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 认识生物-1.2 了解生物圈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分)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项特征()A. 遗传B. 变异C. 需要阳光D. 需要水2.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同学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把它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 乙同学发现了一只蟋蟀蹦了出来,赶快把它记录下来C. 丙同学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于是把它删掉D. 丁同学发现一只蜥蜴,感到害怕,决定不记录4.把小麦移到黑暗的山洞,发现小麦很难生长,这主要说明()A. 空气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B. 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C.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D. 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5.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和其与水稻相应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 蝗虫竞争B. 阳光合作C. 杂草竞争D. 杂草合作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环境温度对植物影响的自然现象。
______(判断对错,T对F错)A. TB. F7.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猫头鹰和老鼠的关系属于()A. 竞争关系B. 合作关系C. 捕食关系D. 寄生关系8.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美化坏境等,这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坏境C. 生物适应坏境D. 生物能进行合作9.某课外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鼠妇数量光照温度湿度第1组1只明亮适宜适宜第2组1只阴暗适宜适宜A. 鼠妇数量B. 光照C. 温度D. 湿度10.如图所示,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型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并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再从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
若重新把这些幼虫再放回起点,那么可以再由下列哪一实验及结果可以推测此幼虫具有趋光行为()A. 将光源移走,幼虫仍朝甲处移动;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朝甲处移动B. 将光源移走,幼虫仍朝甲处移动;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随机到处移动C. 将光源移走,幼虫随机到处移动;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朝乙处移动D. 将光源移走,幼虫随机到处移动;将光源移到乙处,幼虫随机到处移动11.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A. 对B. 错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指植物、动物和真菌B. 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C.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D. 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捕杀掉,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13.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B. 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草C. 该食物网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 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一成不变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 峨眉山不是生态系统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都是通过捕食关系相互作用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C. 在被污染的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16.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近年来恢复后的运河中生物种类众多,周边环境优美,成为沧州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下有关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运河中及周边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 运河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 小球藻←水蚤←小鱼,是运河中的一条食物链D. 放养巴西龟有利于改善运河的生态环境17.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数量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甲所示生物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 图乙中,a、b、c、d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C. 图甲中的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最高等的是鹰D. 图乙中若d灭绝了,则c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18.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甲是分解者B. 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C. 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 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19.在水稻→蝗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有人大量捕杀青蛙,水稻产量将会()A. 减少B. 不变C. 增加D. 没有影响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0.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
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
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
请据此回答问题:(1)请写出茶园内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重新利用,属______。
(3)鸡粪属有机肥,它能为茶树生长提供所需的且丰富的______。
(4)吃了害虫后,鸡将害虫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鸡的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媒体上有一些所谓的“科学”报道,常用个例或看似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作为依据,具有很大迷惑性,科学的态度必须分析其证据是否可靠?因果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而不是轻易地接受和传播。
如为了获取新药疗效的证据,早期常采用简单的对照实验,即让实验组服用新药,对照组不服,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病人病情好转有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起了作用。
(1)为了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单盲实验”法,即给实验组病人服用新药,对照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与真药外形相似但无任何作用),但两组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
(2)“单盲实验”的结果可能还会因研究者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不同而产生偏差。
为了使研究者对两组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更加客观,目前采用更严格的“双盲实验”法,即______。
(3)由于存在病人自愈以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最好的做法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该组实验对象应如何处理?______。
(4)有统计显示,每年冰淇淋销量上升的同时,溺水死亡的人数也会增加,据此有人推理得出:吃冰淇淋会带来溺水死亡的风险。
对于这样的因果推论,你觉得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
22.当鱼呼吸时,鱼的鳃盖会张合,可以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鱼鳃盖张合的次数,得到鱼的呼吸频率。
为探究“水温对鱼呼吸的影响”,三名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略。
(3)制定计划: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施计划:第一步:向大烧杯中倒入已经晒过的自来水,放入温度计记录温度后,将三条小鱼一起放入烧杯中。
第二步:向大烧杯中缓慢地加入热水,使水温逐渐上升至30℃并保持稳定。
水温稳定2分钟后,记录1分钟内小鱼鳃盖运动次数。
稍停片刻,再重复计数两次。
每名学生只对一条小鱼进行观察记录。
第三步:将大烧杯放入大玻璃缸中。
向大玻璃缸中加入冰块,使烧杯中的水温下降并分别稳定在25℃、20℃、15℃、10℃、5℃,再用同样的方法,记录各温度下1分钟内小鱼的鳃盖运动次数。
数据汇总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中,三条小鱼的种类、生理状况应________________。
②统计小鱼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时,为什么要在温度稳定2分钟后,才开始计数?③用三条小鱼,各温度下统计3次的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分析实验数据时,首先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则表格最右栏字母A所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
(2)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部分和______。
(3)如果兔数量减少,一般不会引起鹰数量发生很大变化,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______能力。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24.下述三段文字分别说明了生物的哪些特征?①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
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②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③你在一些音像资料上看到的猎豹发现斑马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
(1)资料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资料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资料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