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和韩国都在农历新年这一天过春节,但两国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
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
这表明()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各国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④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中韩两国春节文化各具特色,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不能得到说明。
答案:A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解析: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表现了民族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故选D。
答案:D3.每年的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
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
而在巴西乡村,人们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这些都表明()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体现了题意,应选。
故本题选D。
答案:D4.哈尼先民自隋唐迁入现在的居住地以来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1 300多年中,哈尼族倾注了几十代人的心血,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垦殖梯田。
有专家说,哈尼梯田正是哈尼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哈尼梯田也是目前为止,还在发挥着作用的世界遗产。
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说明()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D.文化遗产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云南哈尼梯田承载着哈尼族人的智慧和勇气,是哈尼族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B正确;A、C、D说法错误。
答案:B5.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
这意味着() A.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解析:网络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大众传媒因其自身特点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A、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D。
答案:D6.“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话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这表明()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中华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推广中的作用,见证了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故①正确。
中华文化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③正确。
中华文化虽然逐步向外推广,但并非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排除②。
此题主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故排除④,答案选C。
答案:C7.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这些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向外汲取营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罗素这句话表明()A.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能会导致一些民族文化的消失B.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各民族文化保持独立性C.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D.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只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
A、B、D三项都是对文化交流意义的曲解,都是不正确的,答案选C。
答案:C在我国历史上,人类的迁徙、流动和跨地域交往从未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先后开辟了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古蜀道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线路。
回答8—9题。
8.目前,我国有两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正在进行世界遗产申报工作。
一项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另一项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大运河申遗工作。
上述做法是基于()①只有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才能够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只有世界文化遗产才能成为维护民族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③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更加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一国的传统文化,③④说法正确。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并不是只有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才能够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说法错误。
②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D9.人类的迁徙、流动和跨地域交往给文化发展带来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①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②丰富区域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③能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会加强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知识。
人类的迁徙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④说法正确。
文化传播只是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并不会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说法错误。
③不是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应排除。
答案:D10.当今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
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人们不断开阔视野、相互借鉴,比如中国的“和”思想,到今天仍对处理国际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这表明() A.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B.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促进作用C.民族文化是人类知识、灵感的重要来源D.各国人民都能够从中华文化中获得启迪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材料强调了文化多样性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在相互借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B说法正确。
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只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A说法错误。
社会实践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来源,C说法错误。
D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应排除。
答案:B11.据报道,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是参加重大文化活动、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全面提升草原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是基于()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商业贸易是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关键③重大文化活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④重大活动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关知识。
商业贸易和重大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①④说法正确。
商业贸易特别是文化贸易有利于提高文化竞争力,但不是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关键,②说法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重大文化活动都与对外贸易有关,③说法错误。
答案:D12.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D.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消除文化差异解析:材料阐明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选C项。
认同本民族文化,并不等于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大民族主义就是典型代表,排除A项。
文化交流是为了张扬个性,而不是消除差异,故排除B、D两项。
答案:C1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世界各国的文化纷纷涌入中国,极大地开阔了国人的眼界。
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应该是()A.欢迎世界一切文化在中国传播B.积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抵御外域文化冲击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不用加以干涉D.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答案:D1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解析:题干强调多个音符、多种颜色,即强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B15.我们在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盂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时,却忽视了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地;我们在艳羡西方国家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
这体现了()A.文化传播的重要性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C.继承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D.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解析:材料中“忽视了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地”和“却不知元宵节恰恰是我们的狂欢节”,充分说明了继承我国传统节日(即传统文化)的重要性,C入选。
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传播,故排除A。
B说法明显错误。
D强调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答案:C16.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国。
同时,外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等输入中国。
这说明()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解析: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很多,题干反映的是商人的贸易活动。
答案:A17.中国父母事事为孩子操心,美国父母却鼓励孩子自立,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代表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但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集中反映了() A.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B.文化具有多样性C.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D.不同的民族文化应该和谐相处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