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调查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深入人心,全国各大中小学也逐渐开始重视学生们的体质与发展。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完善中,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有很大的改善。
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改革措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学生人人享受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奋斗目标。
中小学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
体育课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想要达到体育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小学体育教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到潜意识里将体育当做自己人生发展的方针,最后到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一过程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完成的。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体育只是被当做了一门和数学生物一样的应试科目,体育教师也只是助学生们通向中学大学的过路客,更悲观的是,体育只是作为一门副科,并不受家长与学生重视,所以在国家号召改革体育事业之际,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
我研究的是我所在的城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中小学,有振华小学,顺德第一中学,顺德实验小学,华侨中学等。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
一.性别,年龄的现状分析表1 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比例年龄(岁) 人数(人) 比例(百分比) 20~30 144 48%31~40 114 38%41~50 33 11%51及以上 9 3%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当前从事体育事业的教师的年龄与性别比例极不平衡。
30岁以下的教师144人,占48%;31至40岁以下的教师114人,占38%;41至50岁的教师33人,占11%;而51以上的只有9人,占3%。
年轻教师偏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偏少,一方面年轻教师偏多从发展趋势来看是件好事,但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敬业精神不够,专业钻研能力较差,教学经验不足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0406080100女教师类别2图1 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系列2系列11. 与生源及学校数量增多有关。
顺德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速,从而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学生的不断增多促进了学校的不断增多,进而需要更多的体育教师。
2. 与体育院校及国家政策有关。
近几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体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增多,再加上国家米昂非师范生政策,使得年轻的体育教师人数增多。
3. 中年教师转行现象严重。
由于在职称评定,考评奖励等方面和其他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社会地位低,工资少,工作量大,严重损害了年轻教师的积极心,使得部分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换岗,造成队伍流失,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减少。
4. 与中老年教师身体健康有关。
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大量室外活动以及超负荷的运动,使得许多中老年教师感觉力不从心,从而退休。
二. 学历及职称层次的现状分析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题,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精髓所在。
那么,教师的素质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学历和职称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等素质状况的尺度之一。
系列1100研究生本科专科中师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比例系列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关于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的规定是:“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东莞市早在前几年就针对招调新教师时就要求:小学教师需达大专毕业;中学教师需达本科毕业,甚至是研究生毕业。
从上表看来,我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水平,并更有进一步向更高学理发展的趋势。
从上表教师职称结构分析来看,有42.33%的教师达到中高级职称,而高级职称只占8.33%(有18人是市直属学校和城区学校的教师),其中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上的教师。
职称评定和学历有必然联系,所以大部分教师在工作年限足够的情况下评为中级职称也很正常,问题是高级职称占其中的比例偏小,形成瓶颈现象,造成这一状况有以下几个原因:1.高级职称的评定要求独立完成并发表二篇以上的文章,而大多数教师忙于教学、训练,对教学科研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水平不高,难以发表,造成评定职称的硬件不够。
2.大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师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存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平等的待遇,不愿做徒劳无功的努力,因而产生消极态度对待高级职称的评定。
3.镇区学校的教师在评定职称过程中难度大于市直属学校和城区学校的教师,也是造成大部分的体育教师不愿为评高级职称而努力的原因。
4.根据访谈调查了解到有五分之一的小学体育教师是兼任教师,这也是造成评定职称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体育教师的专业分布从体育教师专业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小学体育基础课的田径教师数量最多,占到了37%;同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东特色的篮球教师的数量也占到了37%;然而,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游泳等专业的体育教师数量分别只有1%和2%,作为华夏千年文化的武术和被誉为国球的乒乓球等专业教师也只有3%和2%。
从总体来看,教师专业的多样性不够,分布也存在不合理性,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与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有关,专业的设置和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在接收毕业生的时候学校没有考虑到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合理配置问题。
因此,有必要实现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精通一项运动技术,熟练掌握多项技术,是现代化教育对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我在寒假对我所在的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作出的一个调查,可以看出,顺德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比例上有很严重的失衡现象,男教师人数多,女教师人数少;年轻教师人数多,中老年等经验丰富的教师人数少;另外,顺德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已和国家的要求相接近,并有更高学历发展的倾向;顺德中小学与体育教的职称大部分为初级职称,专业大部分为田径和篮球。
根据调查显示,全市有95%的中小学校能够根据东教办体字[1994]2号文件精神执行有关规定,并且有57.66%的学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标准,但仍有5%的学校低于标准甚至是从来没有发放过服装费,这说明是学校领导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或是不重视体育教学,违反了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
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还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从本次调查中发现,我们顺德市的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发展,而体育教育事业正是核心领域,体制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只有身体强壮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更好的为家乡为国家做出贡献。
为此,在参考了众多文献后,我认为我的家乡顺德在中国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应该有以下改进: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我们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工作主要是依靠体育教师去贯彻落实,而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逐年扩大,年轻教师偏多并且学历高,有工作激情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偏少,教师数量“隐性”缺乏,女教师严重缺编,师资队伍的规划和管理还有待于提高。
因此,要把我市当前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点来抓,认真制定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按照有关的要求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按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配齐配强体育教师”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我们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工作主要是依靠体育教师去贯彻落实,而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逐年扩大,年轻教师偏多并且学历高,有工作激情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偏少,教师数量“隐性”缺乏,女教师严重缺编,师资队伍的规划和管理还有待于提高。
因此,要把我市当前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点来抓,认真制定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按照有关的要求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按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配齐配强体育教师”3.应该作为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以课题为切入点,促进体育教师在行动中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我市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忙于教学,倦于读书,重技术轻理论,教研和科研能力薄弱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从新的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然后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要进一步的深化和推广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而我市广大体育教师要善于反思,勤于思考,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注重专业引领,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培训。
近几年来来来来,,,,我市的新课程培训对推动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发挥我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的作用,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体育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读书的师范生,我未来的职业就是一名光荣的作为人名教师,为了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我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努力积极锻炼自己的师范生技能,为我将来的职业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