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交媒体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新空间。
强调互动和分享的社交媒体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用户行为,大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____________。
不过,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让很多人沉迷其中____________。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知识含量低、质量____________,这些零星、不完整的信息很难带给阅读者深层次、精神上的交流和体验,其所能够达到的阅读深度和阅读质量有限。
____________,我们就无法建立起有深度的、科学的知识体系,甚至也会削弱和限制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社交媒体的碎片化阅读不能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根本和全部。
必须引导他们跳出碎片化的限制,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通过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来追求高质量的阅读。
唯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并通过实践来提升阅读的品格,大学生们才能真正获得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乐在其中不能自已参差不齐旷日持久B . 乐此不疲不能自拔参差不齐长此以往C . 乐此不疲不能自已良莠不齐旷日持久D . 乐在其中不能自拔良莠不齐长此以往(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满足了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我们深度阅读的大量时间也被挤占了B . 它大量地挤占了我们深度阅读的时间,也满足了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C . 它满足了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大量地挤占了我们深度阅读的时间D . 它在满足我们社交需求、带来丰富视听阅读体验的同时,也大量地挤占了我们深度阅读的时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B .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C .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D . 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的阅读行为习惯对于个人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下·徐州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应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共享机制。
相对于传统用人机制而言,人才共享机制在多方面实现了突破。
在传统人才使用观念中,人才是为某一个用人主体服务的,为用人主体独占。
建立健全人才共享机制,打破旧观念,盘活人才资源,有利于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同时,在传统用人机制下,人才流动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碍。
人才共享机制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实现人才资源与用人主体的精准对接,突破传统用人机制的刚性约束,降低供需双方的搜寻和匹配成本,更好促进人才流动。
众所周知,人才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是有限的,已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制约。
近年来,为了获取高端人才资源,各地相继出台人才引进和留用政策,甚至出现了区域间人才恶性竞争现象。
人才共享机制重在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通过人才共享机制做大人才“增量”,可以满足更多用人主体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构建人才共享机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在“共享”一词已成为社会热词,共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在选人用人方面,我们也应该树立人才共享理念。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人才共享,要为人才松绑,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不拘一格用人才。
要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为人才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提供通道。
构建人才共享机制,要防止出现对人才只讲使用不讲培育的情况。
要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机制,形成培养人才的合力;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推动人才工作一体化发展,打破用人单位之间、区域之间人才培养的藩篱。
(1)构建人才共享机制有哪些好处?(2)人才共享机制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突破?(3)探索构建人才共享机制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3. (9分) (2019高二上·凯里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
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 )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
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
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光明日报》)附图:材料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
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货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材料三: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
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
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中国青年报》)材料四: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
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
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
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
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材料一中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就创业而言,创业时机的选择、相关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缺一不可。
B . 材料二表明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C . 材料三的访谈节选中,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休学创业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对其效果持乐观态度。
D . 材料四以安徽师大学生陈博群和伙伴的经历为例,旨在说明在校期间的创业仍面临很多挑战,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材料一附图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中,发现商机占55%,为了梦想占22%,这说明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
B .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创业状况,材料二和三则重点关注政府部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C . 《光明日报》和中国工商报网分别了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和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D . 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客观性。
(3)大学生要顺利进行创业,需要哪些条件要素?请结合材料简述各方作用。
4. (12分)(2019·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
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
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
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
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
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
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
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
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
可刘建华并没有困此满足。
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
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
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
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
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
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
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键、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
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
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
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