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18年)目录前言一、强化司法质效管理体系,增强执法办案的公信力二、优化司法服务保障体系,增强法院工作的连接性三、深化司法改革推进体系,增强制度举措的有效性四、拓展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增强司法能力的现代化五、锻造司法能力提升体系,增强干警队伍的战斗力前言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配套和纵深推进阶段,人民法院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所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

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人民法院必须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2018年,我院在市高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按照“提高政治站位、功能站位、工作站位”和“办好案、服好务、改好革、建好队”的工作思路,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积极建设司法质效管理体系、司法服务保障体系、司法改革推进体系、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司法能力提升体系,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有效地提升了审判质效、队伍素质和司法公信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化司法质效管理体系,增强执法办案的公信力2018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3397件,同比下降2.77%;审结案件23411件,同比下降3.32%;存案1833件,同比下降0.76%;同期结案率达100.06%,居全市法院前列,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审判任务。

我院被评为首届“全国法院审判管理优秀业务单位”。

在2018年审结的各类案件中,按照审级划分,一审案件占10.18%,二审案件占64.56%,再审案件占0.53%。

按照案由划分,民事案件占63.71%,刑事案件占7.22%,行政案件占4.34%,申诉审查和申请再审案件占4.08%,国家赔偿案件占0.1%,执行案件占7.54%,非诉执行审查案件占1.05%,减刑假释案件占6.84%,其他案件占5.12%。

(一)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坚持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准确把握和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全年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710件,同比下降1.38%;连同存案审结1692件,同比下降2.53%。

其中,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5件,同比上升1.77%;判处罪犯198人,同比上升7.02%;生效案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罪犯占比71.12%,同比下降4.27%。

审结二审刑事案件1575件,同比下降2.84%。

审结再审刑事案件2件。

——重点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做好“2·14温州路放火、故意杀人案”的审理工作、“冰柜藏尸案”的审结工作。

全年共审结一审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30件,同比下降9.09%;判处罪犯35人,同比下降7.89%。

审结毒品犯罪案33件,同比下降19.51%;判处罪犯45人,同比下降37.5%。

审结一审抢劫、诈骗、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14件,同比上升27.27%;判处罪犯47人,同比上升193.75%。

——妥善审理经济类犯罪。

依法审结“中晋”集资诈骗案等经济犯罪案件。

严厉打击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首次对“套路贷”诈骗犯罪案件3名主要被告人判处无期徒刑,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共审结一审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25件,判处罪犯54人。

其中骗税、制售假发票等经济犯罪案件6件10人,集资诈骗罪案件10件31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案件3件4人,合同诈骗罪案件5件7人,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案件1件2人。

——严厉惩处职务类犯罪。

妥善审结最高法院指定管辖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和其他职务犯罪案件。

共审结一、二审贪污、贿赂案件19件,同比上升5.55%;判处罪犯27人,同比上升17.39%。

——依法审理涉少刑事犯罪。

审结一、二审涉少刑事案件38件,其中涉少强奸案件9件,盗窃、抢劫案件10件,寻衅滋事案件3件,聚众斗殴案件1件,猥亵儿童案件7件,遗弃案件1件,引诱、容留、介绍卖淫案件2件,组织卖淫及淫秽表演案件2件,非法拘禁案件1件,妨害公务案件1件,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件1件。

(二)深化民事审判工作全年新收一审、二审、再审民商事案件14910件,同比下降3.73%;连同存案审结14915件,同比下降5.09%,诉讼标的额共计142.18亿元,同比下降0.32%。

其中,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1740件,同比下降16.39%;连同存案审结1772件,同比下降14.27%。

全年受理各类合同纠纷案件8993件,同比下降3.49%;连同存案审结8981件,同比下降5.16%;诉讼标的额共计122.98亿元,同比上升2.65%。

受理婚姻、家庭和继承案件875件,同比下降11.79%;连同存案审结884件,同比下降12.39%。

受理财产权属确认、人身损害、宅基地纠纷等权属、侵权案件5042件,同比下降2.6%;连同存案审结5050件,同比下降3.55%;诉讼标的额共计16.06亿元,同比下降25.79%。

——依法审理商事金融案件。

组建专项合议庭专门审理涉进博案件,切实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司法保障。

依法审理首例强制清算案件,保障出清“僵尸企业”,优化营商环境。

共受理各类商事金融纠纷案件1663件,同比下降8.78%;连同存案审结1711件,同比下降6.2%。

——稳妥审理涉民生案件。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妥善化解人民群众关心的侵权、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婚姻家庭等领域矛盾纠纷案件。

审结涉及赡养、抚养和扶养纠纷的案件66件,继承纠纷案件202件,离婚纠纷案件436件,分家析产纠纷案件144件,婚约财产纠纷案件4件,同居关系纠纷案件5件,其他婚姻家庭纠纷案件27件。

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143件,同比下降12.85%。

——审慎审理涉房地产案件。

共受理各类涉房地产纠纷案件3589件,同比下降1.59%;连同存案审结3511件,同比上升11.14%。

其中,受理一审房地产案件21件,同比上升10.53%;连同存案审结15件,同比下降37.5%,涉案标的额为16.77亿元,同比上升7.5%。

共受理二审房地产案件3538件,同比下降1.97%,连同存案审结3472件,同比上升11.4%,涉案标的额为8.43亿元,同比下降37.2%。

共受理再审房地产案件30件,连同存案审结24件。

——依法妥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

共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306件,同比上升14.18%。

其中,审结涉外民商事一审案件57件,同比上升35.71%,二审案件174件,同比上升16.78%。

共审结涉台案件24件,同比上升9.09%;涉港案件51件,同比上升2%。

(三)推进行政审判工作坚持依法裁判和协调化解并重,妥善化解行政争议,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全年新收各类行政案件873件,同比下降33.86%;连同存案审结1015件,同比下降22.75%。

其中,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97件,同比下降38.49%。

审结二审行政案件517件,同比上升2.38%,其中房屋土地资源类及规划类152件,治安类144件,劳动保障类30件,工商、税务、司法行政类28件,安全、卫生、环保、药品类12件,民政、教育类7件,交通、水利、乡政府类28件,其他案由116件。

审结再审行政案件1件。

推进行政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提高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的能力水平。

全年共协调化解行政案件89件,和解撤诉率8.77%。

(四)强化执行工作“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重大进展,执行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探索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实现简案快执快结的效果。

全年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827件,连同存案执结1766件,执行存案234件;执行到位人民币13.79亿元,执行标的清偿率为9.63%。

其中,执行实施类案件1095件,占执结案件总数的62%。

执行实施类案件中,共执结刑事案件54件,同比持平;民事案件391件,同比下降33.95%;行政案件34件,同比上升161.54%;仲裁类案件497件,同比上升23.02%;公证债权文书类案件12件,同比上升140%;司法协助类案件1件,同比持平;执行恢复案件106件,同比下降27.4%。

在非执行实施类案件中,共审结执行复议案件208件,同比上升58.78%;执行监督案件13件,同比下降50%;执行异议案件174件,同比上升37.01%;执行保全案件274件,同比上升12.76%;执行协调案件2件,同比持平。

二、优化司法服务保障体系,增强法院工作的连接性坚持服务大局理念,主动将法院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考量,找准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工作结合点,发挥好功能作用,履行好职责使命。

(一)大调研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制定我院大调研实施方案,建章立制、配备人员,确保大调研工作稳步推进。

全年共开展专题大调研活动26次,走访共和新路街道、上海国检局、市律协、田子坊园区等4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收集问题89项、建议65项,解决问题60项,取得了较好成效。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确保问题有答复、建议有回音、举措有落地、整改有成效,被推荐代表法院系统在全市政法系统大调研总结和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反响良好。

(二)服务大局能力提升制定《关于司法服务保障企业家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从产权保护、市场交易、信用建设等方面加强司法规范和引导,着力营造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

制定《关于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实施意见》,对接需求,设立博览会案件立案绿色通道、博览会园区巡回审判点等,确保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持续发展。

贯彻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本院以及辖区法院正在审理的涉黑涉恶情况进行排摸,建立案件台账,做到上报及时、信息畅通。

配合市委、市府对违法违规商业办公项目(即“类住宅”)的清理整顿工作,指派专门合议庭对该类案件进行集中审理,准确界定过错责任,取得良好效果。

召开以“做合格金融消费者防金融投资性风险”为主题的金融消费典型案例发布会,发布8起典型案例,涵盖民事、刑事领域,引导消费者理性投资。

举行2018系列审判白皮书发布会,发布8本一套的审判白皮书,内容涵盖刑案证人出庭、“套路贷”、涉未成年人子女离婚、涉业主委员会、群体性劳动争议、名誉权纠纷、公司决议效力等社会热点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保障上海发展大局。

(三)司法为民卓有成效以“由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庭审以外的全部诉讼和非诉讼服务”为工作目标,推动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