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禽病-禽巴氏杆菌病整理

禽病-禽巴氏杆菌病整理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或禽出败)
•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和火鸡的一种 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为 突然发病、下痢,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 死灶;慢性病例发生肉髯水肿及关节炎。鸡为多 为散发,鸭多为爆发。本病对农村养禽业威胁较 大。
症状 急性者发烧,口流浆液,冠、肉垂发绀,腹 泻,病程短,死亡快;慢性禽霍乱可见肉垂 水肿,窦、关节、趾爪肿胀,也可见渗出性 结膜炎。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预防本病 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从未发生本病的鸡 场不进行疫苗接种。 对常发地区或禽场,最好用疫苗免疫,目前常用 的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灭 活苗,用于二月龄以上禽免 疫,免疫期3个月。此外还 有禽霍乱蜂胶灭活菌苗、禽 霍乱G190E40弱毒活疫苗等 可供选择使用。
病理变化
冠、肉垂黑紫色,胸肌和胸浆膜散在出血点。心 包积多量浆液,心外膜出血明显。肝肿胀、棕黄 色、质脆,散在大量的黄白色坏死点,称"玉米粉 肝"。肠内容物血样、粥状;粘膜高度充血、出血。
肝表面有针尖大小灰白色坏死灶
诊断 确诊需无菌手术采取肝、脾及心血,涂片镜检,并 分离、培养、鉴定病原和动物接种试验。 据流行病学、症状、病变经美兰染色后,镜检可见 两极着色的球杆菌。本病应注意与鸡新城疫、鸭瘟、 禽伤寒、小鹅瘟、雏鸭病毒性肝炎、禽流感和禽副 粘病毒感染病等相区别。
治疗
• 发病禽全群给药,可选用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 庆大霉素、土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敌菌净 等药之一按量混料或拌水饲喂,均有较好的疗效。 重病禽可选用肌注给药,一天2次。当鸡只死亡明 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 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