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堆叠,集群,IRF,级联等区别

堆叠,集群,IRF,级联等区别

1.IRF
IRF2源自早期的堆叠技术,H3C或称为IRF1。

IRF1堆叠就是将多台盒式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虚拟的逻辑设备。

用户对这台虚拟设备进行管理,来实现对堆叠中的所有设备的管理。

这种虚拟设备既具有盒式设备的低成本优点,又具有框式分布式设备的扩展性以及高可靠性优点,早期在H3C S3600/S5600上提供此类解决方案。

IRF2既支持对盒式设备的堆叠虚拟化,同时支持H3C同系列框式设备的虚拟化:包括S12500,S9500E,S7500E,S5800,S5500,S5120EI各系列内的IRF2虚拟化整合。

IRF2虚拟化功能模拟出虚拟的设备,设备管理同时管理IRF2的虚拟设备与真实的物理设备,屏蔽其差异。

而对于运行在此系统上的上层应用软件来说,通过设备管理层的屏蔽,已经消除了IRF2系统中不同设备物理上的差异,因此,对于单一运行的物理设备或IRF2虚拟出来的设备,上层软件都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并且对于上层软件系统新增的功能,可同步应用于所有硬件设备。

IRF2虚拟化模块:自动进行IRF2系统的拓扑收集、角色选举,并将设备组虚拟成单一的逻辑设备,上层软件所见只是一台设备;IRF2作为通用的虚拟化技术平台,对不同形态产品的采用相同技术架构实现,便于整网运行特征一致性、升级能力一致性。

2.集群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网络边缘需要使用大量的接入设备,这使对这些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同时要为这些设备逐一配置IP地址,在目前IP地址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无疑也是一种浪费。

集群(Cluster)是一组网络通信设备的集合,集群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大量分散的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问题。

集群管理具有以下优点:
●节省公网IP地址。

●简化配置管理任务。

网络管理员只需在一台设备上配置公网IP地址就可实现对集群中所有设
备的管理和维护,而无需登录到每台设备上进行配置。

●提供拓扑发现和显示功能,有助于监视和调试网络。

●可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和参数配置,且不受网络拓扑和距离限制。

3.堆叠
交换机堆叠是通过厂家提供的一条专用连接电缆,从一台交换机的"UP"堆叠端口直接连接到另一台交换机的"DOWN"堆叠端口。

以实现单台交换机端口数的扩充。

一般交换机能够堆叠4~9台。

为了使交换机满足大型网络对端口的数量要求,一般在较大型网络中都采用交换机的堆叠方式来解决。

要注意的是只有可堆叠交换机才具备这种端口,所谓可堆叠交换机,就是指一个交换机中一般同时具有"UP"和"DOWN"堆叠端口(如图)。

当多个交换机连接在一起时,其作用就像一个模块化交换机一样,堆叠在一起交换机可以当作一个单元设备来进行管理。

一般情况下,当有多个交换机堆叠时,其中存在一个可管理交换机,利用可管理交换机可对此可堆叠式交换机中的其他“独立型交换机”进行管理。

可堆叠式交换机可非常方便地实现对网络的扩充,是新建网络时最为理想的选择。

a
堆叠中的所有交换机可视为一个整体的交换机来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堆叠中所有的交换机从拓扑结构上可视为一个交换机。

堆栈在一起的交换机可以当作一台交换机来统一管理。

交换机堆叠技术采用了专门的管理模块和堆栈连接电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增加了用户端口,能够在交换机之间建立一条较宽的宽带链路,这样每个实际使用的用户带宽就有可能更宽(只有在并不是所有端口都在使用情况下)。

另一方面多个交换机能够作为一个大的交换机,便于统一管理。

a
4.级联
级联既可使用普通端口也可使用特殊的MDI-II端口。

当相互级联的两个端口分别为普通端(即MDI-X)端口和MDI-II端口时,应当使用直通电缆。

当相互级联的两个端口均为普通端口(即MDI-X)或均为MDI-II端口时,则应当使用交叉电缆。

无论是10Base-T以太网、100Base-TX 快速以太网还是1000Base-T千兆以太网,级联交换机所使用的电缆长度均可达到100米,这个长度与交换机到计算机之间长度完全相同。

因此,级联除了能够扩充端口数量外,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快速延伸网络直径。

当有4台交换机级联时,网络跨度就可以达到500米。

这样的距离对于位于同一座建筑物内的小型网络而言已经足够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