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防腐剂
2.最大抑菌直径
当存在防腐剂时,以防腐剂为中心,在其周 围的一定范围内将无微生物生物的生长。在防 腐剂周围无微生物生物的生长的范围一般呈圆 形,该圆形的直径称作最大抑菌圈直径。 显然,抑菌圈直径越大,防腐剂的抑菌能力 越强。
四、影响防腐剂抑菌效果的因素
1、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 不同类型的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是 不同的,对于同一种防腐剂,在不同用量下的 抑菌效果也有差异。
一、概述
1.食品变质的原因: 微生物作用 酶的作用 环境因素的作用 2.食品防腐剂的要求: 高效、广谱、方便和安全性
3、防腐剂定义:
食品防腐剂是指能防止由微生物所引起 的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存期的食品添加 剂。 兼有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中毒的作 用,故又成为抗微生物剂。
4、分类:
食品防腐剂从其性质上分为四类: 无机防腐剂、有机防腐剂、生物抗菌素、 植 物杀菌素 按其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二者常 因浓度高低、作用时间长短和微生物种类等的 不同而不易区分。
5、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性质稳定,在一定时期中有效,使用和分解后 无毒; 在低浓度下仍有抑菌作用; 本身无刺激性气味和异味; 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壳聚糖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干扰微生物细 胞表面上的阴离子电荷以及结合DNA,从而抑 制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者两条途径进行的。 壳聚糖为可食用的天然物质,能被生物降 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抑制病变细胞的同 时。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甚至起到保护 和促进作用。 目前的应用还只停留在果蔬剂一些肉类的 涂膜保鲜。
(3)作用于微生物原生质,通过对部分遗传物 质的作用,抑制或干扰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4)作用于微生物的酶类,通过影响二硫键和 一些敏感集团以及辅酶,抑制或干扰酶的活力
三、防腐剂的使用
1.防腐剂使用原则 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 不得掩盖食品本社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用量不能大于防腐目的要求的数量。 使用防腐剂必须在包装上注明 不得降低食品营养价值
非解离型
解离型
在酸性pH范围,由于H+浓度的增加,抑 制了防腐剂的解离,使未解离型分子的比例 增大,因而抗菌力较强。
五、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
1.无机防腐剂 (1)氧化型无机防腐剂
主要包括氯制剂和过氧化物。这些物质是通过 氧化作用显示出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作为防腐剂的氯制剂,其有效形式为次氯酸。 如漂白粉、氯气在水中都形成具有强烈氧化作 用的次氯酸。
2.溶菌酶
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 又称白细胞壁溶解酶。 白色粉末或晶体,无 臭、味甜,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一 般条件下不会被消化酶破坏。 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溶菌特性。大部分是 通过分解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后,形成细胞壁 新多糖而使细菌细胞壁因渗透压不平衡而破裂, 抑制细菌的生长。
四、防腐剂的效价
评价防腐剂作用的效价的方法有多种,最 常见的是: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
最大抑菌圈直径。
1.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抑菌浓度是指某种防腐剂特定微生物生长 所需的最小浓度。 该浓度越小,防腐剂的抑菌能力越强。 最低抑菌浓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防腐剂和 微生物的种类。对防腐剂而言,微生物的种类 变化后,其最低抑菌浓度也随之变化。最低抑 菌浓度一定是与特定的菌种相关的。
六、防腐剂的发展
1.认识误区: 生产误区:超量滥用、超范围使用、忽略防腐 剂本身的质量级别要求。 宣传误区:颠倒因果关系、问题食品的责任归 咎于防腐剂、不科学的宣传。 消费者误区:把防腐剂与食品安全对立、受商 业炒作的影响、存在夸大防腐剂毒性的意识。
2.我国使用防剂存在的问题
(3)硝酸盐类
主要用于肉类,常常与食盐结合使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延迟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特别是有利于防止厌氧腐败菌的生长。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防腐作用是暂时性的,腌 肉不能单独依靠该类物质达到防腐的目的,必 须配合0~7℃的冷藏。
2.有机防腐剂 (1)苯甲酸
苯甲酸本身是有效的防腐剂,而苯甲酸盐只 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效。 苯甲酸对酵母和霉菌有抑制能力,其中对酵 母的影响较大,而对细菌的效力较弱。苯甲酸的 防腐能力要比苯甲酸盐类大,这是由于未解离的 酸分子具有防腐能力。
6.选用防腐剂的原则:
按照微生物作用选择 了解防腐剂抑菌特性 兼顾食品和防腐剂的性质 考虑环境条件 安全性与合法性性
二、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1)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机构,导致细胞膜通 透性增加,原生质外泄,从而使细胞失去活力 (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2)作用于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与微生物 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使二硫键断裂,导致微 生物蛋白质变性(山梨酸);
(2)山梨酸
山梨酸几乎没有气味,对食品的风味没有 危害。其毒性极弱(LD50仅为10.50g/kg),是 相当于己酸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脂肪酸代谢 产物在细胞内蓄积阻止脱水酶系而显示出抗菌 性。由于山梨酸的非解离型分子浓度随 pH而异, 所以在酸性条件下效果较好,而在接近中性时 的效果减弱。
3.酯类防腐剂
超量、超范围使用 存在误解、误导和不科学的认识 品种选用范围小,开发力度不够 制度不健全,监管与执法不严
3.新性防腐剂的研发
1 壳聚糖 也称脱乙酰甲壳素,甲壳素是节肢动物的 外壳及以些低等植物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化 合物。 壳聚糖成白色粉末,溶于酸,对细菌、 霉菌和酵母菌都具有抑菌特性,其抑菌能力的 大小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量、环境的PH 值以及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等杂质的干扰有 关。
2.防腐剂的添加方式
直接添加:可在加工过程中将防腐剂加到食品 与配料中一起混合均匀。 表面喷涂或涂布:将防腐剂喷洒或涂布在食品 表面,形成一层能有效防止微生物生长的液膜 气调外控:通过气相防腐剂控制食品周围的环 境因素,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
3.防腐剂使用特点
应用历史悠久 适用范围广 添加手段简便 应用成本低 使用低毒安全
2、菌量
防腐剂的抗菌力明显地随菌量的增加而 降低。在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及二次污染 的微生物越多,防腐剂的效力越低。特别是, 在含有相当多的细菌数的食品中,防腐剂可 能完全无效。
3、pH值
酸性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等)的防腐力 随食品的pH有显著的差别,其在酸性pH范围内 抗菌力增加,是由于酸性防腐剂存在如下的解 离平衡: AH→A-+H+
溶菌酶是一种无毒球蛋白。多数商业溶菌 酶是从鸡蛋清中提取蛋清溶菌酶,具有专一性, 对无细胞壁的人体细胞不会有作用,是天然安 全的食品防腐剂。 溶菌酶抗菌谱较窄,只对革兰氏阳性菌起 作用,为了加强其溶菌作用,人们常将其与甘 氨酸、聚合磷酸盐等物质配合使用,以增强对 革兰氏阴性菌的溶菌作用,在食品防腐中效果 显著。
过氧化物防腐剂有过氧化氢、过醋酸等。
(2)还原型无机防腐剂
还原型防腐剂以硫化物为代表,包括二氧 化硫、亚硫酸及盐类等。
二氧化硫为强的还原剂,可以减少植物组织中的氧 含量,抑制氧化酶和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达能阻止食品 的变败、变色和维生素C的损耗。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达到0.1~0.2%就显示出防 腐剂的保藏作用,对霉菌和细菌的毒害作用大于酵母。 为保存加工用原料,其浓度以0.3-0.5%为宜。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又名尼泊金酯,是苯甲 酸的衍生物。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对羟基苯甲酸 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为无色小结晶或白色结 晶性粉末,无臭,开始无味,后来稍有涩味, 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
苯甲酸酯类的抑菌效果随碳原子数的增多 而增强,其毒性则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弱, 其溶解度液随碳原子数增多而减小。 抑菌机理类似苯酚,可破坏细胞膜结构, 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并可抑制微生物细胞 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