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平面设计类教案《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法则组构既有形态,从而创造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课程体系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会的基础上,它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一切造型活动都必须从平面入手,培养平面造型能力,成为一切造型活动的基础. 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使我们在从事设计之前学会运用视觉语言.二、课程教学目的 1.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教学是研究探讨形式美在所有平面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保证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水平、思维想象能力和对形体变化、组合规律的敏锐感受力,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启迪艺术设计灵感,为今后从事任何艺术设计门类的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教学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为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平面中各个构成要素的组织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平面中各个要素的特点和关系,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设计出符合形式美普遍法则、构成要素和谐的作品。
本课程在主要研究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演的同时,对形体进行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探讨,讲求图形给人视觉以引导作用并具有审美价值,借鉴当今前卫艺术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理论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对材料、工具的认识和掌握,设计画面的平整、洁净,良好的描绘秩序,对自身高标准的要求和纪律性,对于学生今后设计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熟悉和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理论,提高思维想象能力,研究元素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及相关表现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纲目第一章:概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平面构成的理论和由来以及其原理,知道平面构成是学习什么的。
2、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简述:第二节:平面构成的由来: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广泛意义:第五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3、教学重点:重点是平面构成的由来、基础理论、目的。
4、教学难点:知道平面构成的应用范围,以即创作目的。
第二章:形与构成形的元素: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形的分类、构成形的元素。
2、教学内容:第一节:形的分类。
第二节:构成形的元素。
3、教学重点:重点是了解形的分类。
4、教学难点:了解构成形的元素。
第三章:点、线、面、体与单形: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点、线、面、体的形象与特征。
2、教学内容:第一节:点、线、面、体的形象与特征。
第二节:单形的形象构成。
3、教学重点:重点是点、线、面、体的形象特征。
4、教学难点:单形的形象构成。
第四章:基本形与骨骼: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和作用,骨骼的种类及变化形式。
2、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形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骨骼的种类及变化形式。
3、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基本形的概念、作用。
4、教学难点:骨骼的种类及变化形式。
第五章: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密集、对比、空间、肌理构成。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发射构成、密集构成、对比构成、空间构成、肌理构成、印象构成的构成形式。
2、教学内容: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第三节:渐变构成。
第四节:特异构成。
第五节:发射构成。
第六节:密集构成。
第七节:对比构成。
第八节:空间构成。
第九节:肌理构成。
3、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了解各自的特点。
4、教学难点:利用形式美的法则,创造出新颖的构成作品。
正确运用平面构成理论,对形态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以研究,采用独特的构思、娴熟的技巧来表现,培养准确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四、作业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演的同时,对形体进行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探讨,讲求图形给人视觉以引导作用并具有审美价值,借鉴当今前卫艺术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理论水平。
五、教学实训要求本课程的实训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赏析、实际操作与训练,能依据专业的审美观来自行设计各种构成图案,熟练掌握其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最终将平面构成应用到各类设计当中。
六、教学方法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进行造型活动的课程,除了具备平面造型的特性之外,还具有基础性性、趋理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授课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秀作品赏析与学生作业点评以及课题的强化训练.七、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设计作业的评价方法,课程作业占70%,平时表现占30%,作业成绩为各章作业分数之和的平均值。
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八、课时分配九、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平面构成教程》刘媛妹《平面构成参考书:基础》王大虎中国社会出版社《构成艺术》黄英杰周锐丁玉红同济大学出版社十、必要说明平面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在形态方面的创造性。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技巧,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设计规律。
教师在讲解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对典型的平面设计构图进行分析和介绍,使学员逐步理解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篇二:平面设计教案平面备课教案篇三:ps平面设计课程教案ps平面设计课程教案课程学时分配表案例一:时钟图标的绘制专业:班级: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授课时间: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班级:ys1201、1203、1205 授课教师:田岭授课地点:动漫实训室二授课时间:3.18-3.24篇四:平面设计photoshop教案课题:photoshop cs2初探(1)教学目的:1. 初步了解photoshop软件的功能及其界面2. 学会新建、打开并保存文件3. 学会简单的合成图像操作教学重点:制作“四大金刚”图像合成效果教学难点:熟悉photoshop界面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所需素材、ppt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款新的软件——photoshop。
photoshop cs2是adobe公司出版的优秀的图像处理软件,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平面设计、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诸多领域。
可以说,利用photoshop编辑图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二、新授1. 常用数字图像格式:psd(*.psd)——photoshop软件自身的格式,可存储图层,通道、参考线和颜色模式等信息。
tiff(*.tif)——一种无损压缩格式,便于在许多图像软件和平台之间转换。
jpeg(*.jpg)——一种有损压缩格式,是目前压缩率最高的格式之一。
gif(*.gif)——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上的图像文件。
我们可以利用photoshop所提供的保存文件命令把图像文件成不同的数字图像格式。
2. 案例效果展示3. 案例分析观察:总共需要几张图片?字的位置?三、制作1. 启动photoshop cs2软件存储2. 打开四张素材图片,并统一其尺寸和图像模式。
“文件|打开”打开:命令,打开所需文件。
(这里要强调的是文件存放的路径)统一尺寸:“图像|图像大小”命令,勾选“约束比例”复选框,使图像进行保持长宽比不变的等比例缩放。
设定高度为300像素。
“图像|画布大小”命令,设置宽度为400像素。
图像模式:“图像|模式|rgb颜色”和“图像|模式|8位通道”命令,确认将图像模式转换为8位rgb模式。
3. 新建空白文件,将所有素材合成到该空白文件中。
“文新建空白文件:件|新建”命令,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设置文件名称为“四大金刚”,图像大小为800*600像素,8位rgb模式,白色背景内容。
素材合成:激活已经改变大小的图片素材,ctrl+a(全选),ctrl+c(复制),在“四大金刚”文件上执行ctrl+v (粘贴),此时在“图层”面板中新增加一个“图层1,利用“移动”工具,移动到合适位置。
4. 标题文字输入文字:选择“横排文字工具”,设置字体为“隶书”,大小为“120点,文本颜色为橙色,在画面中点击,输入“四大金刚”。
修饰文字:在文字图层,右击“混合选项”,勾选“投影”、“外发光”、“内发光”。
5. 保存文件psd格式:“文件|存储为”命令,选择合适位置,保存文件格式为“psd”。
jpeg格式:“文件|存储为“命令,选择合适位置,保存文件格式为“jpeg”。
比较两者区别:psd 是photoshop专有格式。
保存photoshop中所有的图层、通道、蒙板等信息。
jpeg是最有效、最基本的有损压缩格式,它占用空间小,下载速度快,广泛应用于网络图像。
四、实战演练——制作“经典小吃”图像合成效果1. 观察效果图(层叠效果)2. 学生根据样张操作。
五、小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新建图像文件、打开图像文件和保持图像文件,同时,我们也练习了如何复制和粘贴图像,如何为图像添加文本。
保存文件时,不同的文件格式代表不同的文件信息。
psd是photoshop特有的图像文件格式,它可以将文件的所有信息无压缩地进行存储,以便今后再次编辑。
反思:课题:photoshop cs2初探(2)教学目的:1. 进一步了解photoshop软件的功能及其界面2. 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3. 会使用“魔棒”工具和“反向”命令选取所需对象4. 学会“自由变换”命令调整图像大小、位置、方向教学重点:制作“生日蛋糕”图像合成效果教学难点:熟悉photoshop界面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所需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前2堂课我们通过2个实例的制作对photoshop有了一点了解。
今天我们再通过2个实例对它有更深的了解。
二、复习复习上堂课的“经典小吃”制作过程。
三、新授魔棒工具:魔棒适合使用在图案颜色层次不多的情况。
容差的含义(颜色选取范围。
值越小,选取的颜色越接近,选取范围越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