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子细胞生物学A卷答案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子细胞生物学A卷答案

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答:①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5分);②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5分);③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5分);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5分)。
(4)变偶假说:密码的专一性主要由头两位碱基决定,第三位碱基重要性不大,因此在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3分)
(5)通用性及例外: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但近年来已发现某些个别例外现象,如某些哺乳动物线粒体中的UGA不是终止密码而是色氨酸密码子。(4分)
(6)起始密码子AUG,同时也代表Met,终止密码子UAA、UAG、UGA使用频率不同。(4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质粒: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1分),为裸露的环状DNA(1分),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2分)。
2.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2分),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2分)。
3.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答:(1)密码无标点:从起始密码始到终止密码止,需连续阅读,不可中断。增加或删除某个核苷酸会发生移码突变。(3分)
(2)密码不重叠:组成一个密码的三个核苷酸只代表一个氨基酸,只使用一次,不重叠使用。(3分)
(3)密码的简并性:在密码子表中,除Met、Trp各对应一个密码外,其余氨基酸均有两个以上的密码,对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3分)
三、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答:核孔复合体主要有下列结构组分:
①、胞质环(3分)
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
②、核质环(3分)
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又称内环),环上8条纤维伸向核内,并且在纤维末端形成一个小环,使核质环形成类似“捕鱼笼”(fish-trap)的核篮(nuclear basket)结构;
4.增强子的作用特点。
答:①增强子提高同一条DNA链上基因转录效率,可以远距离作用(1-4kb、30kb),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都能起作用(5分)。②增强子作用与其序列的正反方向无关(5分)。③增强子与启动子在结构、功能上密切联系,要有启动子才能发挥作用,但对启动子没有严格的专一性,同一增强子可以影响不同类型启动子的转录(5分)。④增强子的作用机理虽然还不明确,但必须与特定的蛋白质因结合后才能发挥增强转录的作用。增强子一般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是由这些细胞或组织中具有的特异性蛋白质因子所决定的(5分)。
姓名:报考专业: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科目名称:分子细胞生物学( A卷□B卷)科目代码:850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 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5.定量PCR:基因表达涉及的转录水平的研究常需要对mRNA进行定量测定(2分),对此采用的PCR技术就叫定量PCR(2分)。
二、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2分):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细胞器(2分),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3分);②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2分):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3分);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一个重大标志(2分)。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2分),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4分)。
3.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2分),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2分)。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
4.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通过纺锤体的形成、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已经复制好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分裂方式(2分),由于这一分裂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特称为有丝分裂状,又称为中央颗粒,由于推测它在核质交换中起一定的作用,所以又把它称做转运器(transporter)
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2分),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2分),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4分)。
③、辐
由核孔边缘伸向核孔中央,呈辐射状八重对称,该结构连接内、外环并在发挥支撑及形成核质间物质交换通道等方面起作用(2分);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可进一步分为三个结构域:⑴柱状亚单位:主要的区域,位于核孔边缘,连接内、外环,起支撑作用(2分);⑵腔内亚单位:柱状亚单位以外,接触核膜部分的区域,穿过核膜伸入双层核膜的膜间腔(2分);⑶环带亚单位:在柱状亚单位之内,靠近核孔复合体中心的部分,由8个颗粒状结构环绕形成核孔复合体核质交换的通道(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