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寻找图中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解释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火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的方法,学会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1.半坡居民的生活
(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
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箭
头、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
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2)从以上图片资料
中还能汲取哪些关于半坡人的生产生
活信息。
2.河姆渡人的生活
(1)展示关于河姆渡遗址考古史料
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稻谷、
干栏式建筑、猪纹陶钵等。
(2)你能汲取哪些关于河姆渡人的生
产生活信息。
分析,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
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
适宜人类活动。
半坡遗址,原始农耕出现文
明曙光。
讨论并归纳总结: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
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
开垦土地,农业生产等,会
饲养家畜,狩猎,捕鱼,有
时也采集野果,补充食物。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从事
简单的纺织、制衣。
生活用
具主要是陶器,过定居的农
耕生活。
教材分析: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
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为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创造
了有利条件。
讨论归纳总结:
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磨制石
器,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
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打
井,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
等。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
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
术品。
培养学生从
史料中寻找
有效的历史
信息,得出
历史结论的
能力
进一步培养
学生从史料
中有效寻找
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
论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
习的基本原
则:史由证
来,论从史
出。
让学生明确
本课学习的
重点和学习
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
史料中有效
寻找历史信
息、得出历
史结论的能
力。
培养学生的
比较能力以
及学科渗透
和知识迁移
能力。
培养
学生自学能
力和语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