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8、出生人数指一定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出生的、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总和。
29、人口出生率又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表示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按全部人口计算的人口出生状况的相对指标。
人口出生率计算通常以年为单位,所以又称年出生率。
30、一般生育率,指的是一年中每千名育龄妇女所拥有的活产婴儿人数,反映育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
31、分年龄组生育率,又称年龄别生育率或按龄生育率,即年内每千名某年龄组妇女拥有的活产婴儿数。
32、总和生育率是各个分年龄组生育率相加之和。
33、终身生育率是某地区某一时点上已经度过育龄期(年龄超过50岁)的一批妇女平均每人所生育过的孩子数目。
34、所谓的标准化生育率(或出生率等),即按同一年龄结构来计算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的生育率(或出生率等),使其生育率具有可比性。
35、平均世代间隔年数:反映母女两代人世间间隔的长度,在人口统计学上称为平均世代间隔年数。
36、死亡人数即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失去生命的人数总和。
死亡人数是一个动态指标对应一段时间,一般用年度作为时间单位。
37、粗死亡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相对于每千人的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
通常以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同年平均人口数之比表示,反映该地区人口的死亡强度。
38、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Mortality Rate)即指一个人口在一定时期某一年龄(或年龄组)的死亡人数与相应年龄的平均人口数之比。
39、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是反映一周岁以内婴儿死亡水平的指标,可用一周岁以内死亡的婴儿数与未满周岁的婴儿平均人数比较而得。
40、尚存人数是指某一确切年龄X的人数,或刚进入某一年龄组时的初始人数,通常用lx表示。
41、表上死亡人数是指在生命表上x岁年龄组的死亡人数(非实际死亡人数),通常用dx或者ndx (年龄组组距为n)表示。
42、平均生存人年数是指到到某一确切年龄x岁的一批人(lx),按照某一死亡水平计算的他们在未来可能存活的时间。
43、死亡概率是指已经活到确切年龄x岁的一批人在年龄区间(x,x+n)内死亡的可能性。
平均预期寿命指到到某一确切年龄x岁的一批人(lx),按照某一死亡水平计算的他们在未来可能存活的平均时间长度。
44、净再生产率是指女儿一代接替母亲生育的人数与母亲一代人数之比,其数值的大小说明人口再生产的不同类型。
45、粗再生产率:女儿一代出生的人数与母亲一代人数之比是粗略反映世代繁衍的基本指标,该指标在人口学上成为粗再生产率。
46、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当前人口的自然变动情况,通常它由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差得到。
47、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是指稳定人口中固定的自然增长率。
48、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范围内非定居性的移动。
49、人口迁移(Migration)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或动机而有意识地改变常住地,从而引起人口地区分布上的变动。
50、国内迁移指在一个国家内部,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移动。
51、自愿性迁移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自愿迁往生活工作条件较好的地区。
强制性迁移指利用强制手段、违背本人意愿的迁移。
52、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分别指一定时期内迁入或迁出某地区的人口。
53、人口流动指人们由于工作、学习、探亲、旅游等社会经济原因,改变常住地但不改变户籍关系的人口移动现象。
54、流入人口指不属于本地区常住人口但又在本地临时居住或停留的人口,也称为外来人口;流出人口指本地区常住人口中暂时外出的人口,也称为外出人口。
55、人口流动圈指人口经常流动的地域范围;56、人口流动半径指这个地域范围到其中心点的地理距离。
57、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人口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
58、一般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育龄妇女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初婚强度。
59、分年龄组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某一年龄组育龄妇女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代表了了该年龄组育龄妇女的初婚强度。
60、综合初婚率是分年龄组初婚率之和,它表示某一时期人口的初婚趋势。
61、平均初婚年龄表示某一年内初次结婚的育龄妇女的平均年龄。
62、结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平均每千人中登记结婚的人数,反映了总人口的结婚强度。
63、离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平均每千人中解除婚姻关系的人数,反映了总人口的离婚强度。
64、不婚率是指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全部人口中不婚者人数所占的比重,反映了不婚的强度。
65、早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早婚人数与同期初婚总人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反映早婚的强度。
66、晚婚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初婚(包括事实婚姻)的人群中,符合晚婚晚育的人数。
67、早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未到法定婚龄(我国为20周岁)而初育的妇女人数占同一时期生育第一个孩子(初育)的妇女人数的百分比,68、出生孩次率为在某年内出生的婴儿中,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多孩)所占的比重。
69、计划生育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该地区同一时期总出生人数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即每100个出生婴儿中符合当地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婴儿数70、已婚育龄妇女的孩次结构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的已婚育龄妇女中,现有不同孩子数目的妇女占全体已婚育龄妇女的百分比。
71、避孕措施构成比是指某地区某时点上使用某种避孕方法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占落实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重,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72、综和避孕率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上,育龄妇女(或已婚育龄妇女)中落实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占育龄妇女(或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例。
73、人工流产例数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育龄妇女采取人工方法终止妊娠(不包括自然流产)的例数,反映了人工流产的规模。
74、人工流产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工流产例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反映了人工流产的强度,一般以每1000名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数来表示。
75、人流出生比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工流产例数与同期活产婴儿数(出生人数)之比,即每出生1000个活产婴儿所对应的人流数,反映了人工流产的强度。
76、出生婴儿缺陷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所有婴儿中有缺陷的人数之比,通常以万分率来计算。
77、自然生育率是指所研究人口中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生育率。
78、粗潜在生育率指所研究人口没有计划生育的服务时自行采取避孕措施后的生育率。
79、净潜在生育率指部分自行避孕者在有计划生育服务后转向使用计划生育方法后所研究人口的生育率。
80、人口预测是根据人口现状以及对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假设条件,按人口过程变化的规律,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所作的各种测算。
81、所谓算数级数推算法,既按照基期人口总数和未来每年固定增加(或减少)的人口绝对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总数的发展趋势。
82、几何级数推算法即总人口数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增长(或减少),那么总人口数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或减少),可以用几何级数推算法对未来的人口总数进行预测。
83、人口年龄移算法就是根据基年某时点的各个年龄组的人口数按某种生存比例推算未来某年相同时点上的相应年龄组的人口数。
84、人口调查是指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特定的调查方法,搜集与整理预定的人口资料,对所搜集的人口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并将研究结果运用于社会经济实践的调查活动。
85、人口经常性登记,是指伴随人口事件的发生,人口事件的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到指定的人口管理机构或部门进行登记,有关机构或部门通过对各种人口事件的连续观察、登记,把原始资料搜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分析的全过程。
86、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各样本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单位的结构而引起的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绝对离差。
三、简答1、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二者的区别:(1)反映人口现象的性质不同,静态指标具有相对对立性,而动态指标具有可加性;(2)取得资料的方式不同,静态指标一般采用一次性的调查方式,而动态指标一般采用经常性登记的方式;(3)指标数值和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静态指标的指标数值不受时间间隔长短制约,而动态指标的指标数值与其统计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2、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第一,出生婴儿性别比对未来人口的性别构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不同年龄组男女死亡水平的差异和总生育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总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因素。
第三,经济因素对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开发性移民两个方面。
第四,社会因素方面,对人口性别有影响和损害最大的莫过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