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
[内容摘要] 家庭是青少年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着手,论述了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父母只有教养得法,才能杜绝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父母教养关系青少年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孩子的茁壮成长。
每一位父母都渴望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思想时常左右着父母的教育观,“重分数轻素质、重物质享受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很多家长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以致出现教育的各种偏差以及“问题青少年”的产生。
面对越来越来的“问题青少年”,难怪家长们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成长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因素。
“问题青少年”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上,是指那些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青少年问题行为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青少年期的某些问题行为,尤其是
典型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成人期的种种问题。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天下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一生下来就像是一块未雕琢的玉璞,纯洁无暇,父母只有教养得法,雕琢到位,培养出的孩子才会玲珑剔透,成为社会可用之材。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现在我们家长的教养方式情况如何呢?最近,笔者就有关家长教养方式对151位父母发放了调查问卷,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有三分之二家庭的家长教养方式不当,研究结果如下:
在151位父亲中,父亲教养方式正常的占29%;过分保护式的占33.9%;过分干涉式的占30.4%;严厉惩罚式的占7.7%;拒绝否认式的占7.7%。
这里面既有过分保护式的教养方式,也有过分干涉式的教养方式;在151位母亲中,对子女教养方式正常的占33.2%;过分保护、过分干涉的占53.1%;严厉惩罚的占5.4%;拒绝否认的占11.3%,由此可见,过分保护、过分干涉的母亲教养方式占了绝大多数,她们时而是“慈母”--过度溺爱,时而是严父---简单粗暴,所有这些教育方式对“问题青少年”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的关系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正相关;而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严厉惩罚型、过分干涉型、拒绝否定型、过度保护型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负相关。
父母不科学的教养方式导致了青少年的诸多心理问题。
比如考试焦虑症、失眠、抑郁、早恋、网恋等。
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的发展中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们不科学的教养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多表现为依赖,学习被动、循规蹈矩、缺乏自信、缺乏创造力、社会适应力差、不成熟、缺乏责任感、有冒险行为、攻击行为、性早熟、酗酒等不良行为,这些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给孩子的健康发展带来许多困扰,因此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杜绝问题青少年的产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的解决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一面。
正处于青春的青少年,生理急剧变化,学业紧张繁重,心理动荡发展,最易出现行为问题。
要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父母就要改善教养方式。
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温情与爱,子女出现
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会降低,反之,如果父母过多地采用惩罚、干涉、过度保护等方法,子女中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就会增加。
可见,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有着双向的效应。
以下几种解决对策,期望能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
(一)感受关爱,适当挫折
关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而成长中的孩子更是需要父母的关爱。
作为父母应当尽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沐浴到父母的关爱,从而让孩子学会热爱父母,热爱集体、热爱自然,有一颗感恩的心;另一方面,父母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受到一些挫折,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忍受一下饥锇感、失败和批评等,从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平等竞争意识,提高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几率。
(二)以身作则,合理管束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孩子,父母应立下一定的规矩去管理约束孩子,并做到以身作则,赏罚分明,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做什么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也会跟着模仿,如果爸爸抽烟孩子也会跟着学,如果妈妈骂人孩子也会记得,但如果父母做出率直的榜样,孩子也会很诚实。
同时作为父母不应该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在孩子面前说话就会失去威信,久而久之给孩子的教育就失去力量。
(三)赏识孩子,适当期望
父母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管是进步还是失败,作为父母都应该学会赏识。
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尝试。
这时候的父母不应该老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想帮孩子代劳,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感受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便在生活中学会克服困难,体验创造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也会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应当引导孩子建立适当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不应该太高也不应该太低,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着,并且帮助孩子在树立长远目标的同时把目标具体化,把要求落实到每一天,并要求孩子持之以恒的努力,以便使孩子形成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
(四)平等沟通,循循善诱
父母作为家庭生活的主导,子女健康成长的监护者,应细心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行为的微妙变化,给孩子以理智的爱和适度的控制。
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
孩子虽小, 但也和大人一样, 自尊心很强, 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 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 挖掘他们的潜能。
父母要采取循循善诱、民主协商的办法,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让孩子心悦诚服,给予孩子启发性的帮助。
这里我们讨论父母的教养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善、改变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使之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
由此看来,温暖、理解、民主式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孩子智力、个性、心理健康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在快乐和幸福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这是家长和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要更多地了解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学会科学地管教子女,例如学会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避免过度溺爱、过度保护和惩罚孩子,学会保持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另外,父母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改进自己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模式,这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具有用样重要的意义。
总之,家庭既可能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可能是孕育罪犯的温床。
作为父母亲,责任重大,特别要注重各种教养方式对孩子们所起的作用。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应加强亲子教育,改善教养方式,健全家庭生活,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启动幸福家庭工程,发挥家庭应有的教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行为模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问题青少年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