信息的常用事务性 文书。
事务性公文 简报
简报是各机关、单位简要报道工作 情况、交流重要信息的常用事务性 文书。
法定公文
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未经会议讨论和座谈的问题不能写入纪要。 类型:①决议性会议纪要,
②协议性会议纪要,
③研讨性会议纪要
事务性公文 计划
计划是对未来一个时期内工作、学习、生产提出预想的目标,
并制定出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措施的局面材料。
分类: 按性质分:综合计划、专题计划 按内容分:生产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学习计划 按范围分:个人计划、单位计划、地区计划 按时间分:远景规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
⑤语言的准确性。
公文的特点
①宗旨的政治性、政策性。 公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是执政者意志法制化 的书面形式,是执政者用来使社会按照自己的意向 发展的一种政治性的书面文体。 公文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凡是党和国家的方针、
政策、法律、法令,都要通过公文的形式去宣传和
贯彻。
公文的特点
②制发者的法定性; “法定的制发者”,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
①内容简明,一文一事; ②事前请示; ③上级必须给予批示或答复; ④逐级行文,主送单位单一。
法定公文
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法定公文
批复的特点:
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①内容简明,一文一事;
②针对性强,批复必须明确答复请示事项;
③逐级行文,主送单位只能是请示单位,忌多头主送;
④执行效力强,批复内容下级必须贯彻执行。
使用命令(令)的注意事项:
①受文机关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
②命令的作者有严格的限定范围; ③令与命令在意义上并无区别,只是 出于语体而有所不同。
法定公文
公报
适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法定公文
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 定事项。
法定公文
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 者法定周知的事项。
法定公文
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法定公文
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 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 正文。
法定公文
通知的用途
通知
①用于转批或转发文件;
②用于发布行政规章; ③用于办理、执行或告知等事项; ④用于任免或聘用干部 使用通知防止的倾向: ①滥发通知;
公文的写作过程 ①领会意图,明确目的; ②调查研究,获取材料;
③总体构思,拟写提纲;
④起草初稿,认真修改。
公文的写作过程
①领会意图,明确目的
领导意图:就是领导者制定政策、部署工作、 处理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撰写公文,首先要弄清楚领导意图的实质,弄清起草公文 的性质、行文目的和任务、范围。 文秘人员在接受了拟写公文的任务后,要和领导共同讨论研 究,将领导意图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下级单位的 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融会贯通,使公 文准确完整地表达出领导意图。
公文的写作过程 ②调查研究,获取材料
怎样获得材料? 第一,调查采访,深入基层去了解情况。 第二,学习文件,学习理论,从书籍报刊 和有关文件资料中获取写作材料。
公文的写作过程 ③总体构思,拟写提纲
拟写提纲是确立主题、整理思路的过程。
公文的写作过程 ④起草初稿,认真修改
撰写公文的原则要求: ①观点正确鲜明,符合政策法令; ②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 撰写公文还必须做到“严、准、精、快”四个字 “严”,就是保持政治上的严肃性和政策上的严密性。 “准”,就是内容准确清楚,文字、体式规范; “精”,就是文字精练,言简意明,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快”,就是讲速度,所有公文都是有时间性的,超过一 定的时限,公文就失去了效用。
公文的写作过程 ④起草初稿,认真修改
认真修改,精益求精,是每一位撰写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文草稿的修改要求: ①从内容入手,检查观点是否正确,政策界限是否明确, 措施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②进行语言文字的加工锤炼;
③审查文稿格式。
公文的概念
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 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党和国家方针、 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
使法定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其法人代表。
如: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以机关领导者名义签署的公文,并不代表领导者个
人,而是代表了法定机关。
公文的作者是法定的,阅读对象也是法定的。
公文的特点
③内容的权威性、时效性 公文传达法定机关的指挥意志和领导意图,在法定 机关职权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工作等加 以规范,具有法定的权威和效力,在实际工作中必 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
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
工具。
公文的名称
我国最早的公文叫“书契”,“公文”一词最早的 出现,见于陈寿的《三国志》。公文的名称,历朝 历代有许多变化,有典册、典籍、文书、文簿、文
案、案牍等。
公文的特点
①宗旨的政治性、政策性。 ②制发者的法定性; ③内容的权威性、时效性
④体式的规范性;
报告的特点及其注意事项: ①告诉性; ②报告时间限制不严; ③报告可以有多个主送单位; ④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多事,文件内容、 结构多样,篇幅可长可短; ⑤报告中不要有请示事项; ⑥报告要形成制度
法定公文
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法定公文
请示的特点:
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②层层转发同一文件
法定公文
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 重要精神或者告知重要情况。 类型:①表扬性通报,②批评性通 报,③情况通报。
法定公文
报告
适用 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 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法定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