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冲击下报纸将走向消亡余玉玲摘要:近年来,报纸的广告量下降,读者不断减少、读者结构老龄化,报业一片颓败的景象。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则是一路飘红,读者源源不断的流进,广告额更是节节上升。
报纸自身的特点使得报纸已经再也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了,媒介的演变规律是报纸消亡的根本原因。
报纸的消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受众更新换代的过程和网络媒体发展的成熟等条件。
面对报纸媒体的消亡,报社要做好转型的准备。
关键词:报纸消亡原因新媒体条件出路前言:美国时代杂志登了一篇文章,介绍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据数据显示,中国报纸的读者日趋减少,报纸的广告额急剧下滑。
对于报人来说,报纸消亡的局面简直就像噩耗一样袭来了。
报纸消亡有着深层的原因,尽管老一辈的人们还习惯于阅读报纸,可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报纸自身的弊端已经暴露无疑,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新媒体以网络为代表,集视觉、听觉和阅读于一身,传播速度快,容量大,给予报纸前所未有的冲击。
广告量不断减少的传统报业,其经营可谓举步维艰,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更让报业雪上加霜。
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的规律预示着报纸的消亡不可逆转。
1、报纸消亡的表现:报纸的正常运作,包括记者的采访、纸张、印刷,行政开销,财务管理等费用主要来源于广告和发行。
报纸的广告和读者都是报纸的生命线,二者缺一不可。
在市场经济下,报纸没有广告商,单靠发行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开销;报纸如果失去了读者,可以说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得到广告商的光顾。
然而,目前报纸的广告和读者都在逐步地减少,也就是说报纸的两大生存支柱都在衰退,更有一些报刊已经停刊,这一切都预示着报纸离消亡不远了。
1、1报纸读者减少、读者结构老龄化从报纸的发行量来看,报纸读者的减少集中反映在报纸的发行量的下降。
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地区报纸的发行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肖叶飞在《世界报业的状况与发展趋势》中表示:美国日报的发行量2007年下降了3.03%,过去五年下降了8.05%,下降主要原因来自于晚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08%;日本报纸的发行量2007年下降了0.96%,过去五年下降了2.70%。
由发达国家报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报业的衰退期比发达国家已经推迟了好几年。
从读者的流向来看,由于互联网的兴起,报纸的读者逐渐被分流。
报纸的读者减少的同时,网民正在迅速的增加。
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显示, 60. 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了,而减少看报纸的人有30. 3%。
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 6%的人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
⑴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居世界第二,CNNIC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根据计算,2007年每天增加网民20万,平均每分钟新增网民数140人.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民在不断地增加,新媒体正迎来自己的春天,给传统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打击。
从读者的结构来看,报纸的读者逐步进入老龄化。
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当人们想获取信息的时候,他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互联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
随着网络走进我们的生活,网络遍布的范围越来越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上网搜集信息。
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男性、青年、高学历、学生和白领等群体。
这些本来是报纸的高价值读者,最能吸引广告客户的读者,但他们读报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几乎不阅读报纸。
阅读报纸的一辈正在老化,当老一辈的读报人不在的时候,报纸将失去读者。
1、2报纸广告量下降发行量的减少,读者结构老龄化,必然导致报纸广告量的减少。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报社收取利润要对报纸进行二次销售。
第一次,报社把报纸的内容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读者,来收回一部分成本。
然后,报社将读者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客户,进行第二次销售。
从而获取利润。
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2007年全球广告数据显示,报纸广告下降了15.2%。
广告量下降最为明显的是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肖叶飞表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报纸广告市场,2007年报纸广告收入减少了3%;在日本,2007年广告的收入下降了4.08%,在过去五年里下降了8.77%。
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报业的发展比我国快得多,但是我国同样的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业进入市场导入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报业进入了高速成长期,规模迅速扩大,数量急剧膨胀。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报业一路飘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告收入平均增速高达30%以上。
”⑶好景不常,2004年开始,我国报业的广告额开始下降。
“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广告公司的数据,2004年报纸的广告经营额为230.72亿元,比上年下降5.06%。
”⑷“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的广告监测数据,2006年电视、报纸、杂志、电台、户外五大传统媒体广告增长率为18%,其中电视增长18%,杂志增长10%,广播增长24%,户外增长9%。
与上年增长率相比,这几类媒体增长率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而报纸与上年同期比较仅增长4%,。
考虑到这一数据是以刊例价格统计,那么报纸广告的实际增长率就有可能接近零增长。
这表明报纸广告的下滑趋势仍然在继续,报纸在广告市场的份额在持续减少,报业的困境还在延续。
”⑸2007年我国报刊广告市场总额增长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是自2005 年报刊广告经营的拐点以来,报刊广告增速连续第三年低于GDP 的增长速度。
⑹近年来,网络广告异军突起,一路飘红。
2007年全球广告数据,网络广告同比上升18.9%。
⑺肖叶飞表示,2007年,包括报纸在线广告收入在内的所有互联网的广告收入增加了32.45%,过去五年则增加了200%。
⑻艾瑞市场咨询研究发现,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46.6亿元,比2005年增长48.9%。
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突破百亿。
与2006年相比增长75%。
⑼新兴媒体不但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更是夺走了大量的广告客户。
读者的流向决定这广告客户的流向,传统报纸媒体将会被侵蚀的体无完肤。
1、3报纸停刊,报业集团破产2006年6月1日,有近80年历史的台湾《中央日报》宣布停刊。
12月1日,台湾岛内唯一的民生新闻专业报纸,以提升社会公众“生活质量”为归趋,以建塑“健康、纯净、开朗”的社会为宗旨,存活长达28年之久的《民生报》,始终摆脱不了亏损以至于停刊的命运。
2007年1月世界上发行历史最长的报纸、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英里克斯邮报》正式停刊,并转为单一的“纯网络版”继续运转。
这家古老的报纸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于1645年创办的,属于大名鼎鼎的瑞典学院所有。
但是由于读者逐渐减少,报纸经营不下去。
停刊前的《英里克斯邮报》日发行量只有1000份左右,远远不如当地小报受读者欢迎。
美国年收益第二、总发行量第三的报业集团—芝加哥的论坛公司。
它创立至今已经有161年。
旗下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10家日报和23家广播电视台。
因为不敌广告严重下滑与网络媒体的冲击,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律师杰罗姆·赖斯曼说:“论坛公司的金融状况是整个报业流行病的征兆。
”美国其他许多报纸同样面临着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广告收入锐减等困扰。
2、报纸消亡的原因:2、1从报纸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来看2、11报纸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2、111从传播速度来看:报纸的出版速度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报纸新闻的深度性和可选择性是电视、广播所无法比拟的,其便于携带和收藏的特点,也是电视和广播不可以替代的。
所以在过去,报纸可以和电视、广播三分天下。
这个世界显然处在信息快速膨胀和无限丰富的时代,再者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因短缺而变得越来越宝贵,受众都想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必要的信息。
但是,报纸的出版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
报纸的传播无论怎么快,也要经过印刷和发行这两个步骤。
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往往是互联网早就刊登过的。
报纸新闻的更新相对来说比较慢,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作连续性报道的事件,像伊拉克战争的战况,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情况,美国总统大选的票数的更新,都比不上网络。
在信息爆炸,时间短缺的现代社会里,相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免费信息来说,报纸逐渐变成一种奢侈品。
报纸信息的奢侈不仅在于它的收费,更重要一点是,读者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
2、112从终端服务来看:报纸“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无法满足人们发表意见的欲望。
报纸是“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基本上没有读者的反馈。
不是读者没有表达的欲望,也并非读者没有发表评论的水平。
而是读者的反馈一般是以来信的方式进行,对于读者来说很不方便。
另外,读者的反馈意见一般都要经过整理,排版才可以刊登。
从读者发表意见到意见被刊登出来的周期比较长。
所以很多读者都不愿意在报纸上发表言论。
这样读者就没有参与到报纸的评论之中,他们置身事外,没有归属感。
于是读者把目光投向可以更便捷地发表言论的地方,那就是网络。
读者阅读完文章后可以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立刻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别人也可以对你的看法表示赞同或者反对。
在表达言论的同时,人们的心里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12报业的恶性无序竞争加速其消亡2、121价格战由于报纸内容风格同质化倾向严重、创新不足,为了在同类报纸中生存,许多报纸都降低售价。
在报业价格大战中,各家报纸都使尽了招数,许多报社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采用近乎疯狂的“促销”和折扣活动,有的还随报赠送高于报纸本身价格的礼品,这样使得报纸的订户和读者考虑的不再是报纸的内容,而是赠送礼品的价值来选择报纸。
2、122趣味低俗化为了吸引读者,许多报纸以低级趣味的内容和感官刺激的画面来获得受众的注意力。
报纸在内容上追求低俗,形式上迎合受众。
把注意力集中在明星的绯闻、美女、法律纠纷等报道。
对抢劫、凶杀、强奸等的大肆报道,并结合大标题、大图来刺激读者的感官。
低俗化的媒体造成报道重心的偏离,将重点放在了那些无关紧要、占用了宝贵的版面资源。
其实,读者早就厌倦了这些报道,最终的结果是不但失去读者,还是做坏了自己的名声。
2、123假新闻、假发行量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有些报纸竟然刊登有偿新闻、虚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