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表面涂覆技术

第六章 表面涂覆技术

凝固收缩后能把凸点夹紧,形成镶嵌状态。又称“锚固效应”。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以机械结 合为主。机械结合与基体表面的粗化程度有很大关系。熔融粒子对表面的润湿也很重要。
②物理结合。当高速的熔融粒子撞击到基体表面,且紧贴的距离达到基体原子间晶格
指数范围时,就会产生范德华力,而由此引起的结合属于物理结合。一般在基材表面十分 干净或进行活化后才有产生这种结合的可能性。
增 强
③扩散结合。当熔融粒子撞击到基体表面形成紧密接触时,由于变形和高温的作用,
基体表面的原子得到足够的能量,使涂层和基体之间产生原子扩散,形成扩散结合。界面 两侧形成固溶体或金属间化合物,增加了结合强度。
④冶金结合。当基体预热、或喷涂粒子具有高的熔化潜热,或喷涂粒子本身发生放热
化学反应(Ni/Al),熔融态的粒子与局部熔化的基体之间发生“焊合”现象,产生“焊 点”,形成微区冶金结合。
28
思考题
• • •涂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热喷涂层的残余应力如何分布,为何? 热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制有哪些? 几种主要喷涂方法的特征?
2. 熔化的喷涂材料被雾化:线材端部熔化形成的液滴在外加压缩气流或 3. 熔融或软化的微细颗粒的喷射飞行:在飞行过程中,颗粒首先被加速
形成粒子流,随飞行距离增加,粒子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4. 粒子在基材表面发生碰撞、变形、凝固和堆积:当具有一定温度和速
度的微细颗粒与基材表面接触时,颗粒与基材表面产生强烈的碰撞, 颗粒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并部分传递给基材,同时微细颗粒沿凸凹不平 表面产生变形,变形的颗粒迅速冷凝并产生收缩呈扁平状粘结在基材 表面。喷涂的粒子束连续不断的运动并撞击表面,产生碰撞—变形— 冷凝收缩的过程,变形的颗粒与基材表面之间,以及颗粒与颗粒之间 互相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涂层。
11
第一节 热喷涂 4.涂层残余应力 当熔融颗粒碰撞基体表面时,在产生变形的同时,受到激冷 而凝固,从而产生微观收缩应力,涂层的外层受拉应力;基 体和涂层的内层则产生压应力。涂层的这种残余应力是由喷 涂热条件及喷涂材料与基体材料物理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 它随涂层厚度的加大而增加,最终导致涂层断裂或从基体上 剥离。不同的热膨胀或热接触引起的应力,可以通过控制基 体温度而减少到某种程度。最好还是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 使应力分散,并限制其收缩应变,如喷砂后的粗糙表面能抑 制和控制这种收缩应变。较大的粗糙度,即宏观粗化,如开 沟槽、车螺纹等,不但有助于涂层结构的形成,而且可以使 收缩应力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亦能使片状涂层结构折叠。
状组织结构。
迅速冷凝停止铺展并收缩,呈扁平碟状粘附于基体的粗糙表 面;
4
第一节 热喷涂
喷涂材料进入热源到形成涂层,喷涂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1.
喷涂材料被加热、熔化:对于线材,当端部进入热源高温区域,即被 加热熔化;对于粉末,进入热源高温区域,在行进的过程中被加热熔 化或软化。 热源自身射流作用下脱离线材,并雾化成微细熔滴向前喷射;粉末一 般是直接被气流或热源射流推向前喷射。
4. 基体表面的预热处理
基体表面的预热可降低和防止热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5. 非喷涂表面的保护
在喷砂和喷涂前,必须对基体的非喷涂表面进行保护。
18
第一节 热喷涂 四. 热喷涂材料 基本要求 1 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焰流的高温中不升华,不分解。 2 涂层材料和基体应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 3 涂层材料在熔融或半熔融状态下应和基体有较好的润湿性, 4 涂层材料是粉末时,其尺寸分布应比较窄,且要有好的流动性才能获
25
26
第一节 热喷涂 六. 热喷涂工艺
27
第一节 热喷涂 七. 热喷涂涂层后处理和涂层性能的检验
1. 热喷涂涂层后处理:热喷涂涂层的表面形貌,是一种具有多孔、较 粗糙的层状堆积结构。为了适用于各种实际工况环境,大多数涂层 需要进行必要的后处理才能完善涂层所必备的各种性能,尤其对耐 腐蚀和具有尺寸要求的涂层,后处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数 种并用才能达到技术要求。 封孔处理、重熔处理、其他后处理(机械处理、扩散处理、浸渗处 理、热等静压处理等) 2. 热喷涂涂层性能的一般检验 3. 涂层与基体表面的结合强度试验:粘结拉伸,剪切 4. 涂层自身粘结强度试验 5. 涂层孔隙率的测定 6. 涂层耐蚀性能试验
12
第一节 热喷涂
涂层的外层受拉应力;基体和涂层的内层产生压应力。
13
第一节 热喷涂 二. 热喷涂的种类和特点: 1.热喷涂种类: 按涂层加热和结合方式,热喷涂有喷涂和喷熔(喷焊)两 种。喷涂是基体不熔化,涂层与基体形成机械结合;喷 熔则是涂层经再加热重熔,涂层与基体互溶并扩散形成 冶金结合。 按照加热喷涂材料的热源种类分:制作热喷涂涂层,对 涂层材料的加热及使熔融材料气雾化并给予熔粒加速, 是最关键的要素,所以对热源的应用和控制是其中重要 的环节。
负极作为自耗性电极,利用其端部在二丝分离时产生的电弧作为热 源熔化丝材,用压缩空气将熔化的丝材雾化成颗粒后再将其加速, 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 电能加热、成本低,调节方便,一次扫描面积大,喷涂效率高。广 泛应用于大型设备、管线、塔罐、大型露天钢结构(如桥梁、铁塔、 高速公路灯柱、标牌等)的表面喷涂锌、铝丝长效防腐涂层。
基体表面,在整个过程中粒子不熔化,仅发生纯塑性变形聚合形成涂层。如铝、铜、锌 等)
2
第一节 热喷涂
发展历史: 1882年,德国人采用简单的装置将金属液喷射成粉末,出现了人类最初 的热喷涂法; l910年,瑞士人M.V. Schoop将低熔点金属的熔体喷射在工件表面而形成 涂层,热喷涂技术诞生; 1920’s开始使用电弧喷涂; 1930’s到1940’ s出现了火焰粉末喷涂工艺; 1950’s自熔合金粉末和复合粉末研究成功,结束了单一线材喷涂的局 面,同时诞生了火焰喷焊工艺。美国Union Carbide Co.公司相继研究成 功爆炸喷涂和等离子火焰喷涂枪; 1960’s到1970’s,各种热喷涂技术均已成熟,不仅能喷涂金属、陶瓷,还 能喷涂塑料及复合材料; 1981年美国Browning Engineering公司研制成功新的超音速火焰喷枪; 近年来,计算机和自动机器人也成功地在热喷涂技术中得到应用。
20
第一节 热喷涂 五. 热喷涂装置和设备 1. 火焰喷涂法:火焰喷涂是利用燃气(乙炔、丙烷、氢气或天然气等)
及助燃气体(氧)混合燃烧作为热源,喷涂材料则以一定的传送方式 进入火焰,加热到熔融或软化状态,然后依靠气体或火焰加速喷射 到基体上。可分为线材喷涂、棒材喷涂和粉末喷涂三种。其中粉末 喷涂又可分为常规粉末喷涂和高速火焰喷涂(HVOF或HVAF)。
16
第一节 热喷涂
一些喷涂零件
17
第一节 热喷涂 三. 热喷涂预处理 1. 基体表面的清洗、脱脂 2. 基体表面氧化膜的处理
一般采用机械方法除锈,也可以采用硫酸或盐酸进行酸洗。
3. 基体表面的粗化处理
喷砂处理、机加工粗化处理、化学腐蚀粗化、电弧法(电火花拉毛)粗化 常用的粗化方法有喷砂、开槽、车螺纹、滚花等
得好的均匀的涂层。 按成分组成,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三大类;按涂层应用方 法,可分为隔热涂层、抗高温氧化涂层、抗腐蚀涂层、耐磨涂层、导电 (绝缘)涂层、粘结底层及其他一些功能性涂层(如微波吸收涂层、超导 陶瓷薄膜涂层、热辐射等)。从形态上分,有线材、棒材和粉末三大类。 线材(以金属线材为主),主要用于火焰喷涂、电弧喷涂和线爆喷涂; 棒材主要是由陶瓷材料做成,用于火焰喷涂; 粉末材料主要用于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和火焰喷涂。粉末的用途最 广,用量也最大(占喷涂材料总用量的70%以上)。它的制作方法有熔 炼气雾法、熔炼(或烧结)破碎法、气相或液相包覆法和团聚法。
5
第一节 热喷涂
喷涂涂层形成过程示意图
6
第一节 热喷涂
喷涂涂层形成过程 —— 颗粒形貌
7
第一节 热喷涂
喷涂涂层形成过程 —— 颗粒形貌
8
第一节 热喷涂
喷涂涂层形成过程 —— 粗糙表面
9
第一节 热喷涂 2.涂层结构 喷涂层是由变形颗粒、气孔和氧化物所组成。
是由无数变形粒子互相交错呈波浪式堆叠在一起的层状组织结构(有方 向性)。不可避免存在一部分孔隙或空洞,其孔隙率一般在4%~20% 之间。涂层中伴有氧化物和夹杂。采用高温热源、超音速喷涂以及低压 或保护气氛喷涂,可减少缺陷,改善涂层结构和性能。
重熔对改善 结构最有效 喷涂层结构示意图
10
第一节 热喷涂 3.涂层结合机理
涂层的结合包括涂层与基体表面的结合和涂层内部的结合。涂层与基体 表面的结合强度称为结合力;涂层内部的结合强度称为内聚力。涂层中 颗粒与基体表面之间的结合机理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机械结合。高速熔融粒子撞击到粗糙的基体表面后,扁平层状的熔粒填补到凹处,
14
第一节 热喷涂 热喷涂方法分类
15
第一节 热喷涂 2.热喷涂特点
喷涂材料广泛。金属、陶瓷以及各种化合物和混合物,甚至有机树脂。 适用于各种基体材料的零件。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如玻璃、陶瓷甚至木 材、塑料等)零件的表面。 操作程序少,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例如,在铝合金底材上喷涂时, 只需除油和喷砂。多数热喷涂的生产率可达每小时数千克喷涂材料。 被喷涂零件的尺寸范围较宽。既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喷涂,也可进行局 部喷涂。涂层厚度可从几十微米到几毫米,表面光滑,加工量少。用特 细粉末喷涂时、不加研磨即可使用。 基材变形小。除喷熔外,热喷涂是一种冷工艺。例如,氧乙炔焰喷涂、 等离子喷涂或爆炸喷涂,工件受热程度均不超过250℃。 可赋予普通材料以特殊的表面性能。例如,可以把韧性好的金属材料 与塑料或硬脆的陶瓷材料相复合,形成表面复合材料。
19
• 由于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熔点的金属、合金、陶瓷、 碳化物、高分子材料都能够容易地制成各种粉末,因 此,粉末喷涂的材料范围十分广泛。大致可分为:各 种金属粉末(如铜、铝、镍、不锈钢、碳钢粉等), 各种合金粉末(如镍基、铁基、钴基自熔性合金粉 末,各种自粘结性镍—铝、镍—铬、铝—铜等复合粉 末),各类碳化物复合粉(钴包碳化钨、镍铬包碳化 铬、镍铝包碳化钛复合粉等),各种陶瓷粉末(如氧 化铝—氧化钛,氧化锆—锆酸镁等),各种金属—非 金属复合粉(如镍—石墨,镍—硅燥土等)和各种高 分子粉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