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巴氏杆菌科

第十章 巴氏杆菌科


(三)生化特性 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靛基质、触酶和氧化酶均为阳性 MR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 石蕊牛乳无变化 不液化明胶 产生硫化氢
(四)血清型
根据荚膜抗原分为5个型,以大写英文字母 表示;根据菌体抗原分为16个型,以阿拉伯 数字表示。两种抗原组合(菌体抗原:荚膜 抗原),构成不同的血清型。 我国分离的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 禽 5:A、 8:A 猪 5:A、 6:B、 8:A、 2:D、 羊 6:B 家兔 7:A、 5:A
重要的病原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溶血曼氏杆菌 鸭疫里氏杆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第一节 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
本属成员已报道有13种之多,多杀性 巴氏杆菌是本属本中最重要的畜禽致 病菌。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 本菌是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 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 胸膜肺炎。 本菌有3个亚种,即: 多杀亚种 败血亚种 杀禽亚种
第十章 巴氏杆菌科 及黄杆菌科
巴氏杆菌科(15个属) 巴氏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放线杆菌属 凝聚杆菌属 禽杆菌属 鸡杆菌属 曼氏杆菌属 嗜组织杆菌属 海豚杆菌属 比伯斯坦杆菌属 鹦鹉杆菌属 尼科莱杆菌属 隆派恩杆菌属 陆龟杆菌属 巴斯夫杆菌属
黄杆菌科 细菌呈革兰氏阴性,球状或球杆状。 有70多个属,多数不致病,与动物 疾病有关的属主要是 里氏杆菌属 鸟杆菌属 黄杆菌属
(七)免疫 带菌健康动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动物患病痊愈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 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灭活苗、弱毒苗及 荚膜亚单位疫苗。 该菌的高免多价血清具有良好的紧急预 防和治疗作用。

(一)形态及染色 • 体内菌体呈球杆状或短杆状,大小0.5 ~2.5μm。常单个存在。病料涂片用 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时,可见典型的 两极着色。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新 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 阴性。 • 长期人工培养的菌可呈长杆状、链状, 两极着色不明显,亦无荚膜。
巴氏杆菌
(二)生长要求及培养特性 生长要求 对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加有血液、血 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培养特性 血 琼 脂:水滴样小菌落,不溶血。 血清肉汤:开始轻度浑浊,4~6d后 液体变清朗,管底出现粘 稠沉淀。 血清琼脂: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 小菌落。
血清琼脂上的三型菌落 Fg型 菌落周围有蓝绿色荧光,这种菌对哺 乳动物为强毒,对禽类为弱毒 Fo型 菌落周围有桔红色荧光,此菌对哺乳 动物为弱毒,对禽类为强毒 Nf型 菌落无荧光,此型无毒力
(五)致病性 1、感染方式 ①内源性感染 上呼吸道正常寄居的巴氏杆菌菌,在 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趁机侵入体 内,引起感染。 ②外源性感染 强毒菌株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粘膜及损伤的皮肤从体外侵入 造成感染。
2、所致疾病 感染多种禽类及哺乳动物,也感染人。致人 畜巴氏杆菌病。不同动物有不同的习惯名称 及不同的临床表现。 禽类:禽霍乱 猪:猪肺疫 牛羊:出血性败血症 马属动物:高热麻痹型、腹泻型、水肿型 兔:鼻炎型、肺炎型、败血型及中耳炎型 人: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
猪肺疫:病猪咳嗽,呼吸困难
猪肺疫:病猪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
禽霍乱:病鸡的冠和肉髯发紫,精神沉郁
禽霍乱:公鸡肉髯肿胀(慢性型)
禽霍乱:病公鸡肉髯水肿
(六)微生物学诊断
1、镜检 新鲜病料→涂片→美蓝液或瑞氏染色液染色 →如发现典型的两极着色短杆菌,结合流行 病学及剖检,即可作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 用血琼脂或血清琼脂分离,根据形态染色特 征及菌落特点鉴定。必要时可进一步做生化 反应鉴定。 3、动物试验 用病料悬液或分离培养菌,皮下注射小鼠、 家兔或鸽子,动物多在24~48h内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