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与STACK与IRF与集群间的相互区别
级联特点:
1、距离远
2、级联只需要普通端口
3、不同厂家可以互联。
堆叠:
真正意义上的堆叠应该满足:采用专用堆叠模块和堆叠总线进行堆叠,不占用网络端口;多台交换机堆叠后,具有足够的系统带宽,从而保证堆叠后每个端口仍能达到线速交换;多台交换机堆叠后,VLAN等功能不受影响。
堆叠可以大大提高交换机端口密度和性能。
堆叠单元具有足以匹敌大型机架式交换机的端口密度和性能,而投资却比机架式交换机便宜得多,实现起来也灵活得多。
这就是堆叠得优势所在。
stack所谓的堆叠只是方便管理,实际上还是那几台设备
IRF的时候,管理时候只管理一个设备
简单例子,
现在两个24口设备做IRF,telnet登陆上去你会发现,端口有48个了
stack还是24个口,需要命令登录到另一台继续管理。
个人觉得stack 功能鸡肋,登录下一台设备不是用telnet命令而已,作用不大。
IRF是虚拟化,把2台设备虚拟成一台设备,达到设备冗余,减少网络设备其他协议。
目前中、低端交换机共支持3种堆叠方式:
1、Stack
堆叠后设备各自独立,不能作为整体应用,但可以通过主交换机登陆到堆叠内所有从交换机上进行管理。
2、IRF V1
各设备堆叠后可作为一个整体,即“Fabric”。
主要有如下三个特性。
(1)DDM(Distributed Device Management,分布式设备管理):整个Fabric可以被看作是一台整体设备,用户通过各种方式登录到Fabric中的任意一台设备,即可以对整个Fabric进行管理。
(2)DRR(Distributed Redundancy Routing,分布式冗余路由):Fabric内的各设备独立运行自身配置的路由协议,之后将路由表统一上传到Master设备,由Master设备综合各设备的路由表生成整个Fabric统一使用的转发表。
各Slave设备从Master设备同步转发表项,作为自身进行三层转发的依据。
(3)DLA(Distributed Link Aggregation,分布式链路聚合):可以在Fabric内的不同设备上选取端口汇聚成端口组。
3、IRF V2
在IRF V1的基础上,优化了实现机制,区别主要如下。
(1)软件采用分布式架构,简化了堆叠的实现和各个模块间的耦合,特性大大丰富。
完全类似于中高端交换机等分布式设备,这是IRF V2堆叠和IRF V1堆叠最大的区别。
(2)堆叠系统配置使用Master设备上配置文件,没有IRF V1上比较配置文件等工作。
由于不是使用本地的配置文件,端口配置完全依赖于slot号,而IRF V1上unit号变化可以保留端口配置。
(3)选举规则和IRF V1类似,但堆叠优先级成为用户可配的参数,用户可通过配置优先级确定Master。
IRF V1中优先级体现在用户配置unit id和自动分配unit id。
(4)成员编号机制不同。
(5)堆叠口配置方式不同。
交换机的级联、堆叠、集群这3种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级联和堆叠是实现集群的前提,集群是级联和堆叠的目的;级联和堆叠是基于硬件实现的;集群是基于软件实现的;级联和堆叠有时很相似(尤其是级联和虚拟堆叠),有时则差别很大(级联和真正的堆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