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上海中考语文考纲古诗词30首最新

最新上海中考语文考纲古诗词30首最新

2012年上海中考语文考纲古诗词(30首,诗词中的字按中考点击为准)六上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到“洪波涌起”实景,写山岛和海水的景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出”到“若出其里”写虚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临:登上碣石:山名何:多么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峙,挺立。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若:像星汉:银河幸:庆幸咏:歌咏志:理想咏志:表达心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中心:全诗气势雄浑,苍凉悲壮,融入了诗人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

2.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望注释: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又称杜少陵,杜工部。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小李杜”。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夫如何:怎么样齐、鲁: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代称山东地区。

未了:不尽。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荡胸:使心胸激荡。

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眼底。

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泰山怎么样呢,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青色。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中心: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西子:西施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中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4.迢迢牵牛星(每周一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

擢:伸出,拔出,抽出。

杼:织机的梭子。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涕:眼泪。

零:落。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相隔。

脉脉(mòmò):含情凝视的样子,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在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因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织女终日)哭泣泪落如雨下。

牛郎织女彼此只隔一道清浅的银河,来回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终究无法交谈。

中心:这首诗借牛郎织女遭天河隔绝的故事,表达了一个年轻女子思念她的爱人,欲相会而不能的别离忧怨之情。

六下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仰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俯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选自《白氏长庆集》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写湖东景色,然后直抒胸臆。

钱塘湖:西湖初:刚刚。

平:平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足:满足阴:同“荫”,指树阴。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脚低低地绕在水上。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纷繁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常常觉得游览得不够,尤其是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中心: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西湖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6.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以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衬出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悠悠:飘荡的样子。

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草木长得很茂盛。

乡关:故乡。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清楚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非常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中心:描写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7.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诗人、画家。

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暝:日暮,夜晚浣女:洗衣服的姑娘随意:任凭。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春芳:春草歇:消散王孙:此指王维自己留:居译文: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

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

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池上流过。

浣女穿梭在林间,发出刷刷的响声。

莲花触动着下面的渔舟。

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

中心: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风山中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名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与洁身自好的意愿。

8.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孤蓬:指远行的朋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喻指友人落日:喻指自己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称为“诗仙”。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

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征:远征,远行。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萧萧:马的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开,分别。

班马:离群的马。

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中心: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了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

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全诗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9.雨晴(每周一诗)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释:王驾,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

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译文: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中心: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

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七下10.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伐:砍伐。

薪:柴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经营。

辗(niǎn):同“碾”,轧。

困:困倦,疲乏。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

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

叱:吆喝。

驱将:赶着走。

惜不得:舍不得。

得,能够。

系:挂。

直:同“值”,价格。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唯恐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着堆满积雪的路面,留下深深的车轮印。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得意洋洋的正往这面走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几千斤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中心:通过记叙卖炭翁勤劳所得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弊端与黑暗,并表示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1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豁达的胸襟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酬:答诗。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置:放置。

弃置:抛弃,搁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翻似:倒好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