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


相关解剖知识
三叉神经的走形:从桥脑基底与脑桥臂之间发出,斜向上方走行至岩 尖,为硬膜形成的Meckel腔所包绕,由此进入中颅窝,此处岩骨表面形成三 叉神经压迹。
三叉神经的支配
三叉神经支配: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 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 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 咀嚼肌收缩。
大保护膜、大敷料贴、显微镜套、
脑棉(小、中)、酒精纱球、
2根皮筋、灯把套,位老师特殊球头剥 离子。
• 术中配合
(1)开台前清点所有器械、纱布、脑棉及关节。 ( 10ml注射器针尖)
(2)常规消毒: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3)铺单:2个全打开的小敷布垫头 1/4小 敷布2个 1/3小敷布 1/2小敷布 一半保 护膜 头被。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 药物治疗: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应用抗癫痫药物,最常见卡马西平、苯妥英 钠等。
• 外科治疗:包括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封闭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 科治疗等方法。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理论基础: 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感觉根进入脑干段受到
左侧开颅时麻醉师与器械护士调换位置。
• 注意事项
(1)术前30分钟检查各设施是否完好,功能状况。 (2)头偏向一侧时,注意术前填塞在耳内的棉球,
消毒结束应及时取出。 (3)麻醉的各种管路要留有长度,不可过度牵拉,
对病人皮肤造成损害。 (4)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脑棉、纱布要仔细。 (5)术后搬动病人要注意引流管、导尿管、输液管
及麻醉管路的保护。 (6)注意止血纱1962与垫片不要同时打到台上。
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
• 物品准备:
(1)器械:开颅探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微+脑科气动钻+蛇牌骨 咬子。
(2)敷料:头包+衣5+台套 (3)特殊物品:11# 23#刀片、1#7#慕丝线、脑科
台布、手套、皮条、普通电刀、双极、10ml注 射器、骨蜡、冲洗球、明胶海绵、
(13)清点脑棉,所有器械,纱布缝针,关闭 肌层和筋膜层。
(14)再次清点器械、纱布、头皮夹及缝针。 缝合皮肤。纱布及一次性敷料覆盖切口。
• 注意事项:
(1)注意左右侧核对。
(2)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查对制度。 (3)因术者完全专注于显微镜,传递器械要求准确、
到位,传递器械时,幅度不要过大,不要触碰手 术床及四脚架,以免损伤神经、血管等。
(4)使用气动钻要注意钻头、铣刀、完整性。 (5)使用垫片时,要注意与止血纱1962的区分,不
要同时使用。
(6)做小小脑棉的时候要及时将多余的扔掉。
谢谢!
图示:
粗大的小脑上 动脉压迫三叉 神经根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
• 物品准备 (1)体位准备:头圈;棉垫、软垫若干;
绑腿带、绑手带若干;侧托一个;侧 卧位体位垫子。 (2)设备准备:电刀、双极电凝、显微镜、 脑科气动钻。
术中配合
体位:四分之三俯卧位,又称公园长椅位
手术室布局
(11)准备垫片及小脑棉。
(11)探查松解与减压
显微镜下进入 桥小脑角区,对 三叉神经走行区 进行探查,将所 有可能产生压迫 的血管、蛛网膜 条索都“松懈” 开,并将这些血 管以垫片与神经 根隔离。
• 垫片的传递
(12)放入止血纱,清点脑棉,小圆针1#线关 闭硬脑膜,回植骨瓣,连接片及螺钉固定, 庆大水冲洗。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 手术配合
主讲人:王晓娇
• 定义 • 分类 • 相关的解剖知识 • 治疗及手术配合
定义
• “三叉神经痛” 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 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 见病之一。
• 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 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
手术目的: 解除压迫。
责任血管
• 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 •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 • ①小脑上动脉(55%)。 • ②小脑前下动脉(30%)。 • ③基底动脉。 •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
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 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 • 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 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 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 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分类
•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三 叉神经痛较常见。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可 能是由于供应血管的硬化并压迫神经造成。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 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 持续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10)暴露
脑板牵开小脑上外侧,CPA池充 分放液。
沿小脑外侧向深方探查,锐
性分离蛛网膜,小心保护面听神 经,岩静脉尽量保留。
调整显微镜深度,锐性分
离蛛网膜,清晰暴露三叉神 经REZ及其周围血管,小心辨 认责任血管(offending vessels),多为动脉,最常 见SCA,其次为AICA,有时为 基底动脉,甚至PICA;偶为 静脉压迫,静脉最常见为岩 静脉分支。
(4)递脑科台布,线剪,粘贴保护膜,做兜, 连接电刀、吸引器皮条、双极,套好灯把 套。
(5)大刀切皮、上头皮夹,双极止血,纱布擦血。
(6)乳突牵开器,暴露颅骨。 (7)连接好气动钻。
(8)露骨钻孔,骨窗形成,3×3cm大小以内;硬 膜以乙状窦侧为基底,弧形切开。小圆针1# 线悬吊硬膜。
(9)协助医生套好显 微镜套,无菌手托, 更换小号吸引器头。
相关主题