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优秀ppt课件
柳
轻柔、长条(情丝)、缠绕、迎 风摆舞、美、青青(春天、青春)
水 柔、轻波荡漾、清澈明净
柳美水美人也美,正是思春好时节。
15
闻郎江上踏歌声
未见人,先闻声。 正思君,君忽现。 心如小鹿乱撞, 惊颤欢喜身心。
16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 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 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 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 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 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 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19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地白 树栖鸦 冷露无声 湿桂花
澄澈、空明 孤寂、寂寥
清寒、沉静 清思、怀远 (望月怀人)
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
20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还有什么
东西在落? 一个“落”字,
落
将秋思固化为有形之物。
谁家
不是“我家”,也不是“他 家”,是“谁家”,也是“家 家”,既抒发了诗人的怀人之 思,又照应了“今夜月明人尽 望”,将个人情感与普遍情感 结合。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 空灵、空明、空静、空远 新 清新、明净 晚 点明节气与时间: 秋 秋天的傍晚时分
清新、宁静、淡远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 清泉 松、石
照、流空明、空Biblioteka 、 清澈、明净青苍、古朴、拙雅
以动写静,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幽静闲适、空明灵动
4
前四局写景,自然的美与心境 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 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以自然 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 中的社会之美。此种禅意非隐居者 莫属。
7
主旨是什么呢?
《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 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 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 时分山村的美好风光和山居村民 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 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 满足心情。
8
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9
终南:终南山,道家发祥地之一, 主峰在长安(今西安)境内。 阴:山的北面。(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阴岭即终南山北面, 照应“馀雪”。 林表:林梢。 霁:雨雪后初晴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早年积极用世, 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如 《红豆》,写亲情和友情,如《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晚年居于蓝田辋 川别墅。以山水诗成就为最,被后人 称为“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还善画 人物、丛竹、山水,是唐代山水田园 派的代表。
望月怀人
21
10
你认为诗中那些字用的好? 为什么?
阴 照应题目“馀雪” 浮 阳光照耀下雪色浮动 明 雪后初晴终南山的明净清新 霁 雪后初晴,所以“明”。
11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 一句,写“望”中所感。最后两句 形成对比,“林表明霁色”写了雪 后终南山的清丽脱俗,“城中增暮 寒”写了城中人的清寂孤寒。含有 隐逸情怀。
12
竹枝词九首 (其二)
刘禹锡(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3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 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 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 起舞。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 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 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14
柳色青青江水平
5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莲 浣女、渔舟 喧、归、动、下
古直、高洁 隐逸情怀 以动写静
宁静、灵动而美好的山 村生活,透出一种隐逸 情怀。
6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 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 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 自可久留。
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 溢于言表。
谐声双关语
17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 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 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 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 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 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 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18
十五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