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政策》第1-3篇练习题(题后为参考页码)第1章交通运输发展史——交通运输从发展至今,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四个方面。
一、铁路运输发展史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
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
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重视。
在它的发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和美国都进入了铁路建设的高潮,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
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热已经扩展到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各国。
在铁路的快速发展下,高铁也开始了它的发展。
1964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速度超过200km/h的高速铁路---东海岛新干线。
随后,各个国家也开始了自己国家高铁的发展。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已经有118年了。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
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二、水路运输发展史水路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类还在石器时代,就以木作舟在水上航行,后来才有了独本舟和船。
人类在古代就已利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
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是一些国家国内和国际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商代有了帆船。
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开始工凿运河。
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其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下西洋,历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装在“克莱蒙特号”船上,航行在纽约至奥尔巴尼之间,航速达每小时6.4千米,成为第一艘机动船。
19世纪蒸汽机驱动的船舶出现后,水路运输工具产生了飞跃。
1872年,我国自制的蒸汽机船开始航行于海上和内河。
水路运输发展的一直很迅速,当今社会各国水路运输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在船舶方面,主要表现在船舶的大型化,船舶专业化和通用化,以及船舶的高速化和自动化。
在港口方面,主要表现在泊位深水化,船头专业化,以及装卸机械化和自动化。
三、公路运输发展史中国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1)1906-1949(2)1949-1978(3)1978-1995(4)1995-今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承担短途客货运输。
现代所用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
因此,公路运输一般即指汽车运输。
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公路运输是19世纪末随着现代汽车的诞生而产生的。
初期主要承担短途运输业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后,基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运输走向发展的阶段,不仅是短途运输的主力,并进入长途运输的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路运输发展迅速。
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网,汽车工业又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促使公路运输在运输业中跃至主导地位。
公路运输有一下的特点: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输速度较快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5、掌握驾车技术较快6、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7、运行持续性差8、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四、航空运输发展史航空运输始于1871年。
当时普法战争中的法国人用气球把政府官员和物资、邮件等运出被普军围困的巴黎。
1918年5月5日,飞机运输首次出现,航线为纽约—华盛顿—芝加哥。
30年代有了民用运输机,各种技术性能不断改进,航空工业的发展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建立了航线网,以各国主要城市为起讫点的世界航线网遍及各大洲。
60年代后期,航空运输进入了现代化的世界航空运输时代。
目前,世界航空运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
以世界各国主要都市为起止点的世界航空网以遍及各大洲。
我国最早的民航航线是北京到天津,1920年4月试航,载运旅客和邮件;同年5月正式开航。
1921年7月,又开辟了北京至济南段,同时开办了航空邮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空运输事业得到很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拥有大、中、小各种类型飞机及配套的机群,新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国际机场。
我国现而今的航空国际运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五、管道运输发展史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186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建成第一条原油输送管道。
然而它的进一步发展则是从20世纪开始的。
随着二次大战后石油工业的发展,管道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产油国竞相开始兴建大量石油及油气管道。
管道运输不仅运输量大、连续、迅速、经济、安全、可靠、平稳以及投资少、占地少、费用低,并可实现自动控制。
除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的长距离运输外,还可运输矿石、煤炭、建材、化学品和粮食等。
管道运输可省去水运或陆运的中转坏节,缩短运输周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当前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是:管道的口径不断增大,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管道的运距迅速增加;运输物资由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等流体逐渐扩展到煤炭、矿石等非流体。
近年来管道运输也被进一步研究用于解决散状物料、成件货物、集装物料的运输,以及发展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
中国目前已建成大庆至秦皇岛、胜利油田至南京等多条原油管道运输线。
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了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成品油管道,同时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第2章交通运输政策概论(1)交通运输政策的特点(P22-P23)——1、交通政策与经济政策2、交通行业与垄断行业3、交通市场与政府介入4、交通政策与市场环境5、交通运输与资金配置(2)交通运输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P25-P28)——1.国家集团文件(日本)2.国际会议文件(加拿大)3.国家文件(美国)4.地方政府文件(白俄罗斯)5.交通部文件(日本)6.相关部委共同制订的文件(中国)7.专家组文件(德国)(3)交通运输政策常见指标环境(P24-P25)——1、旅行总时分2、乘坐自由度3、乘客满意度4、车辆拥堵率(4)交通运输政策常见的措施(P28-P30)——(1)缓和高峰时段交通拥挤状况(2)促进地区间的交流(3)丰富休闲内容(4)实现高质量的运输服务(5)改进地球环境(5)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P30——(1)国家政策(2)经济水平对运输业的阶段影响(3)国家安定团结需要(青藏铁路)(4)地理、资源条件第3章世界交通政策发展动向(6)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有哪些做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背离?(P42)——“车本位”等抢位占位现象,以及车人到处行现象(7)世界主要国家采取哪些政策控制交通流量?P39-P40——美国的交通政策(1)实行资助和扶持运输业的政策(见表格)(2)对不同交通方式的政策导向俄罗斯的交通政策(1)投资政策投资计划、投资来源、投资方向(2)运价政策运价由国家直接控制(3)税收政策日本的交通政策(1)日本的交通政策的变化与延伸(2)日本的交通管理的特点欧盟的交通政策(1)执行欧洲统一市场的运输体系化政策(2)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推行国际标准政策横贯欧洲的交通网促进公共交通事业(3)扶持集装箱运输的政策(4)强化环境标准的政策(8)世界城市交通政策动向P39-P42——1、研发新型交通2、控制交通流量3、拓宽投资渠道4、关注城市公交5、强化环境保护6、提倡平等竞争7、实现综合运输8、倡导以人为本第四章交通运输管理体制(9)试以铁路为例比较欧、日、美交通运输体制改革P47-P49——欧盟的铁路改革是在“网运分离”的总体设计思路下开展的。
这一铁路改革的设计要点是:将铁路的路网基础设施与线上客、货运输经营相分离,各自独立经营管理,并通过政企分开改变原先的政策集中管理模式。
政府与铁路运输企业各负其责:政府向铁路企业征收线路使用费,同时负担铁路的建设维护责任;铁路运输企业进行专业分解,实行商业化运营,争取实行自负盈亏。
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进行产权制度和投资建设体制改革,逐渐改变国有独资状况,建立多层次投资体制。
日本铁路的管理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地区型”的管理模式。
自1987年国铁民营化后,一、国铁被分割为利益明确的主体,此时的日本铁道建设公团和各铁路客运公司之间是明确的市场交易关系。
二、日本铁道建设公团真正实现对新干线的建设、拥有、委托经营的全面控制。
重组后的客运公司不再对新干线建设负有任何筹资责任和管理责任。
三、明确了政府在新干线建设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迄今为止,日本铁道建设公团只拥有上越新干线,采取委托租赁经营方式。
美国铁路的管理体制为“分线型”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铁路公司数目多,但集中度高。
二、铁路经营私人化。
三、客货运分离。
四、政府放松管制。
五、政府帮助铁路摆脱困境。
美国在1973年颁布《地区铁路重组法》,成立了两个联邦代理机构:北美铁路协会、铁路服务规划办公室。
1973年帮助联合铁路公司等公司,并入破产的铁路,免除其许多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重组。
(10)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建议P53-P55——(1)机构设置(2)交通管理法制制订(3)基础设施管理(4)运输业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西方实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11)国外交通体制改革对我们的借鉴有哪些?P49-P53——(1)政企分开:日本铁路、欧盟铁路、中国铁路(2)引入竞争:竞争方式(3)符合国情:依据国情(4)思路创新:“二八原则”经营思想、具体应用(12)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P46-P47——(1)缺乏综合的交通管理部门(2)管理成本过大第5章交通运输价格(13)简述运输成本理论和运输价值理论的差异性。
P60-P61——运输成本理论认为运价总收入必须足以支付运输业务的一切成本,价格必须反映价值。
运输价值理论主张根据运输对象的负担能力决定运价,也就是指利用者所承认的并愿意为之负担的运输业的价值,即以某种货物的负担能力为依据,高价值货物制定高运价,低价值货物制定低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