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
蔡琰(约177年-约249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朝的时候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她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书法,兼长辩才与音律,据称能用听力迅速判断古琴的第几根琴弦断掉。
《三字经》中提到蔡琰时说:“蔡文姬,能辨琴”。
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琰初嫁于名门之子卫仲道,后来丈夫过世,也没有生育子女,就回到了娘家。
董卓乱京时,蔡琰流落至匈奴,嫁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为妾室。
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先后生育了两个儿子。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
建安十二年(207年),和蔡琰的父亲蔡邕有很深交情的曹操,对蔡邕无子嗣感到很难过,同情蔡琰的遭遇,于是派遣使节到南匈奴,以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她其再嫁给董祀。
《后汉书•列女传》:“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董祀。
”“文姬归汉”亦成为中国有名的故事。
后来董祀做到了屯田都尉的官职,犯了当斩的死罪,蔡琰亲自到曹操府上为丈夫求情。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曹操正在府里大宴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后汉书•列女传》载:“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曹操最后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之后有一次闲谈,曹操说到很羡慕蔡邕家中藏书量之丰。
《后汉书•列女传》:“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
’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
蔡文姬凭超强的记忆默写出四百篇典籍,文无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