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及解析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
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
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
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
“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
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
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
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
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
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
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
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
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从修辞或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
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答案】(1)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3)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调名副其实。
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事物的)和主要事件(包括结果)即可。
Ⅰ①—③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Ⅱ④—⑦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①从“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判断是排比修辞。
②加强语气。
③表现了女士良好的教养。
④表现了作者的出乎意料和对女士的赞美。
(3)①认识:好的教养能够让一个人被其他人尊重,甚至敬佩。
生活中对于那些有好的教养的人我们都会不自觉的露出微笑,表示自己的好感或赞赏。
因为有这样的人社会才越来越好,教养能够让一个人被周围的人更快的接受。
②在公众场合我会尽量低声的讲话,会爱护周围的公物,会尽量帮助有需要的人等。
故答案为:⑴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⑵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⑶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调名副其实。
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
【点评】⑴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①—③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④—⑦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⑵此题考查常见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做此类试题时,先要判断是否是多种修辞混合使用,要求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然后分析句子含义,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⑶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2.阅读《夏游依安植物园》,回答下列小题。
①依安植物园,坐落于北方小城依安县,是镶嵌在乌裕尔河湿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植物园的东廊门颇具民族特色,由几块巨石堆叠而成,气势恢宏。
②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路面铺着坚硬的油渣,院内有两条主干道,成十字花型,位于园中心。
除了园林绿化车,其它车是不允许入内的,行人可以在路上放心自在地行走。
③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
如果是盛夏,植物的枝叶藤蔓爬满长廊上面的丝网,一片绿荫将长廊笼罩,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游人穿行在绿叶繁花嫩叶当中兴致盎然。
④现在是初夏,藤蔓还没有爬上去。
两边青绿的果实缀满枝头,李子、樱桃、葡萄,触手可及。
走在长廊里,扑面吹来松脂的芳香和草木的气息,芳香似乎也是青葱色的。
⑤在长廊尽头,立着一块巨石,大约有几吨重,巨石上刻着四个大字,“紫气东来”。
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
⑥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那种花外形有点像串红,却又比串红的花小得多,成串的花朵只有米粒大小,粉色的密密麻麻的花中有数不尽的蜜蜂蝴蝶,还有那丑陋的红背甲壳虫也来凑热闹。
⑦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
不时有游人擦肩而过,有疾步如飞的健身者,有缓慢行走的老者,有衣裙如花的女子,有活泼撒欢的小孩。
一群群孩子们欢悦得像花丛中的蝴蝶,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父母们抢抓镜头拍照。
⑧假山不算太高,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头台阶登上山顶,站在亭上,凭栏临风,享受凉风轻拂,十分惬意。
举目远眺植物园,园内景色尽收眼底。
⑨假山的南面一帘瀑布哗哗地流淌,水花飞溅,水声清越,水气氤氲,尽现水的活力和灵性,又是游人的一个拍照点。
假山南面的空地是一个圆型的塑胶运动场地。
中间有喷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喷出各种各样造型不一的水柱,水柱成花开形状,时如莲花开放,时如菊花绽开,中间还不时喷射出一条冲天的水柱,能冲激到旗杆那么高。
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落水进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
⑩假山的北面是一个人工湖,将假山环绕起来。
湖水碧绿,大小不一的鱼儿在水中追逐,不时跃出水面,露出美丽的鳞片,红的黄的花的黑的,煞是好看,美丽的鱼儿让人不自觉想到“锦鳞游泳、沉鳞竞跃”的场面。
燕子不时在假山上空盘旋飞行,不时贴到水面上嬉戏。
⑪湖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鹿妈妈带领着一头小鹿;有两匹吃草饮水的马儿;有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牛娃;有洒水洗浴的美人鱼;有几只展翅欲飞的仙鹤;还有身披蓑衣垂钓的老翁。
⑫这个湖的东南角还有曲曲折折的廊桥架在湖面上,廊桥的一头是个亭子。
湖边有一口老井,旁边放着辘轳、木桶、饮水槽,尽显田园风光。
人在湖边游览,仿佛身处乡野,又如置身于江南梦幻水乡。
⑬我从湖的西侧顺着林中小道来到植物园的西北角。
植物园里简直没有一片空地,草坪、花卉和树木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满满的,展现无限生机。
经过人工培育的各种各样的花卉散布园中,成为整齐划一的造型各异的几何形状。
有的花贴着地面,有的花亭亭玉立,有的花鲜艳夺目,有的花素颜内敛,有的花一见如故,有的花素未谋面。
各种各样的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蜂围蝶绕、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愉悦。
⑭大片的森林绵延不绝,有挺拔的云中杨、婆娑的柳树、洁白雅致的白桦树、浓郁芳香的松树、修剪成球型的榆树。
设计者还别出心裁,一些树的树干上还挂着可自由出入的鸟笼子,可供鸟儿玩耍。
植物园东南角孔雀笼子里有十几只孔雀,看到游人围观就会开屏展示,“似与游者相乐”,赢得游人们的阵阵惊叫和赞许。
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鸟鸣嘤嘤的地方,成为鸟儿的天堂。
⑮依安植物园是集生态、绿化、休闲、健身、娱乐、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现已成为省内闻名遐迩的北方名胜,四季景色各异,每天游人如织。
⑯夏季时节,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作者:邢占双,系依安县初中语文教师,有改动。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文章的?(2)第④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3)第⑨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几种感官来写,体会其写景状物的妙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作者游踪(2)通感(3)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突出喷泉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凉爽快感。
(4)本文表达了作者喜爱、依恋依安植物园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结合“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
”“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
”“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
”等分析得出:本文是以“地点变换(作者游踪)”为线索组织文章的。
(2)“芳香”是嗅觉,“青葱色”是视觉。
(3)要求学生结合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然后结合划线句分析:“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是视觉,听觉;“落水进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
”是触觉。
(4)结合“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分析得出:表达了作者对依安植物园的喜爱、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⑴作者游踪;⑵通感;⑶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突出喷泉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凉爽快感。
⑷本文表达了作者喜爱、依恋依安植物园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记叙线索的判定。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有关线索的知识。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一般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为线索。
⑵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通感修辞的把握。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
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
⑶本题考查写作角度的把握,注意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运用,体会妙处。
⑷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文末画龙点睛的句子理解作者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