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研读第一部分。
一、导入新课二、基础互查★1、给加点字注音文绉绉..()绰.号()吹笙.()侮.辱()庶.祖母()摹.画()眼翳.()舔.去()2、解释词语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面红耳赤:仁慈:侮辱:3、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胡适的母亲冯顺弟三、整体感知★★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4段)(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二部分:(第5——12段)写母亲。
(第1层)A、 B、(第2层)A、 B、(第3层)第三部分:(第13段)四、研读赏析第一部分★★★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明确:五、作业布置1、具体分析母亲的品性、特点。
2、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我的母亲胡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具体分析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自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3、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二、基础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文绉绉..()绰.号()吹笙.()侮.辱()庶.祖母()摹.画()眼翳.()舔.去()2、解释词语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面红耳赤:仁慈:侮辱:三、研读赏析第二、三部分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明确:一是对我的管教;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两件事: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4、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写法总结):★★★★明确: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
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后婆,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女儿,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
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
所以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
四、拓展延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你能深味它的内涵吗?请联系本文的主题谈谈母亲(父亲)对你的教育或者影响。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
我的母亲胡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研读第一部分。
一、导入新课二、基础互查★1、给加点字注音文绉绉..(zhōu)绰.号(chuò)吹笙.(shēng)侮.辱(wǔ)庶.祖母(shù)摹.画(mó)眼翳.(yì)舔.去(tiǎn)2、解释词语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3、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很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整体感知★★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4段)回忆作者九岁前的若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
(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原因和母亲原因(社会环境)(2)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写两次失去发展的机会。
(4)自然过渡。
第二部分:(第5——12段)写母亲。
(1)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
A、罚跪——严师B、治眼疾(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A、对大哥B、对嫂子的无理取闹(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第13段)写母亲对自己的长远影响。
四、研读赏析第一部分★★★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但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但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五、作业布置1、具体分析母亲的品性、特点。
2、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我的母亲胡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具体分析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自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3、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二、基础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文绉绉..()绰.号()吹笙.()侮.辱()庶.祖母()摹.画()眼翳.()舔.去()2、解释词语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面红耳赤:仁慈:侮辱:三、研读赏析第二、三部分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明确:一是对我的管教;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及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两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质。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所以,能够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严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也就是不但写了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4、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写法总结):★★★★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
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
而是凭着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
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后婆,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女儿,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
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
所以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
五、拓展延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你能深味它的内涵吗?请联系本文的主题谈谈母亲(父亲)对你的教育或者影响。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