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淬火与回火_知识要点讲解

钢淬火与回火_知识要点讲解


例题:
已知45钢,Ac1=730℃,AC3=780℃, 试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并分析原因。
过共析钢Ac1+30~50OC 原因: 若加热温度在Ac1~Accm 之间, 得到细小的奥氏体 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 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颗
粒状碳化物,提高强度、
硬度和耐磨性。 若加热温度高于Accm,
第三节 钢的淬透性
一.淬透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概念:
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淬火时获得马氏体
的能力。 不同的钢种,淬透性是不同的,因此工件表面到内 部的截面上淬成马氏体组织的厚度也不同; 淬成马氏体组织的厚度越大,表示该钢中的淬透性 愈高。 这种马氏体组织厚度通常称为硬化层厚度或淬透深 度、淬硬层深度等。
保温时间的确定
三、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选择与确定 1、满足工件淬透层深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 淬火烈度最低的淬火介质。 2、在被淬火钢的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区有足 够的冷却能力,而在马氏体转变区冷却速度 却又很缓慢。 3、淬火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稳定长期使 用,存放;不易变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无毒,无环境污染。
3、无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淬火冷却主要靠对流散热。 温度较高时辐射散热占有很大比例,也有传导传热。
二、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测定
淬火介质冷却能力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所谓的淬火烈度H。 1、概念: 规定静止水的淬火烈度H=1,其它淬火介质的淬火烈度由与静 止水的冷却能力比较而得。 2、实质: 反映钢内部的热传导系数以及钢与介质间的给热系数的关系, 即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注意:不同淬火介质,在工件淬火过程中其冷却能力是变化 的。几种常见淬火介质的淬火烈度H,如下表所示。
不锈钢淬火以消除第二相,从 而改善其耐蚀性。
3、淬火必要条件:
临界点以上,获得奥氏体;
大于临界冷速,得到马氏体 或下贝氏体。
第二节 淬火介质
淬火介质: 为实现淬火目的用的冷却介质。 理想淬火介质:
在A1~650℃缓慢冷却, 以减少热应力; 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区 域(650~400℃ ),快速 冷却; 而在MS附近的温度区域冷 速比较缓慢,它可以减少淬 火内应力,避免淬火变形开 裂。
一、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1、加热方式
保护气氛或盐浴加热。
装炉方式:
一般是热炉装料。
对尺寸较大,形状复杂高合金钢件采用预热(预 热炉)或分段式加热炉加热。 2、淬火加热温度
主要根据钢的相变点确定。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为 Ac3+30~50℃ ; 原因: 若在Ac1~Ac3加热,则 得到A+F两相组织,淬火冷 却后,铁素体保存下来, 导致硬度不均匀,强度和 硬度降低。 若在Ac3以上30~50℃加 热得到A组织,冷却后得 到细小的马氏体,强度和 硬度较高。 若加热温度在在Ac3以 上, 得到粗大的奥氏体晶 粒,冷却后得到粗大马氏 体,降低强度和硬度。
③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 Co、 Ti、 Zr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使 C 曲线右移,提高钢的淬透性。
2.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淬透性提高,奥氏体晶粒尺 寸对珠光体转变的延迟作用比贝氏体的大。 3.奥氏体化温度 不仅可以促进奥氏体晶粒增大,而且可以促使碳化 物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溶入,并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这将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淬透性。 4.第二相的存在和分布 奥氏体中未溶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存在,以 及大小和分布,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淬 透性。
5.钢的原始组织的影响 钢的原始组织中,由于珠光体的类型(片状 或粒状)及弥散度的不同,在奥氏体化时, 将会影响到奥氏体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到钢 的淬透性。 碳化物愈细小,溶入奥氏体愈迅速,从而有 利于提高钢的淬透性。
第五节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淬火工 艺方法及应用
淬火工艺规范包括淬火加热方式、加热温度、加热时 间、冷却介质及冷却方式等。 确定规范的依据 工件图纸及技术要求; 所用材料牌号; 相变点; 过冷奥氏体等温或连续冷却曲线; 端淬曲线; 原始组织; 加工工艺路线。
在工件尺寸大,加热速度快的情况下,淬火温度 可取Ac3+50~80℃; 另外,加热速度快,起始晶粒细,也允许采用较 高的加热温度,细晶粒钢Ac3+100℃。 形状复杂件,易变形工件,加热速度较慢,淬火 温度取下限。 考虑原始组织时, 如果先共析铁素体比较大或珠光体片间距较大, 为加速奥氏体的均匀化过程,淬火温度取高一些。 对合金含量较高的钢,为加速合金碳化物的溶解, 合金元素(均匀化),采用较高的淬火加热温度。
因此需要寻找冷却能力介于两者之间,而冷却特性 又比较理想的介质。
有机物的水溶液是较理想的淬火介质,即在水中加 入有机物或矿物盐,改变(降低)水的冷却性能。 常用的有聚乙二醇水溶液,并加入一定的防蚀剂。
工业生产中常用乳化液,是矿物油与水经强烈搅拌 及振动而成。冷却能力可通过调配浓度来调节。常用 于表面淬火。
3.油
冷却能力比水差,油的冷却
过程也具有三个阶段。 (1)在高温区冷却速度低;
(2)油在500℃~350℃间 冷却速度最快。
(3)油在低温区(350℃ 下)冷速较慢。 (4)油在20℃~80℃使用, 对工件冷速影响不大。
4.有机物的水溶液及乳化液。
水的冷却能力很大,冷却特性很不理想;
油的冷却特性比较理想,但其能确能力有小一些;
碳化物溶解,得到粗大的
奥氏体晶粒,并且含碳量 增加;
一方面,淬火后得到粗大的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氏体),显 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 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
例题:
已知T12钢,Ac1=730℃,ACcm=820℃, 试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并分析原因。
二、淬火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
τ=αD k
式中,τ为加热时间,单位min;α为加热系数,单 位min/mm;K:装炉修正系数;D:零件有效厚度,单位 mm。 α可查表得到,根据工件直径以及加热温度确定。
K: 依装炉量而定。通常为1.5~2.0 min/mm。
工件有效厚度计算如下: 圆柱体取直径;正方形截面取边长;板件取板厚; 长方形截面取短边;套筒类工件取壁厚; 圆锥体取离小头2/3长度处直经; 球体取球径的0.6倍。
2.双液淬火法
概念: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 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冷却能力弱 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如曲线b所示。
特点:
保证了获得较高的硬度层和淬硬层深度。 可减小内应力及防止发生淬火开裂。 分级淬火的停留时间难把握。 说明: 一般用水做快冷淬火介质,用油或空气做慢冷淬 火介质,但较少采用空气,在水中停留时间为每 5~6mm有效厚度约1秒。
四、淬火方法及其应用
1.单液淬火法 概念: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入一种淬火介 质,使其完全冷却。如曲线a所示。
特点: 操作简单; 易产生淬火应 力,导致工件变 形或开裂。
适用条件: 适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合金钢工件; 对碳钢直径大于3~5mm的工件水中淬火,更小的可采 用油淬; 各类合金钢则以油为常用淬火介质。
适用条件:
尺寸较大的碳素钢工件。
3.喷射淬火法 概念:向工件喷射水流的淬火方法。 说明: 水流可大可小,视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 用此法,不会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能保 证比普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层; 水流应细密,工件上下运动或旋转。 适用条件: 主要用于局部淬火。
(2)沸腾阶段:进一步冷却时,工件放出的热量减少,蒸汽膜厚 度减薄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破裂,使工件与液体直接接触,并 形成大量气泡逸出。冷却速度较快,取决于淬火介质的汽化热, 汽化热越大,从工件带走的热量越多,冷却速度也越快。
(3)对流阶段:当工件表面的温度降至介质的沸点或分解温度以 下时,工件的冷却主要靠介质的对流进行,随工件和介质间的 温差减小,冷速也逐渐降低,此时对流传热起主导作用
5.等温淬火法 概念: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期保持在下贝氏体转 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 氏体组织,这种淬火方法称等温淬火法。如曲线d所 示。
等温淬火与分级淬火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获得下贝氏 体组织。 等温淬火目的:获得变形小,硬度高并兼有良好韧 性的工件。 原因:下贝氏体的硬度较高,而韧性又好,在等温 淬火时,冷却又较慢,贝氏体的比容也比较小,热 应力、组织应力均很小,所以形状变形和体积变形 也较小。 等温淬火所用淬火介质与分级淬火相同。 等温时间的确定: 可根据心部冷却至等温温度所需时间; 再加“ C” 曲线在该温度完成等温转变所需时间而定。 等温后一般采用空冷。
2.淬透性与淬硬性的区别
(1)淬透性
概念:系指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难易程度;
影响因素:主要和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有 关或者说与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有关,
淬透性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 (2)淬硬性 概念:是指淬成马氏体可得到的硬度,
影响因素:主要和钢中含碳量有关。
淬硬性是钢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
第一节 淬火的定义、目的、淬火的必要条件
1、淬火定义: 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 却速度Vk冷却,以得到介稳状态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 处理工艺。
2、淬火的目的:
提高零件的硬度,强度,耐磨性。
结构钢通过淬火,回火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少数工件可以改善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例如:提高高磁钢的磁性;
工件淬硬层与冷却速度的关系
3.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
(1)钢的化学成分 ① 过共析钢在正常淬火温度区间(低于Accm温度)加热 含碳量低于1%的钢,随含碳量的升高,临界冷速降低, 淬透性提高; 含碳量高于 1% 的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单调下降 , 淬 透性降低。 ② 钢在高于Ac3或Accm加热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临界冷速降低,淬透性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